首页 > 汽车风向 > 内容

深度评论丨自动驾驶该降温还是火上浇油?

发布于:2024-05-18 编辑:匿名 来源:网络

【业界】网上引发争议的蔚来辅助驾驶事故,其实早有“预言”。

一个多月前,同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朱西产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于辅助驾驶来说,当用户的期望远高于系统的能力时,必然会出现安全问题。

”当然,为什么用户期望这么高呢? ,车企自己最清楚。

就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而言,蔚来的“辅助驾驶致命事件”或将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

这个“转身”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的一面是,这将使全社会重新审视自动驾驶,刺破宣传“泡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特别是让用户放弃盲目期待,真正实现目前的发展水平所谓的“自动驾驶”;而负面方面,这可能会极大扰乱自动驾驶的发展进程,导致资本再次枯竭,对企业产生约束,进一步减缓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些都不利于产业发展。

基于以上两方面,整个行业的发展应该寻求一个平衡点,可以借此机会主动“降温”,统一舆论战线,摒弃“内卷化”,让行业回归理性。

然而,“降温”不应该被矫枉过正。

真正需要减少的是过度宣传、侥幸乐观、盲目宣传。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立法推进、资金投入,甚至看似颇为引人注目的“用户教育”,不仅不尽如人意。

温度不应下降,而应继续升高。

对过度宣传保持冷静:伤害他人最终会伤害自己。

过去一年,自动驾驶事故频发,每次事故都是负面的,但消费者总是愿意勇往直前。

车企的过度宣传或许是此事的主要原因。

这种过度宣传不是某一户人家的事情,而是普遍性、集体性的过度宣传,给用户一种可以“放手”的错觉。

“特斯拉FSD接口”这件事的鼻祖很可能就是特斯拉。

早在2020年,特斯拉就开始用“半自动”这个词来标榜Autopilot;到2020年,Hardware2.0推出时,马斯克表示“硬件传感器和计算能力完全有能力实现未来的自动驾驶”;到了2019年,特斯拉Tesla正式推出FSD。

虽然特斯拉在用户手册中声明该功能属于“辅助驾驶”,但你可以看到Full Self-Driving的全称以及马斯克多次在公开场合鼓吹的“可以实现的L5功能”。

”,恐怕愿意相信是自动驾驶的用户不在少数。

作为新势力的发起者,特斯拉成为众多企业争相模仿的目标。

这种模仿不仅表现在产品定义和销售模式上,还表现在辅助驾驶功能的过度宣传上。

于是,国内企业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创造了很多新概念,比如“L2+”、“L2.5”等,将自己的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充分利用字。

游戏。

例如,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L2+”或“L2.5”,立刻就会出现很多车型,其中很多都是传统车企的销售主力;甚至在奇虎Alpha S的官网显着位置,还显着地展示了“智能高端自动驾驶”的标题。

事故舆论发酵后,一些新生力量显然开始纠正自己的言论。

例如,理想就在其官网的“理想AD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中删除了“高级”一词。

名称由此前的“XPILOT3.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变更为“XPILOT3.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L3的竞争更加激烈。

车企纷纷宣扬自己是“第一”,以至于网络上出现了多家车企的多款“第一L3”产品。

比如“率先实现L3级自动驾驶量产”、“中国首款L3级自动驾驶”、“全球首款L3级自动量产车”、“全球首款量产L3级自动驾驶”等……不仅是L3,个别车企也对L4发起了扑朔迷离的攻击,比如威马汽车。

原本威马W6可以实现AVP功能(自动代客泊车),属于L4级自动驾驶场景之一。

于是,威马汽车将这款车定义为“有限场景L4无人驾驶”,甚至在官网直接将这款车标注为“国内首款自动驾驶量产车型”。

厂商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业内人士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是用户呢?恐怕有很多人只关注“L4级自动驾驶”,却忽略了“有限场景”。

在销售方面,炒作“自动驾驶”的现象并不少见。

让人无语的是,大多数新势力直营店在销售端都在“前”和“后”宣传辅助驾驶。

在辅助驾驶事故发生之前,大家的宣传往往是“这个已经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了”,但由于相关法规还没有出台,我们只能称之为“辅助驾驶”,但在某些场景下已经可以作为辅助驾驶了。

“自动驾驶””每当社会上出现“辅助驾驶致人死亡”的新闻时,这些销售新人立即摆出严肃的表情,并特别注意解释:“这只是辅助驾驶,你不用负责。

“你别太相信了。

”但即便如此,当你说“那我就不买辅助驾驶选装包了”,销售人员马上就会放出“我们的产品可以OTA升级,未来功能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完善”等论调这种“事后”的严谨,让它看起来更像是暂时的改善,但不知道它能持续多久,事实上,行业对自动驾驶的过度宣传背后的推动力并没有什么。

不止以下几点。

第一是资本驱动。

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而自动驾驶恰好是一个优秀的资本“故事”,也是亿万投资者狂欢的兴奋剂。

其次,需要产品卖点。

新能源汽车尚未形成对燃油车的压倒性优势,0公里/小时加速也不可能比燃油车快。

此外,营销宣传的“内卷化”十分严重。

在全网推动的市场形势下,没有一家车企能够容忍自己落后于别人。

用户受舆论引导,不能指望掌握技术原理。

当舆论严重偏向某一方时,那么“真相”就太弱了,当前用户显然对自动驾驶抱有太高的期望。

事实上,车企也明白,这样的标杆“过度宣传”,即使能获得一时的市场热度,也依然是“饮鸩止渴”。

正如朱西产所言,对用户的过度宣传导致了用户过高的期望。

当车辆系统能力无法满足用户期望时,就会发生悲剧。

那么悲剧发生之后呢?这将导致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信任危机下,如果有一天用户不再愿意相信“自动驾驶”的承诺,资本还会愿意投资吗?如果资本没有了,这场由智能引领的汽车革命可能无法持续。

虽然通过鲜活的生活来引起全行业的反思、恢复全社会的理性成本较高,但也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应成为技术发展的桎梏,而应带动行业真正“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摒弃夸大舆论误导。

为技术研发加油:熬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如果说激进的舆论引导是自动驾驶事故频发的直接原因,那么技术的不成熟则是其背后的根本原因。

因此,误导舆论“降温”的同时,还需要在技术研发层面大幅“升温”,而这也将在道德规范、健全制度、资金投入等方面相匹配。

AI时代。

在L2时代之前,车企为了开发辅助驾驶场景,往往需要收集1万公里的里程。

L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呢?如果想要真正开发出完整的系统,需要收集数亿至数十亿公里的行驶里程数据。

但数百亿公里的数据积累,就完全安全了吗?事实上,更大程度上是“相对安全”。

海量数据是自动驾驶的基础。

不过,在强调数据规模的同时,也要注重数据的“质量”。

这样的数据如果在一条简单的道路上重复运行数亿公里就没有意义。

就像一家公司在上海的某条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演示一样。

该技术非常成熟,可以轻松应对行人和电动车。

堪比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中的战斗机。

问题是,系统已经沿着这条路走了多少次?工程师可以“穷尽”这条路上所有可能的场景,但是一条新路呢?从小地区变成城市怎么样?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国家,再到整个世界又如何?作为一种商品,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海拔从几十米到几千米……永远无法知道在什么地方用户会使用自动驾驶的场景,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系统会如何,无论遇到什么工况,更不可能“穷尽”。

因此,即使数据量足够大,也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概念。

无法量化小数点后需要多少个 9(99...%)才能保证自动驾驶的安全。

“长尾问题”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

因为自动驾驶是AI最大的应用领域,在未来的AI社会中,人类与AI如何相处、人类与AI的关系如何发展、AI时代的法规建立等等,也都在被关注。

影响自动驾驶进展的关键因素。

用一个现象来说明,全球每年有超过一万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而人为违规、违章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很明显,与自动驾驶事故相比,舆论对一场造成一万多人死亡的交通事故的关注度要低得多。

前者甚至可以用“平凡”来形容。

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当前的社会制度、关系格局、法律法规、伦理判断标准都是“以人为中心”构建的,而自动驾驶则完全不同。

引用这一现象并不是自动驾驶错误的不人道借口。

生命是无价的,不能被亵渎。

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当社会进入人工智能的进程时,需要打破不适合发展的旧制度,重新建立人与人工智能共存的制度。

人类与AI的关系、AI时代的法律法规、AI时代的伦理道德标准尚未完善。

上述缺位也使得自动驾驶陷入了无法解决的“电车悖论”,导致自动驾驶的法规和制度难以建立和完善,制约了自动驾驶的发展。

未来,通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定法律和伦理界限,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但面对这些问题,车企、供应商或者相关部门应该做的是,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持续升温,加大投入和引导,熬过这段黑暗时期,让光明降临。

尽快来。

在这个“升温”阶段,资本可能会更加纠结。

过去几年,自动驾驶领域出现了“资本寒冬”。

这波负面舆论或许会让资本有所退却。

为了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扩张,自动驾驶这个极其烧钱的行业,仍然需要资本的大力支持。

自动驾驶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尽管自动驾驶发展坎坷,但资本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本一方面用于推动关键基础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则用于中短期内有望实现商业化的领域。

“输血”支持产业发展。

自动驾驶离不开很多基础技术的支撑,比如半导体、深度学习、5G、信息安全等,目前很多基础技术仍然面临制约。

例如,激光雷达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需要升级,成本需要降低。

例如,5G技术相对成熟,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普及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任重而道远。

“矿区作业的自动驾驶卡车”因此,资本在芯片、传感器、数据平台、高精度地图等基础技术上不能放松。

相反,它需要继续增加投资。

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是在有限条件下实现,大致可分为B端的商用领域和C端的乘用车领域。

深度评论丨自动驾驶该降温还是火上浇油?

比如商业物流、封闭/半封闭园区、矿山/港口、L4 Robotaxi或者Robobus其实都是B端的典型例子,有很大的资本潜力。

《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一汽解放J7商用重卡在港口运营》以物流、封闭/半封闭园区、矿山/港口等场景为例。

首先,场景简单,交通参与者数量和类型尖锐。

少了,线路相对固定;其次,相对于乘用车来说,相对容易绕过“人”的因素;同时,该领域聚集了大量企业,尤其是等待支持的初创企业;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比较清晰,用技术代替人可以显着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

4 级 Robotaxi 或 Robobus 略有不同。

按照公司的标准,两者都在当地实现了正常运营或者商业运营,比如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

只是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去掉安全官。

虽然权力和责任都属于提供者,但因为“人”的存在,最大的安全冗余,至少系统安全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

共享出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多数雄心勃勃的公司都会选择与旅游服务提供商合作。

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红旗Robotaxi团队”C端应用主要是L3级自动驾驶,目前主要受到权责问题的限制。

虽然L3级自动驾驶的主要驱动主体是系统,但它仍然需要人随时接管。

是典型的人机共驾,权责难以界定,尤其是接管之间发生的事故。

很多车企其实都不愿意大力推广L3。

业内也有声音认为L3将被跳过。

原因之一是权利和责任的归属。

目前,车企正在积极推进L2的规模商业化生产。

L2的责任主体显然是驾驶员,技术相对成熟,具有广阔的商业空间。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对于自动驾驶的权利和责任有着独特的思考:“完全自动驾驶可能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为责任主体可能仍然是人类。

”于凯认为,无论情报水平有多高,责任与归属都不应该有纠葛。

这应该是司机的责任。

如果不是,我们看看是传感器、软件还是车企的责任。

只有理清责任,行业才能向前发展,否则大家都会原地踏步。

总体而言,由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特殊性,只有增加约束条件、明确权责划分,再加上商业模式和资本支持的辅助,才能促进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普及。

深度评论丨自动驾驶该降温还是火上浇油?

站长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 保时捷入门版 Taycan 电动车起售价 79,900 美元

    保时捷入门版 Taycan 电动车起售价 79,900 美元

    1 月 19 日,保时捷发布了入门版 Taycan。 新车目前正在接受预订,并将于早春抵达美国经销商。 入门级 Taycan(图片来源:保时捷) 入门级 Taycan 采用后轮驱动设计。 由于取消了前置电动机,车身重量减轻了约90公斤(约90公斤)。 此外,入门级 Taycan 与 4S、Turbo 和 Tubo

    05-16

  • 厦门将投放800多辆新能源汽车,配备数百个充电桩

    厦门将投放800多辆新能源汽车,配备数百个充电桩

    今年年底前还将有更多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在厦门投放。 昨天,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世照在接听市长专线时介绍,今年厦门预计将推出多辆新能源公交车和约1辆新能源出租车。 年底前将推出一批新能源汽车——这是去年至今年4月厦门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数量。 据张世照介绍

    05-27

  • 捷豹路虎因芯片短缺第二季度亏损3.02亿英镑

    捷豹路虎因芯片短缺第二季度亏损3.02亿英镑

    汽车信息网11月3日电 近日,捷豹路虎公布了本财年7月至9月第二季度业绩。 面对全球芯片短缺的挑战,捷豹路虎获得全球超过12.5份订单,全球营收39亿英镑,税前亏损3.02亿英镑。 整个财季,捷豹路虎全球零售量为9万辆,同比下降18.4%。 作为路虎品牌的“精神图腾”,全新路虎卫

    05-17

  • 差别有多大?国内外热门车型配置差异

    差别有多大?国内外热门车型配置差异

    【初步试听】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国内外同步生产的四款车型,了解了它们的外观、配置、性能和安全。 不同之处。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他一些国内外的车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这样就避免了大家像“井底之蛙”一样,每天一遍又一遍地盯着周围的汽车。 读者在回复上一篇文章时

    05-18

  • 新款欧洲帕萨特将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新款欧洲帕萨特将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大众提前透露了新款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的首批技术细节。 该车原定于7月亮相,并于10月在巴黎车展上首次公开亮相。

    05-27

  • 丰田 Hilux Electric 氢动力版本在 2023 年曼谷国际汽车展上亮相

    丰田 Hilux Electric 氢动力版本在 2023 年曼谷国际汽车展上亮相

    虽然丰田 Hilux Hydrogen 在英国已准备就绪,但丰田 Hilux Electric 正在泰国开发。 名为“Toyota Hilux Revo BEV”的丰田电动皮卡概念车在2016年曼谷国际车展上展出。 据说该车具有氢燃料电池皮卡车的扩展能力。   丰田 Hilux Electric 是一个概念版本,更多的是技术预览

    05-23

  • 携手共建绿色机场,四川机场集团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携手共建绿色机场,四川机场集团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报道】4月1日,四川机场集团与比亚迪在成都签署绿色机场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配套和充电等方面展开合作。 我们将在设施、能源管理与利用、机场智慧物流等领域紧密合作,牵头推动新能源汽车在行业的综合应用,共同打造绿色机场。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四

    05-27

  • 理想MEGA的几个不注意就会错过的细节

    理想MEGA的几个不注意就会错过的细节

    【揭秘新车技术】理想MEGA来了,是的,即使发货时间是春节后,它的热度却没有减退,它在理想中诞生了许多第一。 未来。 那里有很多信息,我们为您收集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必须了解的亮点。 从0到1的突破,还是从1到1的进步,哪个更困难,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前者往往清

    05-18

  • 搭载2.0T发动机的宝马730Li将于3月1日上市

    搭载2.0T发动机的宝马730Li将于3月1日上市

    有一点特别搞笑。 由于与S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7系的这次换代颇为针锋相对。 我们在里面发现了很多S级车。 影子就像两个孩子在比赛,看谁的玩具多。 你有香味系统,我也买一个;后排可一键倾斜,乘客座椅可一键调节。 不仅我有,低端配置还带小桌子;至于遥控器,我就买个平板

    05-18

  • 酷黑新G 63 Edition 1官方图片发布

    酷黑新G 63 Edition 1官方图片发布

    近日,梅赛德斯-AMG发布了一组全新一代G 63 Edition 1官方图片,新车基于普通版新G 63打造。 装饰的修改创造出更加激进的视觉效果。 据悉,该车将在新款G 63投产后12个月内进行销售。 G 63 Edition 1车身表面采用哑光黑色烤漆,搭配12个竖向镀铬前格栅和黑色多辐轮毂,视觉冲

    05-16

  • 一汽丰田宣布7月销量同比增长高达40%

    一汽丰田宣布7月销量同比增长高达40%

    中国汽车新闻网一汽丰田正式发布最新销量数据,7月销量0辆,同比增长增幅高达40%; 1-7月,一汽丰田累计销量达到4300万辆,同比增长0.8%,市场份额提升至4.7%。 从具体车型来看,卡罗拉7月终端累计销量为4辆,1-7月累计销量达到14辆。 亚洲龙销量突破万辆,7月共销售8辆新车,

    05-16

  • 环比下降近30%,3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3%

    环比下降近30%,3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3%

    3月3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今年3月份我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 数据显示,3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3%,环比下降27.0个百分点,同比上升7.2个百分点。 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3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者出行增多,入境游客逐周恢复,市场需求

    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