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证实特斯拉正在与上海市政府沟通但尚未回应
05-27
[行业]2018北京车展上,上汽奥迪不仅展示了其技术创新成果,还特别展示了三款备受瞩目的车型:奥迪Q6 (参数|查询|汽车全景),奥迪A7L和奥迪Q5 e-tron。
这三款车型不仅代表了奥迪在高端汽车领域的最新探索,也体现了上汽奥迪对未来智能豪华出行的新定义。
“对于奢侈品牌来说,如果你不能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你的产品,认同你的产品,认同你的品牌理念,仅仅因为价格比别人便宜,这不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
追击。
”上汽奥迪营销业务总经理杨嗣耀表示,“接下来我们会改进我们的产品,让它们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 《上汽奥迪营销业务总经理杨嗣耀》在中国市场越来越拥挤的当下,很多新晋强势品牌或者新品牌都在对标BBA。
作为老牌豪华品牌,上汽奥迪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上汽奥迪营销经理高德乐表示,“上汽奥迪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独特的定位,特别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我认为长远发展是携手并进。
”现在价格战非常激烈,我们尽量不参与这样的价格战,而是通过开发不同的产品来保持自己品牌的独立性和个性。
线。
” 《上汽奥迪营销业务》。
以下为总经理与高德乐谈话实录: 问:去年广州车展上,您提出“稳住、全力以赴”,今年的车市明显比去年波动更大对此,您还会坚持去年的看法吗?或者有什么新的想法?去年是从3月份开始的,今年是提前了一个月。
卷也变得更加强大。
说到卷,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价格,去年卷在10000-20000元左右,今年卷在30000-50000元左右。
现在的汽车行业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行业,有时候我跟人说话的时候,他们说你做汽车不容易,可以看出大家对整个市场预期和汽车行业的了解。
这个行业的竞争一直都在,去年的放量本质就是淘汰。
从去年广州车展到今年不到半年的时间,一些品牌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
从奢侈品牌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态度是坚持要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体验。
奥迪一直坚持“突破科技,启迪未来(Vorsprung durch Technik)”,但Technik如何引领的内容却有所不同。
我认为,上汽奥迪帮助奥迪品牌变得更加科技化、年轻化。
这是我们在前进过程中继续做的事情。
总的来说,去年广州车展的竞争也很激烈,恰逢年底。
去年我们完成了3万台的交付,今年一季度我们完成了1.2万台的交付。
虽然绝对总数并不大,因为我们才三岁。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我们给整个网络和从业者带来了很大的信心,所以我们既定的战略方针不会改变。
对于奢侈品牌来说,如果你不能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你的产品,认同你的产品,认同你的品牌理念,仅仅因为价格比别人便宜,这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接下来我们要改进我们的产品,让我们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消费者。
我们产品的很多使用场景都能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
我们更注重我们和核心竞争对手的差异,而不是通过价格来获得大家的认可。
当然,我们会把价格推向合理的范围,但我们认为这个合理的范围不能仅仅通过降价来实现。
相信这是大多数厂商采取的攻势,大家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从他们面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猜可能会有资金和业绩方面的压力。
也许今年这方面会被更频繁地使用,但此类卷的本质是它们将开始被淘汰。
所以一方面我们一定会冷静观察,静观其变。
毕竟,我们都身在其中,并将继续参与其中。
在坚持长期主义的同时,我们也会考虑近期如何调整。
价格只是一方面,但说实话,目前降价的效果确实可以看到。
有的降价一周后没有效果,有的降价效果不错,但有的降价比你更厉害,不到两周就结束了。
所以,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这才是做豪华品牌车的精髓。
当然,这也是困难的,必须与长远主义结合起来。
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高德乐先生。
杨先生刚才说,现在的品牌非常多,而且非常受欢迎。
新品牌现在正在与 ABB 进行对标。
作为老牌奢侈品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并保持自己的地位?品牌基调?高德乐:上汽奥迪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独特的定位。
我们有个性化、差异化的定位。
特别是我们有“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我们在中国各地都有线下商店,消费者投资者可以进入商店体验我们的这些模型,以及我们的数字体验,包括我们的应用程序。
这些都是我们非常自豪的事情,能够更贴近、更了解客户,尤其是年轻的客户群体。
上汽奥迪成立三年了,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而且我们觉得长远发展是要和整个奥迪品牌携手并进,上汽奥迪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和自己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正如你所说,我们有差异化的表现。
用户可以进入我们的展厅,实现奢华旅行的卓越体验。
他们可以在上汽奥迪展厅体验这些产品和服务。
我们还将继续改进我们的研发流程和业务开发流程,以便客户可以通过我们的应用程序和在我们的展厅获得更好的体验。
关于竞争和内卷化的市场形势,刚才杨总也提到了这个重要的市场形势。
当前的价格战非常严重。
我们尽量不参与这样的价格战。
我们必须保持品牌的独立性、品牌的个性、品牌的形象。
举个例子,中国很多奢侈品牌都参与价格战,通过降价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最终却失去了品牌本身的价值。
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我们觉得我们应该通过开发不同的产品线来尽可能地保持我们的品牌价值并赢得客户的认可。
我们的品牌价值和客户认可度是最重要的。
问:如今,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合资品牌,上汽奥迪感觉自己没有赶上好时代,现在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想知道在自主品牌日益崛起的今天,合资品牌的竞争力在哪里?上汽奥迪独特的竞争力是什么?高德乐:上汽奥迪成立的时候,我们确实处于一个非常困难、充满挑战的时期。
因为当时的市场条件并不是最好的,所以整个架构和环境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尽管面临种种压力,但在过去三年结束时,我们还是实现了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
去年我们交付了近3万台,所以我相信今年我们的销量会越来越多。
我们现在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相信大家也都熟悉我们一季度的数据。
我们的网络也在不断优化和发展。
投资者对上汽奥迪充满信心。
他们也相信上汽奥迪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我们的商业模式也非常成熟、非常稳定。
上汽奥迪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但正如杨总所说,我们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也会给大家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我们的产品阵容将更加丰富,我们的网络将更加成熟和强大,我们的客户群将不断扩大。
而我们有这个使命和责任来征服每一个客户,因为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合资品牌,我们相信我们有实力征服每一个客户。
问:据说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
现在很多新势力都涉足智能驾驶。
请问上汽奥迪在智能驾驶、智能化方面的步伐和总体情况如何?杨嗣耀:我们希望用市场来诠释我们的技术,并进一步发展我们自己的技术,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产品来实现的。
上汽和奥迪将共同开发,下一步是电动汽车。
我们非常自豪我们的合资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原来大家都说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开放,中国汽车厂商将进入2.0新时代,不再用市场换技术。
过去20-30年没有太大变化。
现在我很高兴大家正在共同努力,整合最好的技术进行联合开发,很快就会产生成果。
因为我们是“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奥迪,我们的智能驾驶技术一定是市场上最先进的,我们也会发布突破性的智能驾驶。
一方面考虑到消费者体验,另一方面也会有更多的使用场景。
我们学习和参考了一些现有领先公司的很多技术、场景设置、场景化应用,但我们为客户定制了最适合的奢侈品。
其中,智能驾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将把行业领先、一流的智能驾驶技术带给中国消费者。
问:我们看到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显着增长。
请问上汽奥迪今年在产品矩阵、电动化、智能化产品方面有什么可以透露的吗?杨嗣耀:比如在联合开发方面,上汽和奥迪会深化合作。
作为技术合作伙伴,他们将整合消费者向往的许多技术和体验。
接下来,我们想把中国和德国最好的东西放在一起。
这是我们非常自豪的地方。
在智能互联、智能驾驶方面,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拥有最完善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产业链布局。
即使全球的技术方案可能大同小异,但中国的迭代和后续演进会更快。
奥迪在中国的战略必须覆盖整个产品、整个生态系统和产品谱。
用德国的设计和控制,用我们的品质,用中国对智能网联驾驶的定位,希望给您带来一些惊喜。
问:最近很多高管都开始直播了。
对此我们有何想法?我们以后会加入这个阵营吗?杨嗣耀:我们之前也做过一些直播,但是系统化的有节奏、有步骤的流程还没有开始,但是后面我们很快就会有一系列的计划,因为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有这样的方式跟一个平台直接与客户沟通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得到很多反馈。
虽然可能会被别人骂,但也能得到很多一线信息。
我们也在准备当中,以后还会有一波又一波的宣传活动。
问:速度在中国市场非常重要,尤其是现在新势力车型的研发时间从过去的三年变成了现在的两年。
甚至推出一款新车型也需要一年的时间。
面对如此密集的产品攻势,奥迪如何思考如何提高研发速度,推出更多产品,尽快占领用户心智。
杨嗣耀:现在我们所有的决策、所有的发展行动都是在中国完成的。
德国奥迪将派出很多工程师来这里。
所有的开发,包括零部件的选型、整体的选型,包括我们对产品标准的定义,都是在中国完成的。
完成后,这就是保证我们拥有竞争优势或者赶上竞争对手生产速度的最根本的方法。
同时我也想提一下,很多品牌的所谓开发时间已经从三年缩短到两年甚至一年。
虽然我们有很多经验,但我们绝不会这样做。
让我给你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们的很多产品推出后,今年2月份我们就停止了整个一期的生产,因为我们需要装修,为下一个新产品的推出做准备。
所有装配线均已翻新。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来验证这款产品能否在中国市场推出。
我们还需要工业试验和各种测试,它要运行大约20万公里。
严寒、酷暑等各种环境,确保产品万无一失,这是我们决不妥协的。
产品从获得批准到上市只需要一年的时间。
我个人是反对这种做法的。
毕竟,汽车与其他产品不同。
产品汽车对于人身安全和家庭非常重要。
我觉得如果一直宣传开发时间很短,一方面可能一段时间都顾不上效果。
如果真的算起来,可能只是结构形成的速度非常快。
但如果真的在短时间内完成开发,我认为这不是我们可以认同或支持的态度。
我们内部也做了很多分析,发现从项目启动到汽车生产18个月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长度。
如果造型完成并在6个月后上路,只能说测试的时间和工作都留给了消费者。
我们还从互联网公司学到了很多词,叫灰度测试。
如果软件采样测试总是死机或者信号差,那就算了。
但就硬件而言,这样的汽车上路不仅对驾驶员本身,而且对路上的其他人来说都是一个安全隐患。
在这方面我们不会妥协。
我们会对标业界最好的,尽我们所能做到最好,但一味地压缩开发时间,牺牲很多我们认为不能牺牲的东西,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当双方股东共同发展时,不仅拿出最好的东西,而且也认可彼此的价值。
在这一点上,双方的看法是一致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18
05-18
05-27
05-27
05-16
05-18
05-27
05-16
05-18
05-18
最新文章
马斯克:特斯拉或将重新接受比特币支付
售价34800元起,力帆320-620雪地版车展上市
Orange Kit AMG CLA 45 S Edition 1 官照
视觉变化是全新国产马自达3 Star试驾重点
四款国四新品发布,福田奥铃勒芒赛事启动
魅力后轮驱动改装斯巴鲁BRZ-丰田86-FR-S
预售人民币18万元起,领克07 EM-P将于5月17日上市
奔驰CLS概念车官方形象亮相北京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