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公布了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了吗?
05-23
【行业】“看他盖高楼,看他招待客人,看他楼倒塌。
”汽车行业多年,能够屹立不倒的百年车企屈指可数,更多的汽车品牌被收购或倒闭。
近年来,中国车企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不少企业开始收购国外汽车品牌。
但成功或失败却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
最新消息是,有媒体称,长城汽车正在与塔塔汽车接洽,洽谈收购捷豹路虎的事宜。
尽管捷豹路虎表示“这只是媒体猜测”,长城汽车高管也回应“我们没有听到这个消息,但长城汽车会变得更加开放”,但要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传奇,最终都被证明是杞人忧天。
当然,如果长城收购捷豹路虎最终得以通过,那将是近年来仅次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大新闻。
但在此之前,小编先带大家回顾一下上汽收购双龙、北汽福田收购宝沃、吉利收购沃尔沃等诸多重大并购案,或许大家对此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那些年,哪些海外汽车品牌被中国企业收购?哪些外国车企被中国企业收购?如果从时间上看,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应该是第一例。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双龙汽车业绩不佳,不得不寻求出售。
上汽集团出资40亿元人民币,成为双龙汽车控股股东。
今年2月,双龙汽车破产保护申请获得批准,上汽不得不放弃控股权。
中国企业收购海外汽车品牌列表 中国企业收购的海外汽车品牌 时间投入资本 上汽双龙每年约40亿元人民币 上汽、南汽名爵、罗孚——每年约1.17亿英镑 吉利沃尔沃每年约18亿美元国家能源萨邦 福田汽车、宝沃约2亿美元,吉利宝腾、路特斯约1万欧元,每年约12亿元:产业团队。
年内,上汽、南汽相继与罗孚洽谈收购事宜。
其中,罗孚核心技术产权出售给上汽集团,生产线、发动机生产部门和MG品牌出售给南汽。
2009年,南京汽车集团公司最终并入上汽集团,罗孚在国内也“合而为一”。
“名爵曾是英国汽车的代表” 2019年8月,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汽车公司全部股份的收购。
为此,吉利集团向福特支付了16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钞票,沃尔沃成为吉利旗下的汽车品牌。
“李书福从福特手中接手沃尔沃” 2009年,中国富商江大龙在瑞典成立瑞典国家电动汽车有限公司(NEVS),收购了萨博的核心资产和知识产权。
当然,这并不是萨博第一次受到中国车企的青睐。
2017年,北汽集团以15亿元人民币向萨博购买了萨博9-5、9-3平台等资产以及部分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图纸。
2020年1月,福田汽车通过德国全资子公司,以1万欧元从宝沃创始人的孙子手中收购了宝沃股份公司10%的股份,获得了宝沃品牌的所有权。
2019年7月,宝沃首款新车宝沃BX7在中国上市。
今年6月,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签署具有约束力的关键条款协议,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权和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权。
此后,吉利开始在武汉购买土地,为生产国产路特斯跑车做准备。
《吉利收购宝腾、路特斯》 至于其他一些中国车企的并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购,不在本次讨论的范围之内。
例如,青年汽车推出莲花轿车时,并没有收购英国的莲花汽车。
它只收购了提供汽车技术服务的莲花工程公司。
其品牌标??志也与莲花汽车完全不同。
东风汽车虽然向PSA投资了8亿欧元,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控股方。
只能算是一种投资行为。
PSA的品牌并未被东风收购。
2016年,吉利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仅参与TX电动出租车的设计。
没有谈论引入成熟的汽车品牌。
●重生或堕落,品牌表现各异。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收购这些外国汽车品牌需要付出真金白银。
当然,他们也会希望能够从这些品牌中获得回报。
那么,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有失败者。
上汽收购双龙汽车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不成功案例。
由于韩国工会的强烈反对,上汽原本计划实施的包括裁员在内的成本节约计划宣告破产。
4年时间,上汽在提高双龙汽车生产效率、丰富产品结构、提高竞争力方面基本失败。
上汽未能履行追加投资10亿美元的承诺,原定的新车开发计划相继推迟。
最终,双龙汽车宣告破产。
上汽的前期投资就这样被浪费了。
有些人成功了。
吉利收购沃尔沃迄今为止应该算是非常成功的。
沃尔沃近年来销量屡创新高,全球年销量达到53辆。
其中,在中国市场销售了93辆汽车,这应该会给吉利带来可观的回报。
目前,沃尔沃正在启动单独上市计划。
一旦成功,吉利的回报将会更大。
除了财务回报之外,沃尔沃给吉利带来的技术和品牌的协同效应也非常大。
南京汽车集团,或者说上汽集团收购英国MG罗孚也算是成功的。
南汽集团旗下的MG品牌销量一般,但在上汽集团的管理下却表现出色。
脱胎于罗孚品牌的荣威也成为上汽集团的独立品牌,多款车型热销。
第三类应该属于成败难说、未来趋势有待观察的类别。
福田汽车收购宝沃后,推出多款新车,但销量持续下滑,导致福田汽车遭受巨额亏损。
年底,福田汽车将宝沃出售给神州租车的陆正耀。
未来宝沃能否在陆正耀手中复活,还有待观察。
“福田汽车曾投入巨资为宝沃开发新车。
”短期来看,还不能说姜大龙在国家能源收购萨博汽车一事上失败了。
国家能源在中国推出了基于萨博凤凰平台的新能源汽车NEVS,但尚未在国内使用萨博品牌。
目前,NEVS已被恒大许家印收购。
尽管NEVS已与萨博达成授权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共同使用萨博品牌,但未来萨博品牌是否会重新出现在中国还是一个问号。
同样,吉利收购宝腾汽车旗下的莲花跑车也是一个例子。
毕竟工厂还没有开工建设,所以我们不能做出任何假设。
●从技术到品牌,中国车企都想要。
应该说,中国企业收购国外汽车品牌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中国品牌代表企业吉利于2006年进入汽车行业。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吉利、奇瑞等车企正处于生存阶段,并处于生存阶段。
没时间考虑海外市场。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持续走高,加上吉利、奇瑞等立足国内、拓展海外,收购那些“日渐式微”的外资品牌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中国企业为何要收购海外汽车品牌?首先,是中国车企对先进技术的渴求。
吉利和奇瑞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尽管吉利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发动机,但其性能仍落后于本田、大众等国际车企。
发动机、底盘等技术的研发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中国车企试图挑战大众、奥迪等国际车企时,必须加大技术投入。
收购国外汽车品牌,获得其发动机技术、生产线、汽车制造平台等,无疑是一条捷径,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最好的例子。
吉利汽车这两年的性能提升,不能说和沃尔沃有什么关系。
“吉利与沃尔沃于2016年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
”其次,需要提升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北汽部分收购萨博的平台和技术,快速推出萨博。
在宣传该品牌时,北汽直言“源自萨博技术”。
南汽集团收购罗孚后,立即在中国“复活”MG品牌,声称其继承自英国高端品牌。
TNB收购萨博后,在中国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也被宣传为采用萨博Phoenix平台开发。
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他们对国外品牌有一定的追求和崇拜。
他们总认为“国外的月亮更圆”。
因此,这些品牌虽然在海外有所下滑,但在中国市场依然能够获得关注,销量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也将得到改善。
三是开拓国际市场、“走出去”的需要。
中国汽车企业在中国拥有数十年的经验。
普通消费者熟悉的有吉利、奇瑞、上汽等,但在欧美市场,这些企业的汽车自然不如德系、日系、美系车那么知名。
汽车行业是一个强调技术积累的行业,新品牌短时间内很难在欧美市场推广。
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将版图拓展至欧美市场。
数据显示,欧洲目前是沃尔沃最大的市场。
虽然很多人还不了解吉利,但随着沃尔沃的热销,吉利可以赚到不少利润。
到时候还可以借助沃尔沃的优势,销往欧美市场。
自己的品牌。
同样,吉利收购宝腾的原因也类似。
东南亚市场或将成为吉利未来的新家。
当然,福田汽车收购宝沃的情况有些特殊。
这主要是因为福田汽车原来的主战场是商用车,而收购宝沃则是为了跨界进军乘用车市场。
“陆正耀从福田汽车手中接手宝沃控制权” ●多重因素制约,中国车企未来并购并不容易。
那么,中国企业在收购国外品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什么有些人成功而另一些人失败?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一个暴发户娶了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婚后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品牌,首先遇到的就是财务问题。
汽车是一个非常耗钱的行业。
从技术研发到零部件采购再到人员工资,所花费的资金可谓巨大。
中国车企原本资本少、营收有限,那些没落的品牌基本上都背负着大量债务。
双龙和沃尔沃因经营不善,不得不寻求外援。
拿下品牌后,后续需要更大的投入,这是普通车企无法承受的。
甚至像吉利这样的公司在收购沃尔沃时也使用了外部融资。
因此,没有雄厚的资本,被收购的品牌很难重振。
福田汽车出售宝沃股份,资金压力也是一大原因。
其次,企业文化的差异也不容忽视。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多差异。
在企业管理层层面,双方的想法并不相同。
中国车企惯用的加班制度等作风,并不适用于国外车企。
同时,外资车企普遍存在实力雄厚的工会。
上汽收购双龙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双龙汽车工会对上汽“新政”的抵制。
中外车企在企业研发习惯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差异。
如何避免内耗,让国外汽车品牌按照中国车企的意愿来运营,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此外,政策限制的影响日益明显。
很多时候,即使中国企业有钱,愿意继续投资,外国政府和企业却出台了各种限制性政策,给中国车企设置了很多障碍。
中国企业在参与收购萨博时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罗孚品牌也因此被福特拿走。
只有喝过水的人才知道水是冷还是热。
对于那些过去收购国外汽车品牌的中国企业来说,花重金买来的品牌回报是否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但未来,收购成熟的汽车品牌可能会非常困难。
当然,这主要是受环境的影响。
早年,中国汽车企业实力较弱,欧美巨头并未将其视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些收购也被忽视。
然而,近年来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欧美等国家开始以各种理由阻挠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品牌。
在政策阻力下,中国车企想要收购那些知名汽车品牌必然会遇到困难。
阻力一般不会很大。
小编总结:中国车企想要做强做大,一味依靠收购国外成熟汽车品牌来获得技术和知名度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了。
中国消费者也日益成熟,不再盲目追随国外品牌。
好的产品是打动消费者的根本。
中国车企要做的就是苦练内功,注重技术攻关,抓住汽车工业“新四化”机遇,不断推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汽车,逐步拓展国内市场同时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在海外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在与奔驰、宝马、通用、福特等国际巨头的同场竞争中赢得了威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27
05-27
05-18
05-18
05-27
05-27
05-18
最新文章
马斯克:特斯拉或将重新接受比特币支付
售价34800元起,力帆320-620雪地版车展上市
Orange Kit AMG CLA 45 S Edition 1 官照
视觉变化是全新国产马自达3 Star试驾重点
四款国四新品发布,福田奥铃勒芒赛事启动
魅力后轮驱动改装斯巴鲁BRZ-丰田86-FR-S
预售人民币18万元起,领克07 EM-P将于5月17日上市
奔驰CLS概念车官方形象亮相北京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