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电工以电线电缆为基础,发展充电桩业务
05-27
【资讯】3月16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委员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中科院发表《汽车强国靠四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球化——回应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种种质疑》在演讲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是整个新能源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部分、主导部分。
我认为插电式汽车将会到来,未来几年甚至可能可以插电式、纯电式,当然随着电池性能的不断提升,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车联网交互等功能的加入,纯电力将在 5-10 年内恢复。
” 《中国电动汽车协会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欧阳明高》以下为内容实录:尊敬的万钢主席、陈清泰主席、苗部长、单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专家、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刚才万主席让我谈谈全固态电池,但我今天没有带笔记本电脑,所以暂时无法更改。
我今天不是在谈论一个特别技术性的话题。
我主要说的是现在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各种质疑。
一个回应。
一方面,我们的会议是在行业内举行的。
我觉得现在非常重要的是,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新能源汽车,所以相关的科普似乎也非常重要,因为网上看的人很多,媒体也很多。
我希望通过你们,我们能够向全国的客户和消费者发出理性的声音。
我选的题目叫《汽车强国靠四个现代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球化》。
我愿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发展战略问题。
其次,目前还存在技术问题。
第三,是未来前景的问题。
一是发展战略问题。
谁在电气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网上不少人表示,电气化是西方设下的陷阱。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政府综合考虑石油安全、大气污染、产业升级等问题实施的重大国家战略。
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正在引领电气化革命。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这是中国首次成功向世界大规模引进高科技民用消费品。
过去,收音机、电视等首先在国外普及,然后传入中国。
,但不是新能源汽车。
我们是第一个成功大规模引进新能源汽车的人。
国外什么时候开始转型的?今年是全球“纯电驱动”技术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个PPT不是我今天做的,是以前做的。
这是历史。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突破1%后,各国开始转型。
这是他们当时的一些计划。
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走在前面,国外开始从产品导入期转向产业成长期。
转型,因为这个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当然,一些跨国汽车公司制定的电动化计划过于激进,比如年内实现全面电动化。
但实际执行中遇到了中国车企的竞争以及欧洲电价上涨(欧洲电价普遍高于中国,有的国家电价甚至是中国的10倍),导致市场表现不佳比预期更糟。
因此,他们选择适当降低规划目标也是合理的,但也绝不是放弃。
欧洲多家车企中方负责人在百人电动汽车大会闭门研讨会上表示,将继续推行电动化战略。
欧洲是全球汽车碳排放法规最严格的地区。
基于化石能源的燃油汽车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碳排放法规。
在情报方面,中国也是情报领先的国家之一。
有人说燃油车也可以自动驾驶。
为什么我们必须使用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具有智能化的先天优势。
燃油汽车的自动驾驶无法与电动汽车竞争。
我是一名发动机专业人士,我的博士课题是发动机控制。
发动机控制难度很大,发动机控制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它无法与电机控制相比,控制响应时间也是无法比拟的。
这是常识,所以我们希望把这个常识传达给所有消费者,目前的市场表现也是如此。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普及率要高得多。
用于燃油汽车。
还有一种说法是,电动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
众所周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根据目前的动力结构,电动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将比燃油汽车减少40%以上的碳排放。
2018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30亿千瓦。
去年,我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
去年新增装机2.9亿千瓦。
未来7年,我们还可以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再增加20亿。
千瓦时,风电、光伏每年总装机容量将是煤电的2.5倍,非化石能源总发电量将超过60%,电动汽车将成为以绿色消费为主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
现在世界上出现了电合成燃料,称为E-FUEL。
一个逻辑是,我为什么要制造一辆电动汽车?如果我把内燃机变成E-FUEL,那不是新能源吗?是的,这是可能的,因为可再生能源本身既可以发电,也可以生产氢气。
产生氢气后添加碳,就成为电合成燃料。
合成燃料的用户侧不需要建设基础设施,但生产侧需要建设。
生产1升合成燃料需要2.9-3.6公斤二氧化碳,需要从空气中捕获,消耗大量能源。
国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与其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不如直接从煤化工中取出二氧化碳来利用。
但这不是碳中性燃料,因为碳已经存在,而且你还没有减少碳。
生产合成燃料的国际石油公司预测,到今年每升电合成燃料的价格将达到1美元,这个价格还是比较高的。
因此,目前的主流共识是,长途大型飞机燃油需要使用E-FUEL,船用燃油也可能使用E-FUEL,但汽车则不需要。
对比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合成燃料生产,根据欧盟报告(数据基于壳牌),直接电动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效率为77%-81%,现在为77%,而每年 81%;如果用氢气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效率为33%,年效率为42%;如果生产柴油来生产燃油汽车,当前效率为20%,年效率为22%。
如果生产汽油,效率就更低了,现在是16%,将来是18%。
%。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动汽车遥遥领先,因为低效率意味着高成本。
因此,电动汽车是低碳汽车的主流技术路线,而电合成燃料内燃机汽车则不是。
使用电合成燃料的内燃机做不到的另一件事是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动力的相互作用。
电动汽车可以实时交互,消除电网中高频波动。
使用电合成燃料的内燃机则不能。
做到了。
新能源汽车其实是整个新能源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部分、主导部分,因为我们的智慧能源系统都需要汽车,比如光储充放换一体化系统部署在高速公路沿线。
系统,或集成光存储-充电-放电-氢气系统。
我的团队已经在内蒙古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还有车能路云一体化,我们在南方做的;还有房车能源路云一体化。
我们团队在深圳拥有住建部智慧低碳建筑工程中心,从事房-车-能源-路-云智慧能源系统,与中建工程、中建科技合作中国建筑集团公司就是这么做的。
此外,大部分储能技术来自于电动汽车。
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带动了整个氢能源产业链的发展。
未来,氢能将是长期储能的主要手段。
我们目前的发电厂是燃煤发电厂。
随着光伏的发展,风电越来越多,煤电不再需要发电那么多,成为调节电源。
如今,建设大型光伏、风电基地,必须建设调峰电站。
现在煤都烧了。
未来将利用光伏、风力发电电解水制取氢气,用氢气替代燃煤发电。
这就是所谓的氢能储存。
其最重要的长期周期性大规模储能方式,因此有可能因为氢能储存而在北方建立一个完全零碳的系统。
没有氢能储存和长期储能,就不可能构建完全零碳的能源系统。
第二种,目前的中循环储能,10小时以内。
它可以依靠电化学储能,即储能电池。
这也是从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而来的。
它将成为中循环储能的主体,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
众所周知,无论抽水蓄能能发电多少,每年只能发电1亿千瓦,但电池储能每年能发电1亿千瓦,这是无法比拟的。
去年电化学储能建成超过1万千瓦,抽水蓄能连续多年建成超过1万千瓦。
第三种,短周期储能,2小时以内,未来肯定是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的储能太大了。
年保有量汽车3亿辆,安装电池1亿千瓦时。
其中一半用于存储。
几千亿千瓦时,非常巨大。
因此,全循环储能的三大主流技术路线均与新能源汽车相关。
这是电合成燃料汽车做不到的,根本做不到,所以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其次,目前还存在技术问题。
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安全。
尤其是去年海南岛度假归来的车辆因当地政府对电动汽车不合理的歧视性规定而遭到大量车主投诉,引发了全社会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质疑。
我给大家看一组来自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一季度自燃车、燃油车0辆、新能源汽车。
我们来看一下起火车辆占车辆总数的比例。
0 燃油车除以燃料 车辆保有量总计3亿辆,相当于每万辆0.58辆;新能源汽车除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2万相当于每万辆0.44,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略低一些。
这不仅是中国的数据,也是美国的数据。
特斯拉2016年在美国市场没有因火灾风险召回任何车辆。
所有燃油汽车制造商都有,但特斯拉为0。
国内外数据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但电动车自燃是新闻,而燃油车则不是新闻。
当然,中国市场每天烧掉8辆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不少了。
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不断降低。
例如,我的团队开发了用于电池安全预警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并将电池缺陷检测技术应用于电池生产线。
它还正在开发车联网交互技术。
车网交互将增加另一个安全措施,因为车网交互过程中电池可以双向充电和放电。
该功能可以检测电池内部的安全相关特性。
下一步应用车网交互好处多多,将给续航和安全带来全方位升级。
因此,根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电动汽车年自燃率应降低至每万辆0.1起。
上个月,我发起建立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力争今年实现产业化。
全固态电池将把我们的安全提升到另一个层次,所以我们必须对电动汽车的安全前景充满信心。
第二个技术问题是电池回收和污染。
人们对铅酸电池造成的污染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长期无法抹去。
事实上,锂电池利用价值高、回收技术丰富、创新积极。
目前电池回收途径主要有三种:火法回收、湿法回收、直接回收。
火法回收和湿法回收需要将整个电池材料分解成元素。
新出现的直接回收保留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因此更先进、更具创新性。
锂离子电池如果不进行回收,其制造过程的能耗和碳排放量都比较高,主要包括正极材料、组装等三个部分。
如果我们采用火法回收来制造这种电池,我们会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但幅度不大。
如果采用湿法回收,碳排放量将减少32%;如果我们采用直接回收,碳排放量将减少一半以上。
这是根据当前的权力结构。
如果按照2019年的电力结构,绿色电力会更多,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减少百分之十以上。
如果按照2020年的电力结构,绿色电力的比例更高,那么削减量将接近75%。
如果完全使用绿色能源,电池生产、使用和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接近零排放。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电池寿命和能源供应。
最近春节期间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情况。
又到了冬天,湖北等地出现冻雨,负面舆论非常强烈。
事实上,纯电动汽车的最大续航里程可以达到公里,这是没有问题的。
很多汽车厂商都有这样的产品,但当然买的不多,因为价格比较贵。
此外,10分钟可充公里的增压技术也开始产业化,还有自动驾驶,但这些都是有代价的。
对于7万元至10万元的主流紧凑型高性价比轿车来说,目前要安装这些都有点困难,因为成本要求太低。
我们目前的市场状况如何?目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 31% 到 50% 之间。
此时的主要消费者被称为“早期大众”。
一般来说,最先采用创新产品的消费者被称为“创新者”。
“创新者”对价格有很大影响。
不敏感,但“早期大多数”是具有成本效益的客户,并且对他们的花费和绩效很挑剔。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们的高端电动车和经济型电动车这几年开始流行,现在是从两边向中间发展。
中间那一个很大。
A级车的市场每年超过10,000辆。
此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已从31%上升至50%,是最重要的客户群体和车辆类别。
对于国内市场来说,这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去年我在百人会上提出了“两轮驱动”,这是一个并行推广纯电动和插电式产品的产品策略。
插电式车型对于突破燃油车主流地位、抢占主流A级家用市场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性能全面超越燃油车。
1、电力。
纯电动行驶里程越来越长。
插电现在可以覆盖数公里,覆盖了日常通勤距离,长距离可以用汽油和电力混合。
2、经济。
插电式车型可以使用特殊发动机,比普通内燃机效率高得多。
过去,汽油机的热效率要达到40%以上太难了。
现在国内厂商普遍超过40%,接近45%。
在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插电式发动机工作点集中在高效区,燃油车发动机工作点非常分散。
从百公里油耗来看,插电式优势明显,可以达到3.8升/百公里。
3、功率,插电总功率基本都在千瓦以上,燃油车一般都在千瓦以上。
插电时从 0 到公里的加速平均需要 7.3 秒,而燃油动力车辆则需要 9.0 秒。
该插件具有明显的优势。
4、可靠性,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双电机串并联混合动力配置。
这种配置的优点是可以串联或并联。
事实上,串联状态就是扩展范围,其中包括扩展范围。
但由于在高速公路上增程的油耗较高,所以在高速公路上属于并联混合动力,所以既可以并联使用,也可以串联使用,而且传动机构极其简单,比普通车简单很多。
燃油车,因此其故障率大大降低。
车质网数据显示,插电式车型故障率最高,为3.1%,但燃油车故障率更高,达到50%以上。
5、价格比较,归根结底是售价的问题。
起初,电比油贵,后来,油和电同价。
现在制造商声称电比石油便宜,一些燃油汽车声称石油比电更好。
我不明白怎么强行这样,因为根据刚才的数据,插电式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都比较好。
说到最后一点,插电式汽车的价格还是很低的,所以没有理由不选择这款车型。
该车型是目前7万-10万市场快速提升市场份额的最有力武器。
它具有燃油车的所有功能、插电式汽车的所有功能、增程式的所有功能,同时也是纯电动汽车。
,它是完整的,它不能比它更完整了。
基于此,我认为未来几年,插电式插电混动的市场份额将会大规模渗透到A级紧凑型车市场。
由于普及率还不高,所以现在的焦点都集中在这款A级紧凑型轿车上。
,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我想插件会出现。
未来几年甚至可能是插电式和纯电动各占一半。
当然,随着电池性能的不断提升,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车网交互等功能的加入5-纯电将在10年后回归。
最终纯电会是中流砥柱,但中短期看,一定要看到周期性、结构性的影响因素,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是未来前景的问题。
最后,我们对未来的展望进行了总结。
首先,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技术体系,而不仅仅是电动化。
它包含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部内涵。
它引领了三个变革:电气化变革、智能化变革、低碳变革。
1、电动化,2018年开始,到2020年将达到1万辆,预计2019年左右全固态电池可能实现产业化,技术将迈上新台阶。
2、智能。
今年10月左右开始,全球流行;去年第二季度,又爆发了一场技术革命,那就是人工智能、Open AI、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彻底更新了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
,像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软件全部重写。
预计年底前国产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自动汽车商业化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3、低碳化。
它始于2016年,因为习近平和主席提出了“双碳”战略。
几年前,电动汽车和氢汽车并没有完全瞄准绿电和绿氢,但2000年后,低碳技术变革来临。
今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这是前所未有的。
相信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将达到60%,新能源革命的爆发将会到来。
这三场革命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做汽车强国,汽车强国必须加上市场全球化。
汽车强国的市场是全球的,不可能是国内的。
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和全球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1.电力电气化。
电气化只是改变了功率。
基础是电气化。
电气化促进低碳化,电气化引领全球化。
没有这个基础,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2、整车智能化。
没有电气化就不可能实现智能化。
这是基础。
有了智能化,电气化就会得到加强。
3、能源低碳化。
低碳化是关于能源的。
对于制造、使用和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碳排放是目前最好的衡量标准。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都是以碳排放来衡量的。
,不好用油耗来衡量,但最好用碳排放量来衡量。
电气化并不意味着低碳化,因为电气化是关于电力的,而低碳化是关于能源的。
方式是电动化,目标是低碳化。
最终,我们要占领道德制高点,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
因此,只谈电动化而不谈低碳化,很容易导致高估。
低碳化是我们的初心使命。
4、市场全球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推动全球化,全球化带来高端,最终成就汽车强国。
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1、坚持电气化。
电气化是20多年来经过反复论证的既定战略和技术路线。
它无法动摇,也不需要改变。
我们要把电动化进行到底,全力攻克下一代电动化核心技术——全固态电池技术。
市场方面,我们采用两轮驱动策略,持续优化纯电动汽车在极限工况下的性能。
这些技术实际上是可用的。
关键是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工程中。
同时,我们当前的发展模式需要从“以车打桩”向“以桩打车”转变。
我们总是说先有鸡?哪一个先出现?你现在应该能知道了。
事实证明,在没有汽车的时候,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容易。
我们用汽车来运堆。
现在汽车多了,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必须靠桩和汽车来驱动。
这是昨天能源局孙局长所说的。
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
这就是政策转变。
大力推进充电设施普及升级。
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插电车型,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至50%以上。
2.加速智能化。
要抓住人工智能革命机遇。
人工智能是一种非线性发展。
与电气化不同,电气化速度一般较慢,能量变化也会较慢。
然而,智能系统的科学革命是非线性的,来得非常猛烈,并且进展迅速。
速度很快,所以最近总是被国外的视频轰炸。
它们来得太快、太猛烈、太有影响力。
因此,首先要普及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同时努力攻克下一代智能核心技术——全自动驾驶技术。
加快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管理、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广泛应用。
因为现在大家都参与其中,下一步就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效益取决于什么?依靠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3、注重低碳化。
我们常常忘记低碳化,只谈两场比赛,即上半场和下半场。
我认为低碳化应该得到重视。
新能源汽车的初心使命是实现人类绿色发展的美好愿景。
要坚持新能源汽车近零排放目标,优化双积分。
现在双倍积分效果不大。
随着碳交易的推出,特斯拉每年的碳交易收入接近18亿美元,我们车厂目前整体盈利情况不是很理想,因为我们还处于投资期,所以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要充分发挥我国新能源整体优势,加强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动力协同互动,推动超级快充光储充换一体化。
要真正实现超级快充,必须集光、储、充、换于一体。
更换集成。
有序充电与车网交互产业化有序充电必须先进行车网交互,因为首先要建立监控云平台来连接车辆,实现从有序充电到车网交互的产业化。
还要推动车-能源-路-云智能产业生态融合发展。
4.扩大全球化。
现在搞全球化也很难。
我们需要加大力度,扩大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风险挑战。
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向国外开放新能源汽车市场。
昨天,王传福董事长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那么如果把新能源汽车进口税率降到0呢?是还是不是。
中国错失了成为燃油汽车强国的机会。
我们现在要建设的国家是新能源汽车强国。
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谢谢你! (李娜编译) 查看同类文章:电动汽车动态,帮助您了解行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27
05-27
05-27
05-27
05-16
05-18
05-16
05-18
05-16
最新文章
马斯克:特斯拉或将重新接受比特币支付
售价34800元起,力帆320-620雪地版车展上市
Orange Kit AMG CLA 45 S Edition 1 官照
视觉变化是全新国产马自达3 Star试驾重点
四款国四新品发布,福田奥铃勒芒赛事启动
魅力后轮驱动改装斯巴鲁BRZ-丰田86-FR-S
预售人民币18万元起,领克07 EM-P将于5月17日上市
奔驰CLS概念车官方形象亮相北京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