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获国务院支持,充电桩竞争时代开启
05-27
【业界】近日,“华为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与“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两大车企老大关于汽车的争论AEB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争论。
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何小鹏愤怒抱怨“朋友提到的AEB 99%都是假的,是骗局,那些宣传都不是官方的,都是来自短视频”。
“它的AEB根本无法开启,而且意外刹车的情况也太多了。
”针对的就是华为新M7主推的AEB功能。
而余承东也不甘示弱,直接在朋友圈回应,“拥有汽车公司的一把手根本不懂AEB是什么”; “这和有人说智能驾驶是扯淡的差不多!”、“有的车企,我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成绩很差。
一问才发现,他们甚至没有执行 AEB 的基本功能。
”不少媒体也趁热度推出了AEB测试相关的评测视频和直播,直观地展示了各种测试车型能否实现“见障制动”、“最高速度能达到多少制动?” 。
笔者浏览了多家媒体的评测视频,看来小鹏汽车的AEB测试结果可谓“惨败”。
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力强、又由真车驾驶的AEB测试,无疑将为余承东与何小鹏之间的火上浇油。
“制动速度更高”成为网友们的“厉害”、“厉害”。
然而,作为技术领域的从业者,我在看热闹的同时,总有一种隐忧。
如果大家为了让数据好看而提高AEB的触发率,那么路上“意外急刹车”就会随处可见,“砰砰砰”的追尾事故也会接二连三地发生。
AEB开发难点:寻找“误制动”与“漏制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AEB是英文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s的缩写,中文名称一般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AEB的通俗解释是,它是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当汽车在行驶中检测到前方有碰撞的可能时,车辆会自动启动制动系统,使车辆减速或停止。
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的后果。
《国内外相关法规对AEB系统的专业定义》AEB系统的原理是:车辆上安装有传感器,可检测前方车辆、障碍物、路障、行人、两轮车/三轮车、摩托车等不同类型的物体这些传感器可以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当这些传感器检测到前方有潜在碰撞物体时,AEB系统的控制器将计算车辆即将撞击目标的时间TTC(碰撞时间)。
根据这个TTC时间,系统结合车速、驾驶员行为等条件,判断车辆是否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AEB控制器发出报警命令或制动命令,然后相应的报警机构和制动系统执行相应的报警或制动动作。
在实际用车场景中,用户主要从两个维度使用AEB功能:前方碰撞紧急预警(FCW)和自动紧急制动(AEB)。
那么,如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评价一款汽车AEB系统的好坏呢?首先,前方碰撞紧急预警FCW不宜触发过于频繁,因为一旦频繁触发,警报就会响起(如砰砰砰)、警报动作(如座椅震动、方向盘灯带点亮),等都会导致用户紧张。
。
其次,触发AEB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的概率不能太高,需要一定程度上降低突然急刹车的频率,因为太突然的急刹车不仅会导致驾驶员减速过大,但也可能导致后面车辆无法停车造成追尾。
当然,在高速行驶时,比如≥80kph,寿命还是很重要的。
系统应尽力阻止车辆或避免更严重的碰撞。
在此背景下,各车企的AEB策略各有不同。
笔者曾与多家车企就AEB话题与工程师进行过交流。
有反馈称,他们的产品策略是“宁愿误刹车,也不愿漏刹车”,即当检测到前方潜在碰撞时,尽可能实施报警和制动。
动作让用户感受到“这车好高端好牛,都停了”。
毕竟,一旦发生“刹车漏电”导致车祸、死亡等严重事故,用户可能会要求车企张贴“无良车企车辆撞树、AEB”等横幅系统没有被触发。
”也有企业反馈称,触发AEB系统的概率不宜提高。
AEB系统的触发概率增加,可能会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意外急刹车”,出现频繁的急刹车行为,还可能引发车辆碰撞事故。
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车企在开发AEB系统时,需要找到“误制动”与“漏制动”之间、工程设计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键平衡点。
在此平衡点进行紧急制动时,用户体验最佳。
这才是真正考验技术实力的地方。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AEB评分是否有说服力?随着AEB系统越来越多地部署在新车上并逐渐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应的AEB系统测试标准。
在美国,以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和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评价规范为代表;在欧洲,以联合国监管体系UN R认证规范和欧洲新车评估计划ENCAP(Euro NCAP)为代表;在中国,AEB系统的主要评价规范以两家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代表:中国新车评价计划C-NCAP和中国汽车安全保险指数C-IASI。
在中国新车评价程序C-NCAP版本测试程序中,AEB测试包括三个细分:包括AEB CCR车辆追尾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VRU_Ped行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VRU_TW两轮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制动系统。
自动包围曝光系统;这三个细分测试项目主要用于检测AEB系统能否有效识别前车、行人、两轮车等并进行有效制动。
AEB系统测试需要对被撞车型、车辆、行人、两轮车等关键参数如碰撞速度、碰撞位置、光照条件等进行严格测量和测试标定。
此外,测试场地等测试相关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测量和校准。
测试评估方法如空间大小、数据过滤方法、测试测试有效性等也有极其严格的定义。
每组试验前后必须进行相应的设备校准、数据比对、数据验证等,以保证试验结果。
有有效性。
《C-NCAP AEB 系统测试规范》 《C-NCAP AEB 车辆追尾碰撞测试场景》 《C-NCAP 规范中 AEB 测试设备的标准定义》 C-NCAP 公布的 9 款车型的测试结果看到多款车型在相应的AEB测试项目中获得了较高的分数,并且车型还获得了C-NCAP 5星评级。
至于本次舆论主角之一的小鹏汽车,在今年首批测试中,小鹏P7(参数|询价)也获得了C-NCAP的5星评级,其中包括AEB CCR车对车自动制动。
能力得分为7.0分(满分8分),车辆对行人的自动制动能力得分为3分(满分3分)。
笔者四处查找,只找到了赛勒斯SF5在第二批C-NCAP的测试结果。
目前还没有华为相关车型的C-NCAP和ENCAP测试结果。
赛勒斯SF5的AEB CCR测试成绩为7分,低于小鹏P7的7分(满分8分)。
《C-NCAP年度测试车辆成绩汇总》 近日,网上多家媒体发布的各项AEB测试结果引起广泛关注。
甚至有网友表示“民间测试比官方测试更接近事实”、“C-NCAP、E-NCAP的五星级安全认证不太可信”。
AEB的测试有明确的监管标准定义,需要严格的专业测试。
在具体的测试过程中,至少要保证车辆在碰撞前是由机器人驾驶的。
如果是人驾驶的话,碰撞时的速度、碰撞的角度、碰撞时的重叠率等都不能保证一致。
如果测试条件没有一致性,在具体的测试过程中就会有回旋的余地。
此外,AEB测试中使用的假人模型、两轮车模型等设备,要求对真实的行人/儿童/两轮车等目标物体非常逼真。
由于不真实的假人或碰撞物体会被系统检测并过滤掉,因此不会执行制动。
如果汽车在看到前面有一个纸板箱时突然刹车,则意味着汽车的 AEB 触发器太敏感。
而且,规定甚至采用GPS差分定位来保证所有目标物体的位置一致,精度达到厘米级。
诸如此类严格的测试条件是一些自媒体等非专业机构无法满足的。
事实上,C-NCAP/ENCAP等法规的讨论、制定和颁布,都是海量实际数据统计、实验测试、行业分析研究等综合科学研究的结果,不能简单地依靠用户“停车提速”。
”。
”等直观感受来制定法规;同时,法规的更新和迭代也与行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保持同步。
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对AEB功能的持续热议,C-NCAP正式宣布,将于今年7月实施新版C-NCAP的测试程序。
新版测试规范增加了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测试AEB C2C交叉路口场景、高速公路追尾碰撞场景和AEB误操作场景。
在行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测试AEB VRU_Ped中,增加了新的路口场景,添加了障碍物和儿童目标。
新版本的要求与最新版本的欧洲ENCAP规范基本一致。
《ENCAP版标准目标定义AEB测试场景(上图中从左到右:成人行人、儿童行人、两轮自行车、两轮摩托车)》AEB被消费市场误导。
很多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都会对汽车感到困惑。
销售人员被各种创新术语忽悠,比如某城市安全系统、某NOP自动驾驶系统、某FSD自动驾驶系统、某XNGP自动驾驶系统、某CMBS系统等,厂家通过各种各种使用名词来表达销售策略,例如“这辆车很安全,可以自动行驶,并且会自动停止”;与此同时,网络上不时出现“XX是黑牌,自动驾驶汽车撞到树就停不下来”等言论。
维权视频。
“有些车企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成绩很差。
”这是余承东调侃何小鹏的话。
那么,AEB在所谓的智能驾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这张表列出了很多专业术语,并简要描述了与驾驶辅助和智能驾驶相关的多个单独的细分功能。
AEB功能只是在整车纵向控制中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的功能。
在很多情况下,AEB 与 FCW 和 ACC 等功能一起出现。
通过将纵向ACC+AEB功能与横向控制LKA+LDP+LCC功能合理结合,可以实现TJA交通拥堵控制、HWA高速驾驶辅助等更全面的控制功能。
再者,自动驾驶功能NOP,场景中有自动巡航、自动变道、自动超车、自动进出闸门、自动并入主干道等“自动驾驶功能”,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自动本质上是驾驶。
从更深入的工程开发角度来看,AEB/ACC/LKA/LDP等L2级驾驶辅助功能和NOP/XNGP/等高端智能驾驶功能在系统设计上存在成本和工程实现问题。
NZP/FSD。
有区别,但本质上都需要感知、规划、控制、执行等一整套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感知模块利用传感器更加清晰准确地看到车辆周围环境和目标。
规划和控制模块使用适当的算法来做出最佳路径和行动选择。
在执行系统层面,车辆的每个组件都需要以最合适的方式运行。
行动和绩效用于落实行动,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无论是AEB、ACC还是NOP/XNGP/FSD,其核心目标都是为用户提供安全良好的驾驶体验,而不是“炫技”。
余承东VS何小鹏,谁更懂AEB?回到余承东和何小鹏在网上交换AEB意见的事件,何小鹏的核心观点是“它的AEB根本不能用,路上误刹车事件太多了”;而余承东的核心观点是“有些车企,整个人每天忙着做智能驾驶,但AEB主动安全测试结果却很差。
”“有些车企老总不懂AEB。
”在双方客观的交流中,抛开情感输出和人身攻击的内容,我们并不知道何小鹏所说的“某些车型的AEB系统误刹车的情况很多”的事实。
”;而余承东则表示“AEB主动安全测试的结果非常符合这一点,ENCAP官方今年10月发布的小鹏P7测试结果已经给出了答案。
”前面提到,这些非专业机构进行的测试很难严格控制变量。
而且像AEB这样专业要求极高的测试,对输入参数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
因为输入参数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返回参数结果的较大变化。
因此,我对非专业机构的此类测试结果持谨慎态度。
近日,何小鹏发表长文,介绍小鹏汽车AEB系统的设计策略和理念。
小鹏汽车AEB系统采取的策略是“在满足高标准的前提下,AEB系统应尽可能减少对驾驶员的干扰”。
也就是说,在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AEB系统的误触发,减少用户在行驶过程中的“意外急刹车”行为。
由于缺乏第三方测试机构的数据,笔者从媒体测试的视频判断,文杰M5的AEB系统采取的策略是“误踩总比误踩好”。
一般情况下,采用该AEB策略的车型,在实际驾驶过程中,AEB系统触发的概率较高,误刹车的概率也会增加。
说完技术原理,其实在余承东和何小鹏的舆论战中,我看到了一种“饭圈文化”在汽车行业蔓延。
如果车企在设计系统时能够通过激进的解决方案来获得用户的关注,而不是在工程开发上追求合理的平衡,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无益的。
有人说,这种网络恶搞的背后,是对智能驾驶行业话语权的争夺。
作为工程师,我也从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声音中看到了“饭圈文化”与“工程文化”的碰撞。
我无意去评价利弊,因为我也相信“越辩越明真相”。
然而,汽车作为一种复杂的工业产品,需要严谨、务实、专业的科研文化和理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17
05-18
05-27
05-18
05-27
05-16
05-18
05-27
05-16
05-27
05-18
最新文章
马斯克:特斯拉或将重新接受比特币支付
售价34800元起,力帆320-620雪地版车展上市
Orange Kit AMG CLA 45 S Edition 1 官照
视觉变化是全新国产马自达3 Star试驾重点
四款国四新品发布,福田奥铃勒芒赛事启动
魅力后轮驱动改装斯巴鲁BRZ-丰田86-FR-S
预售人民币18万元起,领克07 EM-P将于5月17日上市
奔驰CLS概念车官方形象亮相北京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