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猛增,A00级车成主力
05-16
【行业】此前,本田对思域的“无心介入”,让中国市场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运动型轿车细分市场。
如今这一理念已成为中国品牌实现“品牌主导”和“制胜”的途径。
赢得年轻一代的有力武器。
从早期的名爵6、领克03到最近的传祺影豹,虽然这个细分市场的车型很多,但永远不会止步于此。
相反,随着市场的一致认可,更多的“高手”正在走向市场,比如长安UNI-V(参数|询价)。
1月10日春节前夕,长安UNI-V已正式开启盲单。
仅从上市顺序来看,长安UNI-V应该算得上是该细分市场的一个相对后来者。
不过,以长安的品牌地位,它显然不可能甘心做“追随者”——尤其是对于一款运动轿车这样一个本质上独一无二的新物种来说。
那么本文的主题来了:长安UNI-V是第三版运动家轿。
有什么新鲜事吗?外观:家族式设计共鸣,设计更极致。
对于这类车来说,外观和性能谁更重要?答案很明显:一切都很重要。
中国品牌在“控颜值”问题上的突飞猛进有目共睹。
长安UNI-V的特点是它的家族式设计与该类型车有一定的共鸣。
“长安UNI-T” 长安车型的设计从CS75 PLUS开始就以“犀利”着称。
说到UNI系列,它已经发展到了另一个极端。
如今,大家都“难怪”了,但相信很多人还记得UNI家族的第一款车UNI-T刚上市时所受到的关注。
事实证明,长安的设计创新是成功的。
这种非常规的无边界中央网络,如果说在长安UNI-T时代还是有点“冒险”的话,现在在长安UNI-V时代就是典型的“相得益彰”。
当然,长安UNI-V的设计功夫绝不仅限于家族式前脸,也不是简单地对长安UNI-T进行扁平化和拉长。
虽然它总体上与其他运动型轿车相似,是一款溜背造型的轿跑式紧凑型轿车,但长安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权衡理解还是体现出来的。
总结一下这个理解,它比之前的车型在运动性甚至跑车的方向上更加极致。
“长安UNI-V”其实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不断演变的趋势。
回顾领克03,虽然大家依然对它的表现赞不绝口,但不得不承认它在侧面线条方面依然趋于“圆润”。
名爵6采用溜背造型,但长宽比和轴长比更适合家用。
到了传祺影豹时代,设计师开始“放手”,进一步降低车身高度,进一步加长轴距。
说到长安UNI-V,可以在上述描述前加上“更多”。
比如这款车的车身长度其实没有影豹和名爵6那么长,但是轴距更长,达到了毫米,高度更低,只有毫米。
需要注意的是,长安UNI-V的车身高度是在轮胎外径比影豹和名爵6大一号的情况下得到的,所以它的视觉“低趴感”会比数据反馈的更明显。
另外,长安UNI-V的前轴相对更靠前,这意味着前悬更短,A柱和驾驶员座椅也更靠后。
虽然这样的设计从空间拓展的角度来看“不划算”,但对于提升颜值、营造运动感却非常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外观的“迭代”,除了理念的更新外,还与车型设计、特别是平台技术的全球迭代密切相关。
“长安UNI-V”过去我们在解读丰田的TNGA架构时经常提到,通过结构优化可以在“低调”和空间拓展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发展至今,这种思想和理念已经不再局限于TNGA,而是影响了整个行业。
也就是说,之前由于平台技术的原因,如果采用像UNI-V这样的造型比例,很可能无法合理安排座舱空间,但现在这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性能:营造运动感 我们再次强调一下我们的观点:虽然这些类型的汽车被宣传为运动,实际上也感觉运动,但它们不仅仅适合“性能迷”。
对此,“性能迷”很清楚,厂家也很清楚。
因此,这类车的准确受众是喜欢“开得开心”、“(经常)追求驾驶乐趣”的年轻群体,而不仅仅是那些真正的“玩家”。
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说明机械与电子在性能层面的平衡问题。
“玩家”普遍追求机械的东西,就像真正的专业摄影师更喜欢全手动相机一样。
反过来,正如普通摄影爱好者无法驾驭此类相机一样,像长安UNI-V这样的汽车如果过于依赖机械方面来实现性能提升,也会导致产品能力与目标群体需求的不匹配。
。
“长安UNI-V”那么明智的做法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充分利用当前电子技术的进步(以提高性能)。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长安UNI-V在力学方面还是非常优秀的。
比如它的蓝鲸动力就拥有出色的功率和扭矩。
如果未来推出2.0T版本,那在力学上就真的算得上是“钢炮”了。
行驶系统的用料也不错,比如前悬挂车顶杆和加强型平衡杆,还有马牌MC6轮胎等。
但在我们看来,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仍然是许多人无法看到甚至无法清楚量化的电子系统。
例如,在功率调整时,重点不是功率千瓦和牛米。
扭矩,但取决于如何校准。
官方公布了X-Pedal校准策略,最大可以产生0.62g的加速度。
说白了:在日常驾驶常用的速度范围内(中高速及以下),爆发力强劲,推背感充足。
这其实也是目标群体所追求的。
步行系统也是如此。
单纯依靠机械加固只会让过弯变得更有乐趣,但会严重影响舒适性,同时也会对驾驶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
长安UNI-V的策略是,除了在机械层面进行适当的加固外,悬架仍然会更加注重舒适性和质感,同时通过DTV来提高过弯能力。
所谓的 DTV 代表动态扭矩矢量。
官方称为动态扭矩矢量控制,实际上是一个可以在弯道上在左右轮之间动态分配驱动力的系统。
国外很多运动型车型上都配备了类似的系统。
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在弯道中,可以将更多的驱动力分配给附着力较高的车轮(通常是外侧),可以有效补偿前轮驱动车辆的转向不足问题,提高车辆的过弯能力。
智能主动安全技术也属于这一类。
也就是说,这类车的运动性和极限能力其实比防止失控的能力更重要。
道理还是一样:它的车手不会是真正的“选手”,也不可能戴着头盔在赛道上比赛。
因此,长安UNI-V配备了中国大陆第三代ESC等诸多智能驾驶辅助,以及LDW、LKA、LCDA等,其实也与这款车的定位相辅相成。
平衡:注重品质,实物期权是亮点。
运动型家用轿车对于平衡日常使用的重要性不再赘述。
长安UNI-V的一些常规指标表现也还可以。
比如它的后排空间足够日常家庭使用,没有任何压力。
为了更好地改善后排的乘坐体验,设计师还采用了全景天篷,既不会占用后排的头部空间,又提高了后排乘客的视野。
还有掀背式设计带来的实用性以及座椅在舒适度和包装上的平衡效果。
这些长安UNI-V处理得很好。
这些都不是重点,因为竞品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好。
长安UNI-V的不同之处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点。
一是品质感。
长安的官方基调是高品质轿跑车。
即不只追求运动,更强调质感。
除了工艺材质的“静态质感”之外,从驾驶得到的反馈尤其是悬架调节的平衡性也可以看出,官方的调性是真实的。
另外就是更丰富的选择,真正做到动静皆可使用的全能型,满足车主不同场景的需求。
例如长安UNI-V就提供了5种驾驶模式选择。
运动层面,除了常规的SPORT模式外,还提供了SUPER RACE模式。
在该模式下,不仅动力输出激进,换挡模式激进,方向盘变得更有力,而且扰流板会上升,排气门会打开,中央还可以显示G值和涡轮增压控制屏幕。
价值。
这种模式对于跑车车主来说是非常愉快的,偶尔玩玩也可以很过瘾,但如果再这样下去,估计90%以上的车主和乘客都会受不了。
作为一种选择,它非常有吸引力。
对了,长安UNI-V的电动尾翼其实是一种选择——日常驾驶你可以让它“消失”,需要的时候你可以让它“升起”。
这很好地平衡了围绕固定尾翼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比如,有的车主不想一直这么张扬。
整天背着后扰流板开车上下班,相当别扭,还得时不时向同事解释一下。
但当谈到周末玩乐或与朋友聚会时,就像周末换衣服一样,您希望汽车尽可能时尚或独特。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长安UNI-V尾翼升降前后的车尾图片,应该能感受到这个小尾翼对颜值的影响。
“长安UNI-V”其实不仅仅是颜值。
为什么家用车使用尾翼容易引起争议?主要是因为它在日常使用中的“副作用”——油耗增加和风噪增加。
但在高速行驶时,尾翼其实就很有价值。
例如,长安UNI-V的尾翼可以产生(最大)25公斤的下压力,使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更加稳定。
电动尾翼(正常时候缩回,高速行驶时升起)很好地平衡了这一矛盾。
智能:更像是长安智能的一个展示平台。
智能化也是长安UNI-V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
它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在各项功能上都具有比较“高端”的表现。
例如,其智慧停车,除了传统的半自动寻找车位、一键停车的方式外,还可以在有条件的停车区域(车道畅通)实现20米内低速自动寻找车位车位线和车位线),完成“全自动停车”。
当面对车位狭窄或路况较差(如积水)时,车主还可以使用手机或钥匙实现一键停车下一步,通过OTA,长安UNI-V也有望实现50米内根据行驶轨迹自动倒车——即使进入狭窄的死胡同也无需担心。
在智能驾驶辅助层面,除了常规的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长安UNI-V还可以实现自动并道(驾驶员转弯,系统根据情况智能并道)。
智能汽车(根据路况检测)、智能建议变道(根据路况检测、综合判断导航信息,给出变道建议)等。
“长安UNI-V”在智能汽车领域就不用说了,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了,包括面部识别账号登录、手势控制、前后手势交互等。
在我们看来,长安UNI-V拥有的智能装备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它与年轻人的需求产生共鸣。
关键是,由于其定位高(成本可以支撑高端智能装备的配备)和受众年轻化,很可能成为长安智能技术的展示平台。
这对于品牌认知度和品牌粘性的价值远远大于UNI-V短期内给长安带来的收入和利润。
这种认可度和粘性将为长安未来的车型,尤其是未来逐步推出的高端新能源车型做好铺垫。
结论:梳理完这一点后(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对已经推出的运动轿车做更深入的对比),你会发现长安UNI-V和之前推出的运动轿车相比看似相似,实则又有所不同。
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
这种区别并不是制造商故意的。
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中国品牌在设计、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和创新能力确实与以往不同。
反过来,也正是因为这个细分市场为中国品牌创造了良好的展示平台,从而进一步推动自身发展。
由此可以预见,运动型家用轿车这个子品类绝不会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只是“迎合市场的时尚产品”或者“只会是昙花一现”。
相反,它很可能成为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新品类。
在推动中国品牌车型设计和技术发展的同时,不排除未来影响全球市场产品结构的可能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6
05-27
05-17
05-27
05-18
05-18
05-27
05-27
05-16
最新文章
马斯克:特斯拉或将重新接受比特币支付
售价34800元起,力帆320-620雪地版车展上市
Orange Kit AMG CLA 45 S Edition 1 官照
视觉变化是全新国产马自达3 Star试驾重点
四款国四新品发布,福田奥铃勒芒赛事启动
魅力后轮驱动改装斯巴鲁BRZ-丰田86-FR-S
预售人民币18万元起,领克07 EM-P将于5月17日上市
奔驰CLS概念车官方形象亮相北京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