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氢能香港首座加氢站下线,预计可为量产氢能巴士供应氢气
05-23
即使在北京车展上,也经常有米粉提问:马斯克来了,怎么不见雷军和小米电动车?不可否认,互联网思维正在向传统思维发起进攻,传统逻辑中的顽固和壁垒也正在被互联网思维一步步剥离。
我们的手机、电脑,甚至手表都纷纷摔倒了。
现在,互联网思维瞄准了我们一直遵循规则的汽车。
无论是谷歌梦幻般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是IOS和Android的车载大战,还是特斯拉的火爆,又或者是愚人节“小米造车”信息的猖獗,都意味着传统汽车行业正在被颠覆。
被互联网超越。
思绪像蛋壳一样慢慢裂开。
在热议中,小米似乎已经将互联网思维的主战场从硅谷转移到了太平洋西岸的中国。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4月5日,雷军通过微博否认了这一传闻。
吊诡的是,“小米造车”的消息,恰逢红米NOTE的发布日期,又恰逢愚人节。
“小米造车”看起来就像是雷军本人释放的烟幕弹。
一旦事情进入公共关系领域,它们就会变得有趣。
在公共关系方面,雷军和马斯克都是极客,超级偶像则是超越商业领域的人。
共同的互联网基因让雷军和马斯克惺惺相惜。
雷军甚至在特斯拉中国售价公布前一次性订购了两辆特斯拉。
事实上,早在今年10月份,在马斯克尚未揭开庐山真面目之前,雷军就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支持:“特斯拉是一款非常酷的汽车,据说明年3月份就会进入中国。
”是小米车型汽车版吗?”看这一段在微博上看似轻描淡写的说法,其实揭示了雷军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
在他看来,小米的模式和特斯拉都是互联网思维的集中体现:极客精神、全链条融合、深度互动。
“小米造车”备受关注,反映出互联网思维与传统行业的激烈碰撞。
大众对互联网思维的“痴迷和崇拜”也让造车看起来像是一件分分钟就能完成的简单事情。
但用互联网思维制造电动汽车真的那么简单吗?全链融合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思维最明显的标志。
如今,小米可以通过采购获得CPU、屏幕等核心硬件,并可以通过最好的代工厂进行生产,但它显然无法获得手机行业的核心技术。
这也体现在电动汽车行业。
目前,电池、电机和电控是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
一旦缺乏核心技术,一方面要严重依赖供应商,另一方面也会给产品质量带来很多隐患。
刚刚被万向收购的菲斯克就是一个例子。
Fisker 的 Karma 电动汽车使用 ASystems 提供的电池,该电池被推迟了一年并多次召回。
ASystems的倒闭直接导致了菲斯克的破产。
尽管特斯拉明智地选择了松下作为其电池供应商,并采取了股权捆绑的方式,但这不可避免地取决于日本人。
全链条整合很难获得核心技术,这是不争的事实。
掌握核心技术、占领供应链顶层只是制造电动汽车的第一步。
车辆安全问题难以规避。
用互联网思维制造特斯拉并不像小米制造手机那么容易,因为装满电池的特斯拉一旦发脾气就会酿成悲剧。
特斯拉使用NCR钴酸锂0电池。
电源由电池组成。
钴酸锂0电池虽然功率优越,但在10摄氏度的温度下会分解并释放氧气,很容易引起火灾。
特斯拉用互联网思维提供了安全解决方案,就是像控制数千台服务器一样监控和管理庞大的电池系统。
遗憾的是,仍然无法杜绝事故的发生。
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累计销售3万辆的特斯拉发生了四起火灾事故,概率为千分之一。
其安全问题一直饱受诟病。
互联网思维无法弥补的另一个差距是销售额和利润。
目前为止,特斯拉只有一款车型——Model S,产品线有待丰富。
更悲观的是,短期内特斯拉仍将受到产能和电池供应的困扰。
今年2月,特斯拉宣布将融资16亿美元扩大产能。
同时投资20亿美元建设电池工厂,以解决电池供应瓶颈,但这个过程显然需要时间。
此外,充电桩建设和销售策略上的隐患也让马斯克陷入了困扰。
2月19日,特斯拉发布了年度财务数据。
剔除某些一次性项目(不符合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特斯拉实现利润约1亿美元,结束了11年的连续亏损。
再看小米,雷军正在疯狂扩大产能。
小米手机今年的销量目标是1万台,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
可以说,当前电动汽车行业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现在或许只能是填石铺路,很难再创造像小米这样的奇迹。
也许互联网思维代表着“快而不破”。
小米手机、特斯拉、谷歌眼镜都仿佛突然来到了这个世界。
这种不断强化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和延伸了我们的思维。
想像力。
但有一点米粉们至少要清楚: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不是凭空出现的。
这是我们社会经过考验的基本常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18
05-18
05-18
05-27
05-16
05-18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