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级星基融合定位+卫星红外遥感加持,埃安发布星灵架构
05-27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
10月13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在北京举行。
此次峰会围绕“节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未来发展”主题,探讨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和充电设施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本次峰会邀请了相关行业多位大佬人士进行热烈讨论。
。
以下是发言人观点的摘录。
瞿国春首先肯定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良好成绩,同时也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碎片化问题,渺小和软弱。
目前,我国有多家企业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年产能不足的企业有47家,其中客车企业67家。
这说明存在大量规模小、技术弱的企业,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会通过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严重影响产品技术的提高。
。
二是安全问题。
2009年以来,我国共发生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31起,2018年9起,2020年上半年8起,发生频率有所增加。
特别是大型客车配备了很多电池。
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
为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瞿国春认为应提高新能源汽车制造准入门槛,加强监管。
在准入方面,主要面向企业端和产品端,扶优扶强、淘汰弱项,同时提高企业能力建设和产品性能要求。
企业方面,新版准入规定企业必须提高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以及车辆能源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匹配能力。
主要目的是让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提高综合竞争力。
在监管方面,瞿国春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求企业建立产品安全检测平台,对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包括底盘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直至车辆停止或报废。
检测数据包括:车辆安全、故障、充电、能耗等方面,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车辆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监控平台还必须与中央和地方数据平台对接,建立生产企业、地方和中央政府三级监管网络平台。
通过信息化多种手段对电动汽车充电运营情况进行监管。
其次,汽车生产企业应分析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使用、保养、维修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状况、故障和问题。
三是要求企业建立新能源汽车事故应急体系,包括应急预案、救援、事故调查预案等。
此外,工信部还将加强市场监管,实施随机检查和检测健全整车及动力电池市场体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安全隐患和欺诈行为。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介绍,协会已按照《充电桩、充电支付、充电信息“互联互通”》提交了充电桩“互联互通”实施方案。
符合国家能源局的要求。
进一步推进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
其中,鼓励新能源快速发展地区建立信息数据平台,将为建设国家数据平台奠定一定基础。
同时,关注充电安全、促进充电安全也是协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现在电动汽车电流大、充电时间长,安全事故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董阳分析,充电设施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池和充电设备、车辆和充电机质量差。
沟通不良会导致过度充电。
在此背景下,他提出,定期监控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对车辆充电进行实时监控。
最后,协会还建立了充电设施认证认可的工作制度,包括认可标志的制定、相关认可机构的选择、认证检测、认证信息的公开透明等。
“我们将持续推动行业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理想比例和科学布局,推动安全规范运行的规范性文件出台。
”董阳说道。
据中国行业协会牵头的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8月,我国共有公共充电桩0个,私人充电桩5个。
我国充电桩设施总数排名第一的是广东,其次是北京,第三是江苏。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新能源保有量数据来看,车桩比为4:1,距离科学的比例还相差甚远。
石耀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研究部副主任。
会上,石耀东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看法。
他首先对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激增的良好发展态势表示肯定,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石耀东还指出,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忧:一是新能源汽车存在技术问题,包括动力电池技术、产品可靠性和一致性问题、电池组等。
技术、电池管理系统、整车系统集成等;二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三是新能源汽车成本居高不下;四是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不满意。
认知不足;第五,新能源市场尚不完善,过度依赖政策补贴。
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的政策补贴以及新能源汽车骗补现象,石耀东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利用互联网加强信息互通,打破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促进创新价值链。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创新重组和价值链的延伸,衍生出一些新的使用价值。
他表示,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步减少,这个行业未来将面临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产品线单薄、成本高、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一切都将制约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石耀东看来,前段时间发生的大规模补贴诈骗事件,暴露了违法违规成本低的弊端。
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导向,石耀东建议,现行以限制性行政调控措施为主的政策体系应逐步转向激励与约束并存、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新政策体系。
措施。
在新能源政策方面,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应更加明确。
财政资金应该更有效地投向哪里?如何加强产业政策的事中和事后管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7
05-18
05-27
05-18
05-18
05-16
05-18
05-16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