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轮胎失火?或20年有发展
05-16
【报告】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国汽车产业该如何加速转型升级? 8月14日,以“新变化、新挑战、新理念——引领中国汽车新征程”为主题的2019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通过视频对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期望:团结互助、求索危机中机遇,开放合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在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后,出现产销负增长近两年,是我国汽车产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时期。
如何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汽车强国战略,已成为汽车行业面临的难题,需要全行业共同面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今年7月,他视察一汽集团时,高度评价新能源汽车发展、智能网联技术应用、高端品牌建设以及地方政府对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再次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销量超过1万辆,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
今年年初受COVID-19疫情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但3月份以来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
7月销量达到9.8万辆,出现同比增长拐点。
在此背景下,万钢对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团结互助,推动复工复产中产业链、供应链的保障。
面对疫情影响,汽车行业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但产业链、供应链仍面临较大挑战。
要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狠抓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进达产。
稳生产,扎实做好汽车工业发展各方面工作;持续备货紧缺零部件,加强产业链供需信息共享对接,有效保障供应链稳定;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建立国内国际多渠道供应体系,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质量第一,全面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水平。
汽车产业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着眼未来发展趋势和产业链重构,加快电动驱动、智能网联、共享出行等基础研究、工程突破和研究贯穿整个产业链。
产业应用和市场开拓将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合作能力。
零部件企业应考虑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深化供应链全球布局,提高全球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二是危机中寻找机遇,创新发展,开拓新能源汽车新市场。
近年来,得益于政府的积极行动、科技的支持和引领、巨大的市场规模、全球化的深度融合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已引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
当前,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加速换档、跨界融合、加速创新的新发展阶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要加快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步伐,坚定不移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要把握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方向,坚持市场导向、创新驱动、协调推进、开放合作,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布局。
要构建产业新生态,统筹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等领域跨界融合,加大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应用广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协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全国政协召开专题研讨会,提出通过审慎包容的监管确保新能源汽车安全可控,提升从研发、制造、使用、充电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性能。
、维护保养等,并用科学、系统的监管方法处理安全问题。
万钢表示,去年他受邀担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咨询委员会主任,全程参与了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目前,规划研究工作已完成并报送国务院,这将为行业发展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方向。
三是开放合作,构建汽车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当前,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国际大循环,连续十一年位居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
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稳定。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挖掘内需和外部市场潜力,尽快形成以汽车工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为补充的新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培育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新优势。
中国汽车企业在高水平开放的同时,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
在弥补行业短板的同时,要加强前瞻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发和掌握智能芯片、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培育汽车产业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保持科技创新先进性。
自然;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标准规范的制定,持续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入世界,提高国际话语权、影响力、以及国际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2019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之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之年,也是我国经济的突破转型之年。
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
年。
行业“新四化”风起云涌。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处于变革时期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逐年下滑。
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出现两位数负增长。
虽然整个市场在4月份随着复工复产开始回暖,但总体来说,达到全年预期的压力仍然很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6
05-18
05-16
05-18
05-16
05-18
05-18
05-27
05-16
05-16
05-18
05-18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