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新锐志新消息,预计24万元起
05-18
动力电池行业的繁荣离不开电动汽车行业的繁荣。
特斯拉一手占据了整个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
我们认为,中日韩形成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短期内将维持。
近日,三星子公司三星SDI即将在欧洲投资建厂的消息传遍各大媒体。
很多人可能对三星SDI的业务情况不太了解,但说到近期三星年度旗舰Galaxy Note 7电池爆炸事件,引起轩然大波,三星SDI作为三星集团的电池业务子公司,却不能不说:逃避其责任。
三星SDI不仅为Galaxy智能手机供应锂电池,还为电动汽车供应动力电池。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繁荣,动力电池业务受到投资者青睐。
三星顺势而为,将触角从亚洲伸向欧洲,意在抢占电动汽车需求旺盛的欧洲电池业务的市场份额。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三星SDI目前在动力电池领域面临的困境。
三星SDI虽然技术实力雄厚,但一直没有高销量的代表车型,而且由于一直无法进入中国企业名录,短期内三星SDI在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将一事无成。
那么,除了三星之外,目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又是怎样的呢?第四能源将通过分析近年来的销售数据以及代表性厂商的发展趋势,梳理当前动力电池的产业格局。
市场格局竞争激烈 总而言之,动力电池市场已被中、日、韩厂商瓜分。
近两年,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电池厂商的洗牌。
三星SDI进军欧洲不仅是自身业务的突破,也体现了当前动力电池的激烈竞争。
与此同时,今年7月,索尼宣布将分拆电池业务,并将其出售给日本半导体公司村田集团。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鼻祖,索尼曾经重新定义了电池,为人们在数字时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所需动力,但如今却抛弃了铠甲,以失败告终。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中国厂商也毫不示弱。
作为中国电池厂商的代表,比亚迪在电池领域默默耕耘多年,市场份额连续两年翻倍:2018年仅为3%,2018年增长至7%。
到2019年,比亚迪以14%的份额仅次于松下。
,位居世界第二。
喧嚣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以中日韩为代表的厂商占据了整个动力电池业务,“三足联盟”已经形成。
其中,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电池企业市场份额最大;以LG化学、三星SDI为代表的韩国厂商技术实力雄厚,发展稳健,在国际市场动作频频,但在中国市场却遭遇失败;以比亚迪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奋起直追,不仅成为国内领先者,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近两年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分析我们将从全球动力电池年产量、各国年产量、各代表企业年产量三个方面详细分析目前的市场格局。
首先,总体来看,近两年动力电池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产量保持50%左右的增速。
2018年总产量约MWh; 2018年总产量近0MWh; 2018年上半年总产量达到兆瓦时;不出意外,全年总发电量将保持在0MWh左右。
其次,我们按照国家的年产量进行分类,发现日本的市场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韩国保持稳定,中国则出现明显增长。
其中,日本电池企业2018年总产量占市场份额高达70%,韩国占17%,中国占11%; 2017年,三者占比分别为56%、17%、27%;上半年,这个数据变成了54%、15%、31%。
中国企业的发展可谓迅猛。
最后看看各个有代表性的厂商。
2018年至今年上半年,各国代表性厂商中,松下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40%左右,表现稳定,且随着市场总量的增加,产量逐年增长; LG化学三个阶段的数据分别为13%、12.5%、7.9%。
虽然销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呈现下降趋势;三星SDI的数据分别为4.6%、4.4%、4.3%,整体保持稳定,全球排名始终保持在市场第六位。
没有明显的突破;比亚迪发展最快,成为电池领域的黑马。
不仅销量连续两年翻倍,世界排名也从第四上升至第二,三个阶段的市场份额数据分别为6.7%和14.4%。
,19.4%。
近年代表性厂商发展分析 1、松下:多年老大。
作为专业能源制造商,松下连续多年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与竞争对手拉开较大差距。
松下的电池业务相对复杂,主要包括电动汽车用的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
特斯拉在全球的持续走红,带动动力电池成为松下电池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
众所周知,松下在整个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是无可争议的领先者。
早在2019年12月,松下出于对其电池业务的看好,斥资64亿美元收购了三洋电机的全部股份。
三洋电机在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领域均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
松下收购三洋电机实现了强强联合,扩大了松下在全球电池市场的份额。
不到一年后,松下基于其顶尖的电池技术与特斯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2009年,两家公司在车用锂电池研发领域紧密合作;当年11月,松下出资1万美元增持特斯拉股份。
自此,松下成为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专用电池芯。
当年10月,双方合同到期。
特斯拉立即与松下重新签订了为期四年、价值超过70亿美元的锂离子供应合同。
与特斯拉的合作不仅改善了松下因消费电子失败而陷入的糟糕财务状况,也为松下各业务部门的调整赢得了时间。
本财年,松下一改连续两年亏损的局面,实现净利润11.8亿美元。
松下开始快速实施战略转型,大幅瘦身手机、相机、电视等消费电子领域,将资源集中到能源、住宅设备等商用领域。
2019年,为了为其电动汽车提供充足的电池,特斯拉宣布在内华达州建设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其唯一的合作制造商是松下。
该工厂分期投资总额为50亿美元,其中松下出资30%。
特斯拉成功将松下带上了动力电池王的宝座。
然而,松下并不满足于此。
除了继续保持与特斯拉的合作关系外,松下还开始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
2016年大众柴油发动机丑闻发生后,大众汽车切断了大部分柴油动力汽车项目,转而专注于电动汽车。
松下目前正在洽谈作为动力电池合作伙伴。
路透社认为,如果双方最终达成合作协议,松下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今年上半年,松下占据动力电池市场半壁江山,占比40%,销量是排名第二的比亚迪的两倍。
2. LG化学和三星SDI:保持静止。
LG和三星这两家韩国合作伙伴总是一起出现,这次也不例外。
在智能手机、电视、显示器等消费电子领域,三星与LG剑拔弩张。
不过,三星似乎总是比LG“高一点”,尤其是凭借其Galaxy智能手机,三星享誉全球。
不过,在动力电池领域,LG旗下LG化学的表现远好于三星旗下的三星SDI。
前者的年销售额约为后者的三倍。
LG 化学成立于 。
公司以生产化工产品起家,在化工产品和化工材料的研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LG化学于2016年研发出韩国首款锂离子电池,虽然比日本同行晚了近十年,但LG化学充分利用产业链协同优势,将材料技术融入到锂电池研发中。
缩小了与日本的差距,迅速领先世界。
LG化学拥有三个大型电池工厂,分别位于荷兰、美国、韩国梧仓、中国南京,为全球10多家车企提供动力电池。
目前,全球20多家汽车公司中有13家与LG化学合作。
其中,韩国本土车企有现代、起亚,代表车型有索纳塔K5等;其他国际汽车公司还有通用、福特、沃尔沃等,代表车型有雪佛兰Volt、凯迪拉克ELR、福特福克斯、沃尔沃S60L等。
受到众多车企青睐,体现了LG化学在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
不过,除了雪佛兰Volt之外,大部分合作伙伴的电动车型销量都惨淡,LG化学也没有特斯拉的大腿可以撑住。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利于本土电池制造商的保护政策,导致LG化学始终无法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录,这极大地影响了LG化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甚至可能最终失去中国市场,而今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这种情况无疑是LG化学不愿意看到的。
三星SDI的情况与LG化学非常相似。
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还与大众、宝马等知名车企合作。
然而,这些代表性车型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销量。
例如,宝马 i3 在全球每年仅售出 7 辆。
与特斯拉 Model 3 发布仅一个月就获得 40 万辆预订形成鲜明对比。
同样,与LG化学一样,三星SDI也未能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三星SDI在中国市场前景不明朗,于是转向欧洲市场。
此前,第四能源曾对三星SDI做过深度报道,这里不再赘述。
3、比亚迪:迅速崛起 比亚迪成立于2000年,最初作为一家锂电池制造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作为国内电池厂商的代表,比亚迪先后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提供手机锂电池,比亚迪也因此成为第一家为国际品牌手机提供电池的国内厂商。
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的核心技术是磷酸铁锂电池。
与特斯拉使用的松下三元锂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略高,电压更高,电动汽车可以开得更快。
更远。
不过,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稍低,但能保持较高的循环寿命、较高的安全性能、较低的成本。
年初,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开始研发电动汽车。
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比亚迪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电池供应商,开始进军高附加值的汽车领域。
以技术为导向的比亚迪默默耕耘了20年,直到2000年才迎来真正的突破。
2019年,国家继续推行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补贴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始疯狂增长。
正是在这种有利的政策环境下,比亚迪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推出了E6、秦、唐等受到市场广泛好评的代表产品。
2017年,比亚迪取代日产、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电动汽车品牌,销量超过6万辆,比第二名特斯拉多出1万辆。
比亚迪电动汽车热销带动电池业务,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连续两年翻倍增长。
比亚迪已成功成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上半年,比亚迪蝉联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冠军,销量达到4辆,进一步拉大与特斯拉、日产的差距。
其动力电池业务也受益于此,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4.4%提升至19.4%。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LG化学和三星SDI的总和。
比亚迪在韩国以一己之力击败了这两个强劲竞争对手。
需要看到的是,比亚迪的成功与两个重要因素密不可分。
一方面,比亚迪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多年努力,向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保护国内电池制造商,遏制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国际企业。
品牌在国内的发展为国内电池厂商提升研发能力和生产工艺赢得了时间。
动力电池行业的繁荣与电动汽车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
特斯拉一手占据了整个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
我们认为,中日韩形成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短期内仍将维持,厂商之间的潮起潮落关系取决于各自合作汽车厂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厂商的崛起,比亚迪取代松下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第一只是时间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27
05-27
05-27
05-18
05-16
05-18
05-18
05-18
05-1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