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浪漫新款玛莎拉蒂GranCabrio官方照
05-18
2017年8月16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领域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包括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建议《试点年度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该建议指出,试点项目将围绕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及电力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六大创新链(技术方向)系统和纯电力系统。
)共部署重点研究任务38项。
特别实施期限为5年()。
此次申请还有严格对动力电池的要求:1、高安全性高比能源锂离子电池技术要求,电芯能量密度≥Wh/kg,循环寿命≥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年生产能力≥1亿瓦时。
2、动力电池系统技术,电池系统能量密度≥Wh/kg,循环寿命≥次,安全性等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成本≤1.2元/Wh;年生产能力≥10000套,产品由至少3家生产厂家销售 整车企业配套设备(其中至少一种乘用车车型),整车申请不少于一套。
3、高比动力长寿命动力电池技术,快充电池能量密度≥Wh/kg,恒流充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常温、6C倍率),循环寿命长≥0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和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分别达到Wh/kg和50Wh/kg,充电功率密度分别达到W/kg和W/kg(常温、50%SOC),循环寿命分别超过10万次和10万次。
;高功率电池年生产能力≥2亿瓦时,装车数量≥套;超级电容器年生产能力≥10000瓦时,装机数量≥台。
以下为《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及建议》全文: 建议落实《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及建议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新能源汽车”试点。
根据本次试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次试点的总体目标是:继续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技术改造战略;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技术带来的新能源汽车创新。
一轮技术变革机遇,下一代技术提前部署和研发;到2020年,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支撑产业规模化发展。
该试点项目遵循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及电力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动力系统等六大创新链(技术方向)。
部署38项重点攻关任务。
特别实施期限为5年()。
1.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 1.1高安全高比能源锂离子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高容量正极、碳/合金负极、高安全隔膜和功能电解液研发;电极开发、电池/电池新制造技术、工艺及设备等;研究影响电池均匀性和寿命的工艺因素。
开展电池热电耦合行为、热失控及其扩散机制、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建立从材料、单体到系统的多层次安全技术体系,研究电池安全评价技术与测试方法,开发高安全、长寿命的高比能源锂离子电池。
评估指标:提交高比能源锂离子电池安全风险识别方法及评估报告;建立电池安全评价体系,形成相关安全标准;电芯能量密度≥Wh/kg,循环寿命≥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满足国标要求,年产能≥1亿瓦时。
1.2动力电池系统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开展电池系统总体设计研究,包括结构、功能、机电热一体化、系统轻量化、紧凑化等;开展子系统设计研究,包括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安全与防护系统等;研究电池系统的制造工艺和组装技术;开展电池系统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设计与验证技术研究;研究电池系统的性能评估和测试技术。
考核指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Wh/kg,循环寿命≥次,安全性满足国标要求,成本≤1.2元/Wh;年生产能力≥10000台套,产品配套至少3家整车企业((其中至少1个乘用车车型),整车应用不少于一套;建立电池系统设计、制造和技术规范1.3高比动力长寿命动力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高功率电极材料、高电导电解质、高离子电导率隔膜的研制;设计技术;开发高功率电极制备技术、新型电池组装技术和自动化工装设备;研究电池功率特性、环境适应性和寿命改善技术以及提高电池均匀性和可靠性的工程控制技术,开发高功率电池。
——大功率、长寿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以及新型超级电容器产品,实现车载应用。
考核指标:快充电池能量密度≥Wh/kg,恒流充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常温、6C倍率),循环寿命≥0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和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分别达到Wh/kg和50Wh/kg,充电功率密度分别达到W/kg和W/kg(室温和50%SOC),循环寿命为分别超过10万次和10万次;年生产高功率电池容量≥2亿瓦时,装机数量≥套;超级电容器年生产能力≥10000瓦时,安装车辆数量≥套。
2. 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组装 2.1 宽禁带半导体电机控制器开发及产业化(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车用高温大电流SiC芯片技术及低电感/高电感研究高密度SiC模块封装技术、高温高频驱动技术、高密度无源器件应用技术和SiC电机控制器集成技术,开发大电流SiC芯片、高效率/高密度SiC模块和电机控制器用于电机控制器。
考核指标:宽禁带电力电子模块电流≥A,电压≥V;电机控制器峰值功率密度≥30kW/L,匹配电机额定功率40-80kW,最高效率≥98.5%;产品安装申请不少于设定。
2.2 高效轻量化高性价比电机技术及产业化(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高速高效轻量化电机设计与工艺技术、液冷与密封技术、高压安全研究和保护技术;研究扭矩、脉动、噪声与振动、电磁兼容、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性能优化技术。
满足集中驱动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动力系统的应用需求,开发高性价比的关键零部件和电机产品。
考核指标:乘用车电机峰值功率密度≥4kW/kg(≥30秒),持续功率密度≥2.5kW/kg,电机最大效率≥96%,装车应用不少于0台;商用车电机峰值旋转力矩密度≥20Nm/kg(≥60秒),连续扭矩密度≥11Nm/kg,电机最大效率≥96%,负载应用不低于台湾。
3. 智能电动汽车技术 3.1 智能电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研究与开发(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构建高带宽、高实时、高安全、高可靠的电子电气架构满足智能电动汽车需求的架构;研究效能 车辆总线在新型分布式通信与控制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基础通信协议标准;探索智能电动汽车高效可靠的信息安全系统;开发异构开放结构的智能电动汽车嵌入式软件平台;电动汽车智能汽车EMI噪声建模、预测与抑制方法研究。
考核指标:智能电动汽车新型电子电气架构;智能电动汽车信息安全体系及基础通信协议标准;智能电动汽车嵌入式软件架构、操作系统和标准化接口;车辆电磁兼容研究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
智能系统骨干网通信速率达到Mbit/s,电力系统网络数据传输效率≥80%;智能电动样车电磁兼容测试合格率国标3级合格率≥80%,国标7级合格率≥70%;研究成果应用于2家以上企业;相关国家标准草案形成。
3.2 电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复杂驾驶环境下自主协同动静态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系统高精度定位技术和车辆行驶状态及关键参数识别技术研究;研究车辆驾驶行为和目标运动行为的预测技术和建模方法、多维变尺度局部场景生成技术;电动自动驾驶汽车自主决策与轨迹规划技术研究;车辆纵向、横向动力学解耦控制技术和多目标鲁棒控制技术研究;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系统集成及测试评估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标准测试环境下,基于高性能多源传感器,相对位置误差厘米级,速度、车身倾斜度等关键状态信息估计误差≤±3%,智能电动汽车驱动技术达到SAE 3级标准。
在实际结构化路况下,基于高性价比的多源传感器,相对位置误差≤5cm,速度、车身倾斜度等关键状态信息估计误差不大于≤±5%。
电动汽车智能驾驶技术达到SAE 3级标准。
。
制定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环境信息系统接口技术规范,实现数百辆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示范运营。
4.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4.1电堆过程建模与仿真、状态观测与寿命评估方法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气-水-电-热-力”等多物理量的多重耦合机制堆内及分布特性分析与测试研究、性能仿真计算与优化方法研究;电堆内部过程机构动态建模方法、多变量高精度状态观测、故障诊断与控制方法研究;电堆运行工况及各种内部不一致性研究电堆性能衰减的影响及机制、电堆寿命预测方法研究及快速评估技术开发。
考核指标:开发一套电堆性能设计通用软件,热电水整体特性预测误差小于5%;开发电堆状态一致性的多参数检测诊断方法和工具;建立电堆耐久性快速评估方法,形成行业规范或标准草案;适用于开发至少1款轿车和1款商用车燃料电池发动机。
4.2 高比动力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高功率密度、低成本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以及空压机、氢气循环等核心零部件技术研发泵、70 MPa 氢气瓶;开展高功率密度、低成本、模块化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设计与集成以及控制系统和关键工艺技术的开发;研究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检测与评价技术。
考核指标:燃料电池发动机空压机空压增压比≥2.5,效率≥70%;氢气循环泵满足阳极回流比≥2.0;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体积比功率≥W/L,最大效率≥55%,白金用量≤0.25g/kW,寿命≥h,可在-25℃储存和启动,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4.3 长寿命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燃料电池发动机总体布局和模块化结构集成设计技术研发、全尺寸电池电芯研发堆栈;开发燃料电池辅助系统(包括空气系统、氢气系统和热管理系统)和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系统;开展发动机系统集成及关键工艺技术开发;研究核心零部件及整机测试评价技术。
考核指标: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0h,重量比功率密度≥W/kg,最大效率≥60%,铂金用量≤0.5g/kW;实现-25℃存储和启动,用于燃料电池商用车开发。
4.4 中德燃料电池汽车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中德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指标评价方法,建立大型零部件测试评价体系-规模化生产;与德国相关机构合作,对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指标进行实验验证,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在主客观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以及交通状况、驾驶习惯等,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及其动力总成控制策略。
考核指标:建立一套完整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提交燃料电池汽车测试规范;建立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及其动力系统全工况仿真与测试平台。
5. 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 5.1 新型高性价比乘用车混合动力总成开发及整车集成(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新型机电耦合系统及高功率密度电机驱动关键技术开发系统技术,研究先进混合动力总成集成技术,开发高效、高性价比的机电耦合系统和混合动力总成;开展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整车集成及综合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开发1A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考核指标:车辆加速时间0-km/h≤5s、0-50km/h≤2.5s;综合工况下纯电动续驶里程≥70km;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换燃料消耗量)高于第四阶段燃料消耗量限值(GB 8-)降低比例≥40%;整车销量≥辆。
5.2 主流配置插电式乘用车混合动力性能优化(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针对量产插电式乘用车,优化混合动力动力总成和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优化,变速箱及其控制系统;开展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优化,开展整车控制和整车集成优化,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性能优化。
考核指标:车辆加速时间0-km/h≤8s,0-50km/h≤3.5s;燃料消耗量(不包括电能转换的燃料消耗量)低于第四阶段燃料消耗量限值(GB 8-)的比例≥40%;综合工况纯电动续驶里程≥70km;该车已实现销量≥辆。
5.3 混合动力发动机开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混合动力发动机关键技术评价及技术参数优化研究;开展先进混合动力发动机对标和测试分析,建立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参数决策模型;利用先进的燃烧诊断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发动机新的燃烧方法;开展可变正时、低功耗配件、尾气净化、结构优化、热管理、发动机控制等技术研究,开发热效率高、效率区宽的混合动力汽车。
动力专用发动机产品。
考核指标:建立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参数决策模型;发动机有效热效率≥40%(以汽油燃料计);发动机产品配套至少1款插电式乘用车,并已获得产品公告,整车满足国六排放标准;年产品生产能力≥1万台。
5.4 超节能重型卡车混合动力系统开发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重型卡车专用混合动力发动机研发、新型燃烧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开发、高-高效后处理技术、发动机低摩擦技术以及附件电气化技术研究;开发卡车混合动力系统,包括配置设计与优化、重型卡车能量管理和动态协调控制技术;开展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价技术研究,开发混合动力卡车样车。
考核指标:开发2款有效热效率≥50%的特种混合动力发动机;开发2款混合动力卡车,整车油耗较三级油耗限值(C-WTVC循环,总重≥25吨)降低至少30%,满足国六排放标准要求。
6. 纯电动动力系统 6.1 分布式纯电动汽车底盘开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分布式驱动电动化底盘配置以及底盘线控驱动、线控转向、制动等研究-线控和其他线控系统控制技术;开发分布式电驱动总成、高安全性、高能量回收效率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开发分布式纯电动汽车底盘及整车。
考核指标:分布式纯电动汽车整车电耗≤10kWh/km(工况法)、最大坡度≥30%、纯电动续驶里程≥km(工况法)、0公里/h加速时间≤6s,30分钟最高速度≥km/h;电制动降低电能消耗率≥25%(ECE城市工况);整车具有安全稳定的转向功能,可实现小批量试运行。
6.2 高性能低能耗纯电动汽车底盘及整车开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开展整车经济性、动力性和操控稳定性的优化设计和关键技术开发,研究电池组安全防护和整体车主被动安全技术;开发集成纯电动动力传输系统、电动转向和反馈制动系统、高能效电热制冷一体化空调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开发智能车辆控制系统、新型电动化底盘及整车集成技术。
考核指标:纯电动汽车(长度≥4.5m)整车电耗≤10kWh/km(工况法),纯电动续驶里程≥km(工况法);车身及底盘结构轻量化10%以上(相比钢结构车型); 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6秒,30分钟最高速度≥公里/小时;电制动可降低功耗25%以上(ECE城市工况)。
6.3 纯电动客车动力平台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纯电动商用车智能控制技术、高效驱动技术、高压集成控制技术、节能电热冷一体化空调等研究高效的辅助系统技术;模块开发 纯电动商用车底盘及车型开发及系列化;开展提高车辆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以及新型轻量化结构、新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整车批量生产技术造就规模化生产能力。
考核指标:12米纯电动客车:0-50km/h加速时间≤15s,30分钟最高速度≥km/h,最大爬坡度≥25%,整备质量≤0kg,电耗≤0.55kWh/km(工作时)条件法);全气候(环境温度范围-20℃至40℃)续驶里程≥km(工况法);电制动降低电能消耗25%以上(工况法);年产能≥台,实现数百台车规级示范应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27
05-27
05-18
05-27
05-18
05-27
05-27
05-16
05-27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