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直军!华为为何要打造智能驱动MDC生态
05-27
【报道】9月7日,在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四维图新高层副总裁与捷发科技总经理梁永杰表示,当说到汽车芯片的国产化,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严峻的数字,那就是我们目前的汽车芯片国产化率还不到5%。
8月底,他出席工信部的一次会议,工信部领导还特意强调了明年下半年国产芯片国产化率的提高今年、明年,以及未来。
以下是四维图新高层副总裁和杰发科技总经理梁永杰的演讲实录: 我是梁永杰,我来自四维图新,我是四维图新旗下专门做汽车芯片的公司,负责人来自杰发科技,我是演讲主题是“抓住时代机遇”。
我的讲话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来讨论一下当前汽车芯片供应链的生态和现状。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想与您分享我们对这个市场的见??解。
第三,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杰发科技的现状和产品。
说到汽车芯片的国产化,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严峻的数字,那就是我们目前的汽车芯片国产化率还不到5%。
8月底参加工信部会议时,工信部领导还特别强调,明年下半年、明年国产芯片将有所增加,以及未来的国产化率。
5%这个数字背后有很多原因。
原因是什么?有四个方面。
一是IP和EDA相关的现状。
我们先来说说IP。
目前我们国产芯片相关的IP供应商并不多,而且起步也比较晚。
我们大部分IP都被国外几个巨头垄断,所以说到本地化率,就买本地化。
IP 的问题是我们的交付。
交付时往往与承诺的不符,导致芯片设计公司最终发布产品时出现问题。
其次,现在国内的IC设计公司也出现了严重的内卷化。
此外,相关芯片设计成本也较高。
晶圆成本、相关封测成本、人才相关成本,都导致目前整个芯片设计的成本远高于欧洲及国外。
结果就是芯片的价格比现在国际巨头的芯片价格高出很多倍。
第三,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产能。
国内晶圆厂屈指可数。
晶圆厂数量可能不足五指,导致国内晶圆厂数量极少,而采用汽车标准工艺的晶圆厂数量就更少了。
我们发现晶圆厂也是我们国产化率路上一个比较大的障碍。
最后一个是主机厂。
三年前,芯片国产化其实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因为恩智浦、英飞凌相关的公司基本垄断了国内芯片市场。
三年前,国产芯片想要进入汽车厂商是困难的,而且芯片的引进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所以我们认为以前的供应链结构基本上是困难的。
我们也希望未来在这种核心短缺的背景下,能够愿意给国产芯片一些机会。
说到目前的情况,我们也谈谈解决办法。
我们认为这个解决方案不是我们任何人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
在产业链的四个环节,IP供应商、EDA供应商、芯片设计供应商、OEM厂商、封测供应商必须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进一步提高芯片国产率。
第二部分,我们对这个市场的见??解。
我们相信,汽车芯片的发展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汽车芯片增长的背后是大家对汽车工具的需求。
消费者需要更加智能化、电动化的汽车,反过来,他们也需要更多的汽车相关芯片。
芯片 在中国,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
上下班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们相信汽车也是我们出行的管家,需要更加智能的座舱芯片,需要功放芯片,让你在开车的时候能听到一些优美的音乐,以及提供更多骑行体验、更舒适的MCU芯片。
因此,我们认为汽车芯片的增长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
同时,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汽车芯片在整车中的占比大幅提升。
这个数字甚至比专家刚刚分享的还要多。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
整车、燃油车、新能源智能车都有很多芯片。
总体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我们整个汽车芯片的复合增长率每年持续以10%的速度增长。
说到汽车芯片,大家一定要说到SoC的座舱芯片。
大家都在谈论座舱芯片的双域融合。
现在我们讲一下自动驾驶领域和智能座舱领域。
这就是未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架构。
变革最需要本地化。
因此,我们认为市场需要更多高计算、高性能的SoC芯片。
同时,除了MCU之外,SoC也是我国国产芯片非常重要的国产替代品。
这就不得不提到MCU了。
所有 OEM 厂商和所有 Tier 1 厂商又爱又恨的芯片就是 MCU。
我个人认为,MCU未来的发展不会变得普及,而是会趋于两极分化,要么高端,要么低端。
我们目前捷发的发展策略也是走向高端,高端领域控制,低端控制。
杰发未来的发展将是既做高端芯片,又做更接地气的低端芯片。
第三部分,AutoChips是杰发的英文名,所以我们想到了一句话,AutoChips AutoWorld,杰发一定不能立足于国内芯片供应商,我们要走出国门,做世界上的杰发。
杰发成立于2006年,是近十年来专注于汽车芯片的国内公司。
这是我们公司的产品分布图。
我公司从事SoC、智能座舱SoC、车联网SoC、以及后市场产品。
SoC,这三个是我们这十年来重点发展的汽车SoC芯片的布局。
在过去的三四年里,我们同时部署了MCU芯片、胎压传感芯片、功放芯片。
我们这十年的积累,五代SoC、三代MCU、两代胎压传感,都经历了十年的车规级打磨。
我们一直坚持专注于汽车芯片的研发。
同时,杰发还创下了众多国产芯片第一的记录。
2018年量产首款SoC芯片,2018年量产32位汽车级MCU芯片,2018年量产胎压传感,2018年量产CAN FD汽车级MCU。
其中两款芯片将于今年发布一是纯国产链条的MCU芯片,国产晶圆、国产化设计、国产化功能安全的纯国产芯片将于今年年底量产。
同时,首款真正满足功能安全要求的终端MCU芯片将于今年发布。
这就是我们五代SoC的历史。
它每年都在不断迭代。
从最早的后装SoC芯片,到车载SoC芯片,再到现在的智能座舱芯片,我们一直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开发。
迄今为止,杰发芯片全球出货量已超过2亿颗。
这是MCU的大致时间规划。
可见MCU的布局是从低端开始,慢慢向中高端发展。
因此,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成MCU的两极分化产品布局。
一种是高端,一种是低端。
同时,杰发也是去年以来国内少数几家MCU单月出货量超过1万颗的公司之一。
说完了产品,我们还需要谈谈芯片的专利。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在我们正在谈论核心的短缺。
核心短缺的背后是国内创业型芯片设计公司的不断涌现,而这些创业型芯片设计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在本地发布产品意味着他们会购买国外IP,从而忽略了开发自己的IP。
这并不是杰发发展想要的,所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公司内部的专利、知识产权、IP。
不管相关的所有权如何,这就是我们公司目前所说的。
后来我也希望一些初创公司也能如此。
核心短缺越严重,国外IP公司确实做得很好。
国内的发展其实很有限。
我不再强调这一点。
在捷发,我们与几乎所有国内主机厂,以及国外主机厂,以及国内Tier 1,甚至国外的消费者或工控客户都有合作。
他们都是合作的,所以我们也希望捷发能够愿意和整车、Tier 1一起为芯片国产化做出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16
05-27
05-27
05-27
05-16
05-27
05-16
05-27
05-16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