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特斯拉,拒绝被颠覆,德国巨头发力电动汽车
05-27
特斯拉产品正在加速销往中国,充电设施也在同步建设。
中国官员在公开会议上谈论特斯拉时,兴奋、羡慕、钦佩,令人兴奋。
中国电动汽车公司总裁和王传福(点击查看人物最新动态)脱口而出“比亚迪分分钟就能造出特斯拉”。
此后,配备终身免维护电池系统的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秦”高调上市。
上汽的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也相继推出。
吉利汽车宣布近期和长期的重点将放在新能源汽车上。
短短几个月,我国新能源政策相继出台。
从《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到《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已经形成。
将混合动力车型排除在市场之外的地方保护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中国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的街头。
接连被火的特斯拉也习惯了在市场上煽风点火,尤其是高调合作,绯闻不断。
首先,它声称要在广州、上海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充电网络,然后又声称明年将在中国和日本推出超级充电网络。
到今年年底,孔夫子将在中国新增至少30个充电站。
更不用说,特斯拉正与松下集团合作推动在美国建设巨型电池工厂计划的消息也在网上疯传。
而且,尽管此前与丰田的合作破裂,尽管马斯克一度对丰田的首个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嗤之以鼻,但这并不影响丰田与特斯拉在两到三年内签署重大合作协议的可能性。
亲自爆料的马斯克无需透露两家公司合作计划的最终内容。
他仅声称,双方或将联手打造一个比RAV4电动车规模更大的交易项目,这足以引发日产、大众、雪佛兰等大品牌新能源汽车厂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渴望。
能源市场。
特斯拉那座别具一格的办公楼里,似乎每天都有新的动态发生。
就在不断爆发的“预言”消息抓住机会吸引大众关注的同时,股价一路飙升,特斯拉车体着火的消息接连被悄然淹没。
世界电动汽车行业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别人的特斯拉和自己的电动汽车上。
没有人关注特斯拉为什么屡次被火。
马斯克懒得解释,不断传递类似“向全世界开放所有专利”、“未来中国国家强制性直流充电标准确定后,特斯拉将积极调整并保持与中国标准兼容”等虔诚信息。
而不起眼的合作信号和更新的消息,不断点燃世界新能源汽车大战,让人不自觉地为特斯拉产品的品牌形象加分。
这样一来,舆论就被马斯克的带头人所掌控,由此造成的鲶鱼效应,客观上加剧了各新能源品牌之间以及中国市场的竞争氛围。
特斯拉的每一次合作信号都给人真实的诱惑和卑微的青睐,但每一次合作都保留了自身密切的利益相关性,并保持与中国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标准的兼容性,从而保留了特斯拉充分利用中国充电设施的权利;它向全球开放了自己的专利,将世界各地的零部件公司与自己的电动汽车绑定在一起,从而获得了长期的利润渠道。
他低眉点头,为了更深入地融入中国市场。
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严重依赖,源于美国对特斯拉的冷淡态度。
特斯拉在美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许多国家都将销售特斯拉定为非法,并且不承认。
特斯拉墙内有花,墙外有香。
它在中国一路绿灯,拥有众多粉丝。
在杭州等地提供免费充电站用地的特斯拉,在美国大部分地区遭到了直销的抵制。
被忽视的原因之一与美国石油财团对新能源的天然抵制和打压密切相关。
新能源汽车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形成了预警。
尽管它们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们并没有被传统能源的控制者所容忍。
只要袖手旁观,新能源就只能孤军奋战。
目前,从全球市场来看,只有中国是推动新能源战略最为积极的。
由于美国拥有石油资源的主动权,因此对石油不存在根本依赖。
新能源是我国逐步降低对石油依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
因此,中国推进新能源战略更加紧迫和有诚意。
对国内来说,建一个加油站很容易。
而建设充电站更是困难重重。
因为加气站有利润分享者,而且利润是立竿见影的,而且利润巨大;而充电站只有投资者,没有利润分享者,利润遥不可及,只亏不盈。
全国各地的加油站都有充足的停车、加油和改造充电站的空间。
只要中石油、中石化对充电站的僵局保持沉默、无动于衷,无论他们如何呼吁利用现有加油设施安装充电设施,都是徒劳的。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求和动力越大,对充电设施的要求就越高,来自规划、房地产、土地资源等方面的阻力也越大。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动力越大,补贴的需求就越大,补贴实施的阻力就越大。
这就需要新能源推广拿出非凡勇气,落实破冰举措,新能源战略才能扎实推进。
特斯拉的到来,增加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外在力量,也激发了中国紧迫感产生后对外共识的内力。
虽然特斯拉伸手到处,到处扩张,看似无孔不入,野心惊人,但毕竟产品实力摆在那里,火灾事故没有再发生,产品设施同步先进,速度很快。
合作态度高涨,态度诚恳,开拓的勇气几乎是无限可比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特斯拉迅速在中国点燃了世界新能源汽车大战。
中国影响国内市场的新能源刺激政策来得正是时候。
在汽车企业中自上而下呼应,内外配合特斯拉鲶鱼效应。
对我国新能源研发激励和市场启动具有综合作用。
但特斯拉毕竟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面对强势来袭,危机感瞬间增强的中国电动车企业,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不能坐以待毙。
比亚迪、上汽、吉利、奇瑞、东风启辰等企业已开始加速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型布局,以及混合动力中级轿车、SUV、中级电动汽车等各类中低端车型已经开始推出。
上市后,在政策支持下,得到了积极的市场反响。
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近11倍。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近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近27倍;纯电动商用车产量同比增长近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近3倍。
动力商用车产量同比增长近37倍。
前8个月,共生产新能源汽车7辆,同比增长3%。
目前,虽然孔夫子对中国电动汽车从上到下实行了“封杀”上限,从高端豪华车入手,但目前仍很难拿出针对中国中低端市场的相应车型。
短期。
我国新能源产品已实现中低端各尺寸车型全覆盖。
他们抢占了市场,抢占了先机,与特斯拉形成了对抗。
对于特斯拉来说,中国企业可以小而大,采取群狼打虎的策略,实施包围特斯拉的策略,守住低端堡垒,同时加紧推出高端电动汽车,扰乱特斯拉的扩张势头,蚕食特斯拉觊觎的市场。
。
但特斯拉产能有限、设施有限、市场狭小,销量难以快速提升。
这给了中国企业在起步之前赶上并开发高端电动汽车的时间,给了他们反击的机会。
螳螂追蝉,黄雀在后。
宝马、大众、雪佛兰、丰田、日产等世界知名新能源企业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
特斯拉随波逐流,随风而行,使他们都摩拳擦掌,焦急万分。
宝马Zio Promise强势亮相;大众汽车于2016年宣布,将致力于制造“中国消费者喜欢、买得起的电动汽车”;丰田甚至主张生产9万元的低价电动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高尔夫电动车(高尔夫蓝e-motion)、朗逸蓝e-motion、途锐混合动力以及E-Lab等展示未来电动出行概念的设施即将进入中国;日产聆风、雪佛兰增程式电动车也在加紧进军中国;比亚迪与克莱斯勒合作的灯狮已经推出。
在规划产品布局的同时,充电设施的竞争已经开始。
宝马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布局充电设施;丰田与中国合作在中国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五大央企“抢夺”充电站充电桩市场;特斯拉声称与国家电网合作愉快;中国考虑设立10亿充电桩基金,建设更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刺激电动汽车需求;我国将免收充电桩运营基本电费6年;北京新建住宅区18%的停车位建设充电桩;中德两国已达成协议,统一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共享充??电设施。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
强敌与弱势并存,竞争与合作并存。
中国企业家有一个愿望,就是利用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摆脱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
但目前,强敌已然伺机而动,胜负难料。
国内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如火如荼,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仅为传统汽车的千分之二;国家支持电动汽车消费,但只有十几个城市获得地方补贴;充电设施普遍在建设中,但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充电站、充电桩被废弃的情况。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与国际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如果起步不好,就不可避免地落后于传统汽车。
在我国传统动力汽车市场份额连续一年下滑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领至关重要。
要想乘势而上,迫切需要政策制衡,达到平衡,加快新能源汽车与设施的衔接。
充电站是为车辆设计的,充电桩跟随车辆而行。
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互动,随时响应,稳扎稳打。
同时,我们将加快新车研发,降低成本,统一全国地方补贴标准,加快市场推广,确保在未来的世界电动车大战中,在天时地利的支撑下,地、人、综合优势,我们必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16
05-17
05-18
05-27
05-18
05-27
05-16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