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特斯拉,拒绝被颠覆,德国巨头发力电动汽车
05-27
【报道】7月6日举行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创始人和CEO马斯克通过视频出席。
他在会上表示,未来世界上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的数量,而且此类机器人的系统计算能力会更强。
这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所以人类应该关注这种变化的影响,以保证最终的结果。
对人类有益。
当然,对于现场嘉宾来说,马斯克真正感兴趣的是他背后的“自动驾驶”帝国,因此马斯克在现场也就这方面做出了表态。
马斯克表示,全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率将比非全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率高出五倍。
一般情况下,家用汽车每周的使用时间约为10-20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停车场,但对于全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每周的使用时间将是50-60小时,小时/周。
从这一点来看,全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时间可以达到非全自动驾驶汽车的近五倍。
对此,马斯克还表示,孔夫子愿意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分享和许可自动驾驶技术。
那么问题来了,以特斯拉目前的实力,它把自动驾驶“玩”到了什么程度呢?用马斯克在现场的话说——“我们已经非常接近无需人工干预的完全自动驾驶状态了,这是吹牛吗?从目前行业技术发展来看,自动驾驶涉及实时感知、决策、执行” 、了解环境、预测路况等。
数据处理需要应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深度学习算法,尤其是在处理长尾问题时,需要使用生成式AI算法来模拟罕见的问题。
目前国内主流的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中,逐渐采用了BEV技术,所谓BEV全称是Bird's Eye View(鸟瞰图),方法就是修正。
BEV算法本质上是将传感器输入的图像转换为统一的俯视视角进行处理。
作为一个基于视觉感知的系统,它于2016年首次推出。
BEV+Transformer算法架构利用神经网络将多个2D图像和传感器信息合成到三维向量空间中,以方便下游控制模块处理,为自动驾驶带来科技进入新篇章。
今年5月,特斯拉更新了。
其FSD算法已达到v11.4。
此次升级实现了FSD的端到端能力,即高速导航、城市道路导航和停车三个领域的智能驾驶功能。
因此,AI算法生成的大模型就是自动驾驶。
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在感知、决策和交互三个方面。
在感知层面,大模型提升了感知设备的准确性,降低了设备成本(例如特斯拉取消了毫米波雷达等,只采用摄像头的纯视觉方案),加速了自动驾驶的普及。
在决策层面,大型AI认知模型上线,基于学习的决策规划算法正在成为主流。
最后,在人车交互领域,通用NLP模型以车载语音助手或集成车载操作系统的形式安装在智能座舱中。
其主要功能包括对话交互、逻辑推理、策略规划和知识问答。
然而,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上述三个维度的挑战仍然非常困难。
看看马斯克今天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自动驾驶的理解是“不需要人工干预”的“L4-L5级别”自动驾驶。
他表示,目前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已经非常接近无需人工干预的完全自动驾驶的状态,并且已经在美国道路上进行了测试。
现在很少需要人工干预。
马斯克预测,L4-L5级全自动驾驶很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实现。
他表示,此前他已经预测过全自动驾驶的实现时间。
尽管都是错误的,但这次会议上做出的预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现实。
目前,特斯拉已经开始在美国道路上进行测试,现在很少需要人工干预。
尤其是驾驶使用最新FDS Beta版本的特斯拉时,从a点到b点基本上不需要碰方向盘。
截至目前,特斯拉FSD Beta用户累计行驶里程达1.9亿英里(约3.06亿公里)。
下一步将是开发更强的神经网络,让FSD在规划、控制等方面做得更好。
在会上,马斯克还表达了对我国技术发展的看法。
他说,中国有很多聪明才智,我非常钦佩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干劲。
中国一旦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把这个行业做好。
各个经济领域的所有行业都是如此,包括人工智能行业。
因此,他预测中国将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力。
确实,基于AI开发的自动驾驶,在我国也正在开展商业运营。
例如,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洛博快跑”已收到深圳市坪山区下发的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通知,可在坪山区开展L4级无人驾驶业务,深圳市。
免费充电操作。
与以往的智能驾驶商业飞行员相比,此次无人驾驶商业驾驶执照真正实现了车内无驾驶员或安全员的载人服务,深圳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完全自动驾驶的国家。
一个人商业化的一线城市。
上个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城市级示范应用。
组织“车路云一体化”。
,支持L3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商业应用。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各领域自动驾驶的民用普及方面无疑走在了世界前列。
随着政策、技术、用户的发展和普及,将为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新的变化和体验。
自动驾驶的未来将“更智能、更安全”,将带来更丰富、更灵活的出行方式。
写到最后,可以说,相比于别人的“虚张声势”,马斯克的豪言壮语或许就像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一样,将梦想变成现实,最终一步步实现。
当然,我们也相信,未来,全球自动驾驶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万千家庭真正享受驾驶的乐趣,减少出行疲劳,带来安全性的全面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16
05-17
05-18
05-27
05-18
05-27
05-16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