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回归氢内燃汽车,正在率先开发40吨级氢动力重型卡车
05-23
【报告】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是我国应对能源问题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历史机遇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10月15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际氢能理事会(氢能理事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上,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和信息技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表示,“灰氢不可取,只有蓝氢能用,废氢可以回收利用,绿氢就是方向。
”解决制氢过程中的氢源问题,必须做好五件事。
在氢能产业链中,制氢是源头,氢气是二次能源。
自然界中不存在氢矿物,需要人工制备。
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化石能源制氢,另一种是电解水制氢。
,前者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世界能源理事会将这种伴随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氢称为“灰氢”。
如果二氧化碳能够被捕获、储存和利用而不排放排放,灰氢将成为“蓝氢”。
如果使用可再生能源,该能源产生的清洁电解水所产生的氢气是完全不含碳的,这被称为“耀明”。
李毅中表示,落实氢源首先要有合理务实的规划设计和标准,明确方向,防止盲目性。
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正在迅速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氢能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视,多数发达国家都发布了氢能愿景和发展规划。
麦肯锡近日发布的美国氢能经济路线图指出,每年氢能需求量为1万吨;法国宣布国家能源计划每年生产60万吨清洁氢;欧盟14国制定了各自的氢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无碳绿氢”;日本建立了福岛光伏发电水电解制氢基地,这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可以作为参考。
我国各省市、企事业单位也积极行动,纷纷出台规划,提出各自的愿景,但“对氢源研究不够,难以形成整体概念”。
为了国家。
”李毅中呼吁,需要研究、规划、指导和试点示范,“氢能产业链从氢气生产开始,然后是储存、运输、加氢和燃料电池使用。
作为大产业链的源头,相关部门需要组织、研究、准备氢能的不同应用场景。
市场需求从能源总体规划开始。
统筹全局,对氢能的阶段性数量、布局、工艺路线以及相应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一定指导。
“据说,五部委已经在制定这个方案,并可能会公布。
同时,我们要注重试点示范,而不是一下子全部铺开。
”李毅中表示,据了解,中德合资企业已经在河北省张家口固原县建设年产吨氢的风电电解水项目,建成后将比日本福岛核电站还要大二要加快制氢基地建设 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的研发和产业化,是灰氢变废为宝的关键。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就无法获得灰氢,而在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李毅中直言“不宜新建一座化石制氢工厂”。
李毅中表示,CCS试验示范尚未实现产业化。
神华10万吨/年CO2 CCS试验示范已成功,中石油、中石化正在试点CO2驱油。
其中,CO2制甲醇更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已成功试验CO2加氢制甲醇,并提出了工艺包。
他建议国家设立项目对这些技术进行科技攻关,进一步获得国家支持,为产业化和商业化创造条件,集中精力研究二氧化碳的利用。
如果没有排放,问题就解决了。
三是开展工业含氢尾气中氢气的回收、提纯和利用。
李毅中表示,该国约有1万吨废氢的说法可能过于乐观。
但不管有多少,废氢回收是目前比较现实的办法,我们必须想办法将其回收。
有些工业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可以回收的氢气。
除自用外,煤油、乙烯、氯碱废气回收剩余氢气可对外公开。
焦气含氢约50%,氢对煤的重量收率约2%。
。
李毅中指出,废氢回收需要转型。
经过一系列工艺将氢气纯化至纯度99.99%并去除有害杂质。
经济技术评价表明,资源量不等于可回收量。
主要产品焦炭用于炼铁,防止煤炭焦化盲目扩张。
。
第四,氢能发展必须置于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年度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之中,响应中国政府的承诺目标。
李毅中强调,发展氢能的方向必须是无碳的,绝不能排放大量的CO2。
按照年底《巴黎协定》框架的要求,我国承诺逐年实现四大目标。
“首先是排放强度要降低60%-65%,我觉得这个指标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去年我们已经降低了47%,到今年减少60-65%我觉得这个指标问题不大。
第二个指标2020年一定要达到峰值。
这个指标比较难的是非化石能源比重20。
%,这是可以努力实现的,因为去年我们的非化石能源比重是15.3%,可以提高0.7个百分点。
第四个指标是森林蓄积量,今年增加了45亿立方米。
我稍后会说,林业部的数据显示,这一指标也可以实现,”李毅中表示,“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有很大信心。
”化石能源是一项根本措施,关键是排放能否在年底前达到峰值。
“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量,另一方面要增加森林碳。
”因此,氢能源的发展必须放在上述两大目标上。
不得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来生产氢气。
灰氢必须转型为蓝氢,方向必须是无碳。
最后,黄河流域煤化工必须更加注重集约化和节水。
要落实中央关于黄河流域节约用水的指示精神,继续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已投产的煤化工企业要严格节约用水,通过技术改造大幅降低用水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27
05-18
05-18
05-18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