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ES或将新增300h尊享版 或售价39.6万
05-16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当前产业发展的热门话题。
虽然,从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环保目标很难实现;虽然,从消费者使用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仍有待提高;虽然,从盈利能力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唯一令人兴奋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的未来也并不光明。
然而,对于中国这个现代工业后发国家来说,新能源汽车所能带来的“超车”机会如此诱人,自然会激发政府的“野心”。
根据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到今年年底,我国将在20多个示范城市建成由40万个充电桩和充换电站组成的网络化供电系统及周边地区。
但现在看来,这一目标并不乐观,同时也很难激发出更大的政策支持。
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9月1日至年底,取得许可在国内销售(含进口)的纯电动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汽车将被禁止。
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几乎在这一政策出台的同时,北京市政府也公布了自己的政策。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北京发布”7月10日透露,北京即将发布《关于推进物业管理区域新能源小客车自用充电设施安装的通知》。
根据这一《通知》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全力配合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当地供电公司、安装单位建设充电桩。
如果不配合,或者向购车单位、安装单位收取额外费用,将受到处罚。
惩罚。
此外,即将出台的配套文件还要求新建住宅区不少于18%的停车位配备充电桩,这一标准也将成为规划审批的条件之一。
充电桩之于新能源汽车就像奶瓶之于婴儿。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充电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北美,特斯拉已经可以凭借连续充电桩傲视美国,但在中国,特斯拉连离开北京都困难重重。
充电桩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充电桩陷入困境的一大原因是充电设施难以进入居民区。
北京天通苑的一位用户购买了新能源汽车后,负责安装充电桩的工作人员前往社区停车场确认是否具备条件。
后来物业拒绝,理由是供电设施不匹配,需要供电公司协调。
最终,经过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和北京市房产协会的协调,用户安装了充电桩。
因此,客观地讲,北京政府的这一政策是有原因的。
但即便如此,在强制社区安装一定比例的充电桩时,仍然存在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将受到我国发电总量和电网输送能力的限制,而发展规划中的这些充电桩未来很可能成为摆设。
但对于处于地方竞争中的地方政府来说,这些充电桩未来很可能成为装饰品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完成任务。
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包括国家层面的免税和地方政府的现金补贴。
当这些政策已经存在时,地方政府几乎没有预算空间来推出新的补贴政策,这使得新的补贴政策必须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强制配套充电桩对于新能源汽车车主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本质上就相当于对他们的补贴,只不过这种补贴是以实物的形式出现的。
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对于同样的补贴,一般来说,现金补贴的效率最高,而实物补贴往往效率更差,因为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机配置。
例如,如果有两个社区,一个社区有30辆新能源汽车,另一个社区只有3辆,现金补贴可以很好地适应这种情况。
至于强制要求充电桩按照统一标准的政策,一个社区充电桩不够,另一个社区也不够,实物补贴的效率很低。
即使抛开这项补贴的效率,用行政命令要求物业建设充电桩也是不合理的。
虽然建设充电桩比例不低于18%的强制行政令是针对开发商的,但开发商的费用和行为最终还是由小区业主来承担。
因此,强制社区配备充电桩的政策,实际上让社区里的每个人都承担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成本。
本质上是从一些人的口袋里掏钱来补贴新能源车主。
这个过程曲折,导致了政府先加税再补贴的目的的隐性实现。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从整个政策的动力链来看,刺激政府出台此类政策的是具体、直接的市场容量目标。
然而,在看得见的市场容量背后,存在着许多看不见的市场环境因素。
7月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成果之一就是中德电动汽车充电项目正式启动。
根据合作协议,未来中德电动汽车将实现充电接口标准的完全统一,双方还将签署充电通信协议,最终实现充电设施的完全共享。
这意味着未来比亚迪等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将使用与宝马、奥迪等德国汽车品牌相同的充电设施。
从交易成本来看,各种规格虽然是厂商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但同时形成的壁垒也分割了市场,减少了交易。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规范的统一可以消除障碍,实现双赢。
但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工信部并没有做好。
2017年12月,多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国家标准公布。
但这些标准并未规定充电桩关键部件的技术参数。
国内充电桩标准不统一,不同品牌之间存在差异。
充电设施尚未完全普及,制约了推广。
因此,即使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过程中,也不能完全否认政府之手的作用,但具体、直接、过高的市场容量数值目标只会滋生强制和不公正。
政府之手对应的作用应该是环境、制度、交易成本等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隐形”的方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16
05-16
05-17
05-27
05-18
05-16
05-27
05-18
05-18
05-18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