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现款2.0T发动机,新款A4在广州车展亮相
05-18
【上海车展】2016上海车展期间,日产带来了在中国市场首发的Max-Out概念车型作为专为满足中国消费者而设计的Max-Out概念车型。
日产专为满足移动出行需求而设计的纯电动SUV概念车型——日产Arizon等一系列电驱动和智能网联技术车型亮相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与此同时,搭载日产独特e-POWER技术的超混合动力电动奇骏也亮相本次车展,并在中国市场正式启动预售。
到2020年,日产将在中国市场推出7款电动化车型,中国市场电动化车型占比将达到80%。
这与日产在2017年宣布的“日产雄心”中加速发展电动驱动的目标是一致的。
除了电动化车型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日产将采用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Defined Vehicle)的方式来产品设计。
车辆将更多地由软件应用驱动,为每个人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那么,对于本次车展推出的概念车型以及电驱动卷入式的市场格局,日产对于未来有何规划?我有幸独家专访了日产汽车公司董事会成员、日产汽车公司代表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阿西尔瓦尼·古普塔先生、日产汽车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山崎先生日产汽车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庄黑先生,日产汽车公司副总裁兼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松山雅史,辛先生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先生聆听日产高管的解答。
问题一:车展上展出了两款概念车。
那么这两款概念车对于日产在中国的电驱动战略有何意义呢?这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概念车何时量产上市?古普塔回应:日产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推出了两款概念车。
第一个是Max-Out概念车。
这款概念车的设计理念基于卓越的工程技术,以实现更自由的出行。
当我们自由出行时,我们可以享受车内的娱乐,体验车辆的驾驶乐趣。
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Max-Out概念车型中享受每一种生活方式。
优秀的工程技术体现在紧凑的装配过程中,即最小化装配,最大化空间。
Max-Out概念车型是日产未来电动汽车的代表。
它将储能电池、电动动力总成系统和魔毯平台集成到最紧凑的组件中。
第二辆车是 Nissan Arizon Concept,这是一款低重心电动汽车,可带来令人兴奋的电动汽车驾驶体验。
同时,图形用户界面(GUI)完全融入驾驶舱内部,这意味着GUI可以为用户在驾驶时带来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这两个模型最终展示了软件驱动的电力驱动模型。
在日产的战略中,这就是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问题2: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开发的概念车型,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吗?古普塔回应:现在定义这两款概念车的具体规格还为时过早,毕竟它们还没有被设计成量产车型。
正如我之前所说,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到2020年,我们将在中国市场推出7款电动车型,到2020年,电动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将达到80%。
再次强调,我们的核心战略是软件定义汽车,这不仅关系到技术,还关系到我们的软件如何为中国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专属的丰富体验。
问题3:今年的车展见证了电动驱动技术的重大进展。
作为一个国际品牌,日产如何看待内卷化?日产将如何根据中国等不同区域市场改进电驱动工艺。
古普塔回应:日产于2018年率先推出量产纯电动车型日产聆风,并在全球多个地区销售。
当日产量产日产聆风时,整个市场还没有电动驱动的概念,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也没有需求。
在此过程中,我们希望通过推动创新来证明电动汽车是未来。
日产要感谢纯电动汽车领域的所有竞争对手,让人们认识到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好处和优势。
时隔三年来到中国,回顾三年前的中国市场。
当时,中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抱有期望,但市场与这种期望相去甚远。
但现在,电驱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比超过30%。
也就是说,中国实际上已经过了一个转折点,将电动汽车视为普通汽车。
这个市场将会继续扩大,电动汽车将会越来越多,燃油汽车将会越来越少。
随着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日产汽车将抓住这一市场机遇。
市场在快速发展,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市场上的这些竞争和多样化的产品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
同时,竞争对我们也有好处。
日产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因此,在中国市场,日产计划在今年之前推出7款电动化车型,为未来(年)80%电动化车型的目标做准备。
从中国的竞争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利用软件来发挥电驱动车型的优势,增强我们的竞争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
问题四:日产的技术储备中有哪些平台技术可以批量应用?此外,中国汽车产品的价格也成为竞争的焦点。
日产的电驱动系统如何在成本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古普塔回应:从内燃机到超混合动力e-POWER技术再到纯电动技术,日产引入中国的每一项技术都非常重要。
在自动驾驶方面,日产拥有ProPILOT超级智能驾驶、车辆安全、车辆驾驶等技术。
日产深知中国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市场,我们一直致力于将日产的先进技术带到中国。
这就是日产一直在做的事情。
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如此。
所以未来我们会重点关注全球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以及将中国研发的技术应用到中国市场。
比如我们今天发布的Arizon概念车,就是日产“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重要体现。
山崎翔平回应:要克服中国市场价格竞争的影响,提高日产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我认为关键点是日产应该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缩短研发周期,因为它是长的。
研发周期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
为了缩短研发周期,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市场的需求,我们以“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进行研发。
这是我们提高价格竞争力的第二个途径;三是充分利用本地化供应。
商人和本地化资产。
以上三个因素可以使我们的电动汽车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足够的价格竞争力,与本土汽车制造商竞争。
问题五:您刚才多次提到,今天来到中国,在车展上看到了这么多新车,您对中国的智能电动汽车有何看法?两年前您提到过构建 GameChanger。
你觉得呢?中国现在是一个软件快速发展的国家。
日产会寻找中国本土公司作为软件合作伙伴吗?古普塔回应:三年前我们谈论过电力驱动。
如今三年过去了。
放眼中国市场,不再只是电力驱动。
中国消费者非常清楚软件定义汽车带来的价值。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正因为如此,中国市场上近30%的产品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电力驱动。
我们将跟随这样的趋势,也引领潮流。
例如,ARIYA还具有OTA功能,下一代电动汽车也将配备软件定义技术。
正如你所说,我们对合作持开放态度,希望与包括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在内的合作伙伴携手共进。
本土合作伙伴更了解中国市场,所以我们希望与本土合作伙伴在软件方面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问题6:一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预计,到明年年底,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成本将降低25%,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成本将降低50%。
您认为这种成本削减对日产有利吗?可行吗?另外,您认为电池技术是否足够先进,不仅仅适用于我们刚才谈到的一些经济型微型汽车?古普塔回应:日产的电驱动动力总成系统成本可降低30%。
当今的动力总成系统包括逆变器和电机等五个主要部件。
下一代电动动力总成技术是“X-in-1”,这是一种集成动力系统技术,将使核心部件重量减轻25%以上,成本降低30%。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日产向这项技术迈进,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向这些技术迈进,这意味着电气化动力总成系统的整体成本将会下降,这对消费者来说有很大的好处。
据说这是有益的,将有助于汽车行业从内燃机向电力驱动的过渡。
第二,关于电池技术,显然,我们知道一辆汽车的成本有一半来自于电池,所以电池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竞争力。
一方面,我们需要保证最好的原材料供应链。
例如,锂等相关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必然有助于降低电池成本。
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来提升电池性能。
当我们在2016年推出第一款日产Leaf时,类似尺寸的电池可以实现80公里的续驶里程。
现在,日产最新的电动车型按照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0公里。
所以可以看出,13年来,电池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尽管成本相似,但由于技术进步,每千瓦时的成本正在下降。
我们正在开发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它将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轻的重量。
最后,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是Max-Out概念模型。
这将涉及全固态电池(ASSB)技术,该技术将在电池成本和性能方面改变电动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
这项技术也将为车辆集成方式带来更多自由,更好地贴合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我们的电动动力总成技术正在朝着降低 30% 成本的方向发展。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成本竞争力仍有提升空间。
全固态电池(ASSB)将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
电池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问题7: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
您如何看待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前景?请介绍一下日产中国下一步在中国的布局和计划。
山崎翔平回应:中国市场在技术研发方面正在快速变化。
三年前,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并不那么明显,但现在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也许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相信电动汽车将是中国的一大发展趋势。
此外,日产还关注中国的不同地理位置。
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会更高,但在一些内陆市场,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跟进才能达到更高的电动汽车渗透率,可能是因为基础设施的限制。
到目前为止,日产已经发现中国60%的电动汽车消费者是首次购车。
这种趋势会逐渐改变,我们会逐渐看到换代车主会选择电动汽车。
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我们的电动汽车产品如何与竞争对手差异化?因为换代车主明白什么是好电动车,什么是好车,他们想要更加个性化的电动车,我想这就是换代车主的需求。
因此,我们的计划不是追赶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而是专注于产品差异化,比如通过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Defined Vehicle)等举措。
问题8:上周,环境保护局提议逐年减少新车和卡车的排放量。
如果这一提案最终获得通过,将要求车企每年平均减排13%。
日产汽车对这一提议有何看法?日常将如何应对美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日产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新车型满足更严格的美国排放标准?古普塔回应:我们也看到了这个信息,但我们还没有详细讨论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中长期产品线。
但我们的策略没有改变,我们仍然把电驱动策略作为满足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CAFé)标准和GHT排放标准的重要举措。
现在我们正在使用 IRA 作为加速电气化的工具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花费 5 亿美元生产两款新车型。
我们还正在考虑扩大我们在美国田纳西州已有的电池工厂。
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动电动动力总成系统的国产化。
在美国,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中长期实现电驱动的本土化发展。
我们尚未最终确定这一排放数字对我们的净零目标的影响,但它并没有改变我们的战略规划。
问题9:中国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您如何看待日产目前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那么日产对此有何解决方案呢?古普塔回应:中国市场其实很有趣。
在我们合资公司成立之前的五年里,我们的TIV远高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TIV。
很明显,整体 TIV 正在增长,每个合资企业的 TIV 也在增长。
回顾数据,TIV数据一半来自中国本土车企,另一半来自中国合资车企。
这说明所有合资企业的总体 TIV 均有所下降,因为总体 TIV 并未显着增加。
这意味着本土汽车制造商从合资汽车市场夺取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对于日产来说确实如此。
对于其他汽车公司来说,或多或少也是如此。
这个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今天的关键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继续在中国市场发展,如何继续发展,特别是在我们进入中国发展50年、与中国合作伙伴合作20年之际。
我们必须充分抓住这个快速发展变革的机遇。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中国汽车制造商主要发展电动汽车。
今天我要讲的是软件定义车辆(Software-Defined Vehicle)电动汽车。
这意味着,要想在中国市场继续增长,一方面要继续投资合资车企TIV,保持传统ICE等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准备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Defined Vehicle)电动汽车,以占领市场并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竞争。
我觉得现在本土车企和合资车企差别已经很小了,两者的技术实力肯定是一样的。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谈论整个中国市场,而不是合资车企和本土车企的区别。
因为本土车企和合资车企构成了整个汽车市场。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市场的变化。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关键点,因此我们决定向中国市场推出7款软件定义的电动化车型。
问题10:智能驾驶和人机交互现在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在中国市场,包括日产在内的传统汽车厂商明显落后于中国自主品牌。
目前,日产对此将采取哪些措施?古普塔回应:我不确定我们是落后还是领先。
这是一个不容易判断的问题,因为我们所有的车辆也都具备智能网联功能。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向中国市场学习。
过去三年,市场重点关注软件驱动的电动汽车,而不是纯软件电动汽车。
三年前,当我拥有一辆配备智能网联功能的电动汽车时,我会非常满意,因为汽车可以联网。
但现在,软件定义汽车是一个转折点。
以前,软件只是一个附加组件。
现在软件是汽车的核心,这才是中国真正领先的地方。
这不仅仅是日产的事。
我相信,中国汽车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在推动世界汽车市场的发展、开发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Defined Vehicle)以及创造对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的服务方式方面占据了领先地位。
它甚至可以让消费者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融入到移动出行中。
问题11:环顾会场,大部分都是电动车型。
日产还发布了超混合动力X-Trail和纯电动概念车型。
包括纯电动车型、混合动力车型等,中国电动化趋势显着。
如今,本田还计划将纯电动车型的数量增加一倍。
日产对此有何看法?古普塔回应:日产的e-POWER技术和纯电动技术是日产电驱动战略的两大支柱。
在日本,我们是e-POWER技术和纯电动技术的领导者。
在日本市场,我们推出了纯电动车型日产樱花,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车型,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市场,我们推出了超混合电驱动轩逸,现在我们还将推出超混合电驱动奇骏。
同时,我们也在推动纯电动车型的发展。
我们之所以采用e-POWER技术和纯电动技术作为电力驱动的支柱,是因为我们相信消费者最终决定市场。
针对不同的市场,将推出不同的车型组合。
例如,在欧洲,到本财年,98%的车型将是纯电动车型,而在日本,这一比例将为50%-55%。
在中国市场,我们三年前的想法是,会有一个从内燃机到e-POWER技术,再到纯电动技术的过程。
但今天,看到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我想中国很快就会电气化。
在软件驱动下,日产将继续推动e-POWER技术的发展。
这是一项先进技术,特别适合关注车辆安静性、加速性能和能源效率的消费者。
同时,由于该技术由100%电机驱动,不需要外部充电,因此无需担心充电问题。
因此,我们将继续在中国市场推广这项技术。
同时,我们能多快占领纯电动汽车市场,不仅仅取决于纯电动汽车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多快推出软件定义的纯电动车型。
因此,我们将同时开发e-POWER和纯电动技术。
然而,当涉及到纯电动技术时,我们会迅速采取行动来集成软件。
问题12:刚才Gupta先生多次提到软件定义汽车。
我们都知道OEM厂商正在开发并推出自己的软件系统。
请问日产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例如,丰田正在推出Arene,本田和索尼正在构建车载操作系统。
您多次提到软件定义汽车。
日产有哪些具体计划?是集成到现有系统上还是有其他计划?古普塔回应:说到软件定义汽车,其实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二是与之相关的软件。
我更多地谈论软件层面。
我们在全球拥有 4,000 多名软件工程师从事软件开发。
我们决定自行开发与车辆控制和安全相关的重要软件,例如电池管理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底盘控制等软件,因为这涉及到安全性,也涉及到日产独特的竞争优势。
面向大众市场的软件主要来自谷歌和微软等IT公司。
我们与这些公司合作开发车载相关软件。
最终,对先进的移动性和日产的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软件。
我们已经有4000多名软件工程师在这方面工作。
标准化大众市场软件,例如消费类手机、电视等上使用的软件,将被视为合作伙伴使用的标准软件。
问题13:目前在中国市场,日产一直在加强e-POWER产品的布局。
不过,从政策角度来看,e-POWER车型并不是新能源汽车,中国消费者并不是特别认同。
日产是否瞄准了 e-POWER 技术?您对本地化调整有什么想法吗?例如,广汽本田正在开发国产化PHEV。
Gupta回应:首先,e-POWER技术具有独特的消费者价值。
显然我们推出这项技术并不是单纯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资质。
这不是我们的策略。
我们的策略是带来纯电动汽车无需插电的刺激与安静,鼓励人们探索。
这是我们的策略。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积极推动纯电动汽车的研发,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标准要求。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日产也有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技术。
在分析了当前中国市场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考虑是否在中国推出PHEV。
目前,e-POWER技术和纯电动技术是我们的两大支柱。
关注中国市场的动向,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向,我们会进一步研究和考虑中国市场的PHEV问题。
问题14:日产领导您好,您刚才提到,您回国后看到街上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和质量都高了很多,但其实还有一点,就是补能系统的建设用于电动汽车。
与两年前相比,也进步了很多。
我们看到包括新造车厂商在内的新势力正在打造自己的能量补给系统。
例如,蔚来第三代换电站可在5分钟内补充能量;快速动力。
日本三大品牌的发布会都谈到了制造电动汽车,但没有谈到如何建立能量补充系统的网络。
我想请问日产的领导层对此有何看法?古普塔回应:我认为这很重要。
我认为我们应该谈谈充电基础设施。
另外,我们来谈谈生态系统。
在日本,我们谈论充电基础设施,但也谈论生态系统,包括回收、电池再制造等。
我认为中国现在是时候讨论这些问题并开始谈论整个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电动汽车本身。
如果电动驱动已经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那么几年内就会出现电池淘汰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电池呢?是回收还是再生产?而现在日产汽车也正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或许鑫宇先生可以谈谈ARIYA车型的充电策略。
鑫宇回应:能量提升网络是现在的热门话题。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我们注意到阻碍能量补充系统发挥最大效率的原因是充电时间。
如果单次充电时间能够在20分钟以内,顾客可能不会离开自己的车辆,并且可能会感觉加油和充电没有区别。
一旦充电时间超过30分钟或更长,顾客很可能会离开车辆,导致车辆停在充电位置,无法被其他车辆使用。
现在通过Eco System,包括我们的ARIYA,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车辆是否停在充电桩前并正在充电。
我认为要建设充电网络,除了换电、快充等技术路线外,电池本身技术的变革和突破性发展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但正如 Ashwani Gupta 先生所说,日产在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方面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可以考虑。
当然,现在还不能向所有人公布。
我们宁愿等待电池技术未来的发展路径明朗。
当我们得到确切的解释后,我们会告诉你我们的计划。
古普塔在总结发言中回应道: 再次感谢大家。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这是我们三年来第一次来到这里,我们可以来这里看看中国市场的巨大变化。
我想说,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在技术突破上领先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18
05-27
05-17
05-27
05-18
05-16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