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新7系科技配置曝光,搭载无线充电系统
05-27
尊敬的陈主任,杨部长,杨院士,黄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早上好!我想从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角度来谈谈今天的话题。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至少面临三大挑战,但我们也找到了三大出路。
一是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挑战。
二是尾气污染控制和汽车能源安全的挑战。
挑战。
习总书记去年视察上汽时就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所以这就是我们这个事情的国家战略的基调,就是汽车强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
战略。
我国从“十一五”开始就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十一五”规划随后设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布局依然是“三纵三横”。
“十一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从奠基阶段转向示范考核阶段。
“十二五”将继续坚持这一技术体系,同时新增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和测试评价三大技术平台。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将从示范评估阶段转向产业化阶段。
大家知道,2009年,中央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
我们中国电动汽车百人委员会去年也成立了,就是为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这就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进程。
去年我们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元年。
今年上半年产量已接近去年全年。
所以按照去年下半年的增速来看,我们今年下半年的增速应该会比上半年要好。
按照历史规律,总体来说,我们今年是进入家庭的第一年。
从去年的成绩来看,新能源客车产业化规模位居全球第一,遥遥领先。
我们已形成总体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形成了中国特色小电动产业优势。
2019年,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我们预计今年产业规模各方面有望达到全球第一。
但也要看到,补贴政策、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由此,我们来看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主要有三大技术变革:第一当然是电力电气化的技术变革,应该说是在向纵深发展。
各类电力系统技术已经开始全面商业化,包括我们认为很难的燃料电池汽车也进入了市场。
所以应该说今年我们可以认为电动汽车的技术真的可以产业化,而且是全方位的产业化。
已经开始。
我们先来看看三大技术:一是动力电池和纯电动汽车技术。
动力电池的整体性能趋势将在未来10年看到锂能量的大幅增长,而成本也将随着锂能量的增加而大幅下降。
但安全性和耐用性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电池芯到了2020年,也就是10年。
这是美国能源部对未来锂离子电池的预测。
我这里说的是锂离子电池,不是其他电池。
我们现在使用的电池要到2020年才能面世,单体比能量将达到Wh/kg,体积比能量将增加1kWh,这是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极限。
我们的电池系统将达到-Wh/kg,性能比现在提高近一倍,成本降低50%,达到1元/Wh左右。
应该说,我们的电池技术还是很有前途的。
除了锂离子电池外,我们还有其他非锂离子电池技术也在研发中。
这是我们认为更加工业化和可靠的估计。
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不断进步。
比如我们最关心的燃料电池的载波能力,从丰田汽车的每千瓦1克降到了每千瓦0.3克以下。
在实验室里,已经达到了0.1克。
未来将接近目前燃油汽车催化剂的携波能力。
,可以看到燃料电池发动机正在逐渐成熟。
此外,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机电混合装置也已成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比亚迪秦已经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插电式车型之一,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在商用车方面,中国特色的深度混合动力系统节油率超过35%,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这是第一个技术变革。
第二个技术变革是结构轻量化技术变革。
刚才杨部长特别提到了我们的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
应该说,电动汽车需要比传统汽车更轻,能够更好地平衡轻量化材料带来的成本上升,能够促进轻量化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轻量化和车身电池的结合是一个理想的目标。
可以看到碳纤维车身和铝镁合金已经开始使用。
同时,太阳能薄膜电池也将逐渐加装到车身上。
我们的转换效率达到了30%,而且成本还很低。
高,10年内工业化应该是很有前途的。
我们典型的电动汽车特斯拉电动汽车在轻量化设计和制造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全承载车身已经消失,我们重新出现了最早汽车发展中曾经存在的底盘和汽车。
框架不再是在中间,但是现在它又回来了,因为我们要放电池,所以它形成了一个具有真正电池容量的底盘。
身体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承重身体。
除了车身之外,还有底盘框架,而且都是铝合金材质。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宝马i3的轻量化技术。
也是如此。
它采用独立底盘平台,车身全部采用碳纤维材质。
这导致了汽车整个生产流程的革命性变化。
由此可见,未来将采用轻质材料。
而新的车型结构将导致汽车设计和制造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该类型车辆将在10年内从目前在高档轿车中的应用逐步发展到中级轿车。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理想的东西,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那就是一个独立的底盘平台,然后可以安装不同的车身。
我们可以购买一个可以组成SUV、MPV或轿车的底盘,并且可以从前面或后面驱动。
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
第三个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车辆智能技术的变革。
我们的车辆智能化技术改造包括三个方面、三个阶段。
首先,我们目前有一个以驾驶员为中心的主动安全辅助系统。
中间我们会有一个以网络为中心的车联网阶段,然后到车辆阶段。
作为自动驾驶汽车的中心,这是美国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设定的智能化水平。
我们的辅助驾驶、二级综合循环空载驾驶、三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
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汽车设计目前已经处于信息化的水平。
现阶段,我们认为智能或自动驾驶汽车将在年内出现,主要制造商的技术将就位。
今天讨论的最后一个主题是汽车、互联网和整个交通系统的融合。
我们相信,以电动汽车为储能终端的能源互联网、汽车物联网、信息互联网将相互融合。
也就是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能量、信息、物质三大基本要素连接起来。
这也取决于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
它们可以将能量存储为分布式能源并将电力反馈回电网。
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柱。
综上所述,根据刚才的现状和趋势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以电力电气化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仍有部分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产品成本和技术性能不能完全满足市场要求,社会配套体系和政策不够完善,发展仍受到诸多制约。
以电动汽车智能化、轻量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新一轮技术竞争压力加大。
因此,需要加快新能源汽车持续创新,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升级。
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需要。
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制定“十三五”实施方案,也就是“十三五”科技发展目标。
这是我们目前通过国科专家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布局。
我们分为四个层次,基础科学、系统集成、共性核心技术、集成开发示范。
这是我们的核心系统集成还是“三纵”?燃料电池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
这就是“三横”,共同核心技术、动力电池和电子管理。
我们将重点关注Wh/kg单机系统。
第二,对于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我们将以新一代先进半导体为核心,攻克下一代技术。
我们必须抓住下一轮技术变革。
第三,电子控制和智能技术,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智能汽车。
我们在汽车电子领域拥有多年的研发技术。
另外,在基础科学方面,还包括基本部件的材料科学。
最后,还有三大支持平台。
这是我们总体布局的六大创新链条,重点任务38项,其中重中之重的有10项。
下面我根据今天的主题,挑选其中的一些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国际汽车智能技术现状与国内存在差距。
应该说,智能汽车在全球发展迅速。
各大汽车厂商的自动驾驶技术大概会在同一时间基本准备就绪。
相比之下,中国在技术水平、基础设施规划、整体政策等方面差距较大。
与测试规范等存在较大差距。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通过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发展,尽快实现我国自主的智能驾驶汽车平台技术,应对新一轮国际汽车技术竞争。
我们建立了完整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和标准法规体系,推动智能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我们将以纯电动汽车为平台,整个项目将进行电池、纯电动汽车、智能化的联合研发。
首先,我们进行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的研发。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车用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达到Wh/kg,寿命达到数倍,成本达到0.8元,比现在降低50%,系统比能量大于瓦特-小时/公斤,大约是目前水平的两倍。
以下是我们的技术路线图。
当然,在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管理之间,我们会特别关注动力电池系统技术,尤其是安全管理技术。
这是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年度目标。
我们的百公里电耗将降低20%,A级车百公里达到12度。
当产业化之后,百公里小型纯电动车通过取消补贴就可以与燃油车竞??争。
,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现在我们的补贴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年内使其与传统汽车具有竞争力。
这种与传统汽车的竞争并不是最初的购买成本,而是包括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因为从目前来看,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节省了大量的燃油。
我现在开的是电动车,一年可以省1块钱左右,而且电动车在城市里机动性很好。
其次,充电非常便宜,所以我个人有信心在2020年能够与燃油车竞??争。
从自动化技术的角度来看,今年的目标是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平台技术。
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将达到SAE Level 3,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实现无人驾驶。
实现百辆规模电动自动驾驶汽车、千级智能驾驶辅助电动汽车示范运营。
最后,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未来进行展望。
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走了三步。
第一步是涉足大中城市服务领域,示范各类新能源汽车车型。
这一切始于2008年,奥运城出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
。
第二步,我们进入新能源客车、小型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市场。
第三步,我们希望最迟今年或明年能够达到目标。
我们认为第一年是该行业的酝酿期。
第二步是产业导入期。
我们认为导入期结束的一个标准是电动汽车销量占我们汽车总销量的1%左右。
我们估计这个指标明年应该会达到。
如果乐观的话,今年年底就可以实现。
20万左右的销量是我们的目标。
然后我们就会进入成长期。
我们希望今年左右,轻量化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新结构的智能电动汽车能够进入产业化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27
05-16
05-18
05-17
05-18
05-27
05-16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