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荣威在上海车展宣布未来三年将推出8款新能源车型
05-16
近年来,各大车企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然而,汽车轻量化问题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瓶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新材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近日,中国工程院召开“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与会专家对成果进行了讨论。
高性能纤维带来希望。
研究表明,总重1公斤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达1.5公里。
如果总重量能够降低到公斤,续航里程可以增加到0.5公里。
如何实现轻量化?与会专家表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迄今为止综合性能最好、可工程应用的轻质材料。
包括碳纤维在内的高性能纤维不仅可以用于减少汽车等运输工具的排放和消耗,还可以提高机械运动精度,有助于防止海洋化工设备的腐蚀。
中国工程院“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秘书长余木火介绍,全碳纤维车身的宝马i3、i8电动汽车已成功商业化2016年,重量仅为1公斤,售价仅为34,000欧元。
,堪比金属车。
“不仅是宝马,国外几乎所有知名汽车企业都与碳纤维企业密切合作,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整车或零部件的研发。
国内一大批上市公司也纷纷加入碳纤维产业链,成为我国碳纤维大规模应用的领跑者。
主力。
可以说,掌握碳纤维等新材料技术的汽车企业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领导者。
在我国,上汽、北汽已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碳纤维-金属混合车身,以替代高强钢。
大众、海源等也开发了底盘车身一体化微型车。
奥新新能源汽车公司于2018年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辆碳纤维新能源汽车,今年3月通过了全部测试,正在建设年产2万辆碳纤维车身的电动汽车生产线。
供给仍需多方努力。
据与会专家介绍,作为轻量化材料的高性能纤维包括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玄武岩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等。
-高性能纤维33万吨,而我国年产能仅为7.3万吨,供应疲软。
在竞争激烈的碳纤维领域,我国年产量仅数吨,大部分企业都在亏损。
“中国碳纤维企业有30多家,每家投资数亿至10亿元以上,最大规模不超过吨。
与国际领先企业3万吨规模相比,尚无法竞争”。
玉木火说道。
除了原材料短缺之外,我国还缺乏大丝束碳纤维技术及其产业链。
“我国30多家企业均生产小丝束,尚无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和产品。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大丝束碳纤维成本低、织物效率高、铺叠少层数多,可满足批量生产节奏。
如果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1万辆,就需要足够的大丝束碳纤维。
”余木火说。
此外,我国生产碳纤维的关键材料和设备仍然依赖进口。
据介绍,由于碳纤维油料和碳化设备依赖进口,没有大型石墨碳材料,很多碳纤维材料都依赖进口。
因此,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新材料的国产化至关重要,虽然国内不少企业已经研发出了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汽车。
,需要进一步推动其走向市场并进入商业化,建立修复、回收和循环利用的技术体系。
“企业还必须重视碳纤维汽车的回收、维护等问题,否则进一步推广。
汽车轻量化将成为一个问题。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何艳丽说。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研究员吴伟表示,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深入实施,特别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汽车轻量化包括轻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发展进入新阶段。
为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国家发改委去年发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年)》,力争用好。
短时间内,我们在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了产业化。
针对当前高性能纤维和汽车轻量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项目组提出了建议。
:建设一批“高性能纤维及轻量化产业链示范项目”,形成产业链各环节开工率合理、持续稳定运行、企业利润合理的完整示范项目;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提高规模效率,参与国际竞争;立项“高性能纤维与轻量化”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建立我国高性能纤维及轻量化技术技术和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性能纤维及轻量化国家实验室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知识服务平台。
中国工程院项目组还提出了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产业发展战略:逐年通过科技攻关,建立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体系和工业。
已形成链条体系,形成从原材料到碳纤维汽车及零部件的标准和检测体系。
逐年通过逐步扩大碳纤维生产规模,结合新型碳纤维制造技术的研发,降低原材料成本,逐步向整个汽车行业推广应用。
5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18
05-16
05-18
05-16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