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未来科技,宝马最新混合动力概念车登场
05-18
9月7日,江淮汽车宣布,江淮已与大众(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使用新能源整车产品为基础。
,成立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合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出行解决方案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媒体对此事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点:1、这是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公司,“1”的合资模式或将因此而改变; 2、自主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红利越来越小。
因为就连大众汽车也在通过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新能源市场。
后一点足以让独立新能源汽车企业警惕。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飙升。
尤其是“排外保内”的高比例补贴政策,为自主车企保驾新能源汽车“销量王”的宝座。
以比亚迪、北汽、吉利组成的“铁三角”为代表,其新能源车型长期占据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席位。
数据显示,比亚迪E5、唐、秦、北汽绅宝X25EV、众泰E、吉利帝豪EV、知豆D2、上汽荣威等都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销车型。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以零销量夺走27%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继续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9月初的成都车展上,北汽、吉利、江淮、广汽、一汽、观致等十余款自主新能源汽车高调亮相。
虽然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各有侧重,但创新、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显然是所有自主车企的共同步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分别为34万辆和33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共销售25.8万辆,同比增长81.5%,继续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市场方向的乐观诱惑着越来越多的接盘者,而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积极表现也让合资车企和外资车企眼红。
戴姆勒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外国品牌。
2019年,戴姆勒宣布与比亚迪联手推出腾势品牌,瞄准高端电动汽车市场。
如今,腾势已于今年6月份成功进入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市场口碑也越来越好。
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车企一直坚持混合动力路线。
通过大幅降价策略,今年7月,国内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前三名已被一汽丰田卡罗拉、广汽丰田凯美瑞和雷凌占据。
相比之下,大众与江淮的合资企业不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者。
不过,业内担心,补贴政策取消后,大众、江淮生产的电动汽车也将主打性价比。
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将如何应对?电动汽车是否会重演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格局?在8月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夏季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100强理事长陈庆泰就已提醒业界关注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作:“国际汽车巨头已经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中国肯定是他们的主要市场目标,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否在开放条件下实现技术自主,建立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是政府和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一直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再发力也会担心。
以大众汽车为例。
大众汽车此前曾宣布计划年前在中国推出20余款新能源车型。
其中,一汽大众决定将旗下高尔夫车型转型为e-Golf,这将是大众品牌首款国产新能源车型。
其佛山生产基地将承担一汽大众制造新能源汽车的使命。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动作不多的北京现代,今年也启动了“NEW”新能源战略。
6月,其首款混合动力车型第九代索纳塔混合动力版上市,正式进军新能源市场。
北县计划年内推出9款新能源车型,实现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10%的目标。
同为韩系车的东风悦达起亚今年也推出了K5混动版。
其总经理金健明确表示,东风悦达起亚将继续加快新能源车型的推出。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亮点依然乏善可陈。
面对合资车企、外资车企的四面八方围攻,自主车企想要维持现有业绩并不容易。
尤其是新曝光的“骗补”处罚政策,让后补贴时代自主车企的处境更加艰??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艳华在8月份的汽车行业信息发布会上表示:“很多企业2017年、2020年还没有拿到政府补贴,新的补贴调整政策还在制定中。
这无疑是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纠结和焦虑”的状态,即使乐观估计,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只有50万辆左右,这距离70万辆的销量目标稍显遥远。
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制定。
“一旦政府建立的保护失效,独立企业将在自由市场面临激烈的战斗。
”徐艳华认为,在从依靠政府监管向依靠市场监管转变的过程中,自主车企要想巩固市场优势,就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
,现在时间相当紧张。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技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防线。
事实上,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已经影响了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车、上汽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方面,只有比亚迪、国轩、力神等少数电池厂商能够进入OEM供应链。
但与此同时,韩国三星SDI已??在西安设立面料工厂,LG化学也落户南京,日本松下、AESC也盯上了动力电池市场。
中国电池制造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补贴政策取消后,自主车企也开始使用合资、外资厂商生产的电池。
中国电池企业能否顶住压力,冲出重围,也还是个未知数。
因此,大众与江淮的合资对于新能源自主车企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
跨国车企已经距离市场一步之遥。
比亚迪和北汽应做好应对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18
05-27
05-18
05-18
05-18
05-27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