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新物种——FF91正式发布,续航700公里
05-27
【报道】3月4日下午,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纪念日。
这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步。
在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一年里,汽车行业的代表委员摩拳擦掌地建言献策。
芯片、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氢燃料电池等一系列热词频繁出现在他们的提案中。
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销量超过万辆。
2016年,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进一步明确行业发展方向。
但正如工信部张肖亚庆所言,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处于起伏的关键时期。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同时,技术、质量、消费者体验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建议,着力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充电慢”问题,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陈虹建议,应同时鼓励非速变和速变“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并研究制定“车电分离”模式的综合管理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仍面临市场发展不平衡、急需探索新商业模式等问题。
他建议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地方政府与国家战略规划要保持一致性,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规范积分供需。
此外,加强V2G等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实施谷充峰放,降低用电成本。
新能源汽车。
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指出,卡车是公共部门的重要交通工具。
尽管国家部委出台多项政策,但卡车电动化仍面临监管障碍。
针对卡车电动化、重卡换电新模式等新业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建议在国标标准中对质量和长度限制作出补充规定。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具备充分开拓全球市场的实力,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突破口。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提出,要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5-10年产业规划,引导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围绕大势、分步骤、分阶段开展。
同时,制定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全球指导机制,鼓励高质量技术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高质量发展。
李书福还提出,中欧班列将为汽车企业开辟一条新的物流路线,满足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和欧洲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
芯片应该是自力更生的。
年底出现的芯片供应短缺对汽车生产产生了蔓延性影响,进而影响了我国汽车产业运行的稳定性。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型号至少需要大约 40 种不同的芯片,更高端的型号可能会使用一种。
而只要其中一种芯片缺货,车企就无法生产和发货。
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对芯片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目前,国产车规级芯片仍存在车载应用规模小、车规级认证周期长、技术附加值低、对上游产业依赖度高等问题。
尹同跃等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最受关注的芯片问题,并建议积极加快自主芯片步伐。
未来,我们将通过产业扶持政策,提高汽车级芯片的国产化率,从而增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独立性。
可控性。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建议,在消费级芯片企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汽车级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让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愿意”要用、敢用、积极用。
”出台以汽车级芯片为重点的支持政策,包括各级研发和生产线投资补贴、首台应用补贴等,降低企业投资和产品价格,鼓励保险公司设计产品责任保险进行承保;他建议制定汽车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汽车转型。
第一步是由整车厂和系统供应商联合推动,对重点芯片企业进行扶持,帮助芯片企业首先解决技术门槛较低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问题,提高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水平。
第二步主要由芯片供应商推动,形成芯片供应商解决技术门槛高的汽车级芯片国产化问题的内生动力机制。
针对特定高技术门槛芯片,推动整车、系统、芯片重大联合攻关项目立项。
政府和企业将共享研发资金、共享专利,占领未来产业的制高点。
芯片产业是集技术、资本、人才于一体的产业生态系统。
尹同跃建议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
明确汽车芯片国产化率发展目标,加大芯片产业链建设、重点扶持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建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从标准、规范、人才、技术等层面对芯片产业、零部件产业、整车产业进行支持,并在产业链生态上提供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促进芯片生态、组件生态、集成 整车生态集成开发。
曾庆红表示,虽然汽车半导体及零部件市场前景广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链自主可控意识较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国内芯片投资不积极,并有“上热下冷”的现象;供应链投资保守,汽车芯片产能受到挤压;供应链安全问题突出,市场混乱;标准和验证体系的缺乏限制了汽车半导体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因此,他建议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支持,制定实施汽车半导体和关键电子零部件专项激励措施;加快国内汽车半导体标准体系建设和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产业路线图的实施;加强和完善汽车半导体行业的监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协助企业投资整合,引导平台企业等相关社会资本流入芯片、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等需要长期投资的国家战略科技领域。
目前,我国汽车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国外厂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2017年,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占据了汽车芯片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尽管国内汽车主芯片企业经过几年的大力投入发展,已经获得了一些整车厂的认可,但其市场份额仍不足5%。
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全球半导体原材料和产能日益紧张,汽车芯片存在随时断供的风险,汽车芯片逐渐成为“卡壳”环节。
朱华荣建议,在保证产业链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国家应出台积极政策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比如设立国产化重大专项汽车行业核心芯片及生产设备;强化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支持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填补芯片领域空白;推动和鼓励整车厂敢于尝试或大规模应用国产汽车主芯片;支持主机厂与国内汽车芯片厂商在整车开发过程早期开展汽车芯片的定制化研发,通过深度合作提高汽车芯片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加强标准制定,设立准入门槛。
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之年,中国汽车总销量达到1万辆,其中具有一定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占比快速增长。
然而,智能驾驶汽车的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法律问题。
王凤英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制定法规,加强顶层规划和监督指导,统筹协调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实施,确保“十四五”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计划期。
为实现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目标,曾庆洪建议在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研发测试、技术推广、道路建设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协调和配套。
例如,完善现行交通安全法规,确认“机器人驾驶员”的法律主体资格,考虑针对L2级以下智能网联汽车新的具体规定,协调解决不同场景下的责任和专项管理问题,优化相关标准。
到自动驾驶。
加快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完善现行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相关政策法规。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百度CEO李彦宏认为,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利用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驾驶和智能交通的普及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让人们的出行更加绿色便捷。
实现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统一。
他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支持自动驾驶商业化和智能交通普及,为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开辟法律路径;建立各级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共同参与的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推广。
机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进程;鼓励企业加大自动驾驶汽车及关键软硬零部件研发创新,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普及。
今年以来,各大汽车厂商都开始开展L3级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但目前L3级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尚无路权和法规,影响和制约了自动驾驶路线的选择和研发。
因此,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建议,应在低速场景下积极探索和试点L3级自动驾驶,并为L3级自动驾驶在低速行驶中的路权争取优先权。
打开。
通过低速场景的行驶里程,积累自动驾驶行业条件,为高速自动驾驶做好技术储备。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
陈虹众议员建议建立准入制度。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含高精度地图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商业使用须经国家相关部门登记管理。
。
只有满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要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才能进入汽车公告目录。
全国政协委员、董事长、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提出,应将网络安全列为智能汽车“标配”,对智能汽车网络安全进行强制测试得到晋升;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产生的数据的安全监管。
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我国提出制定年度碳达峰和年度碳中和时间表的战略决策。
氢能被普遍认为是脱碳和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和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商业应用的早期阶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马永胜表示,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在世界能源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在氢能相关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但氢能产业仍处于试点示范和市场推广阶段,长期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为此,马永胜建议从四个方面加大力度,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一是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三是加强标准体系制定;四是强化产业政策支持。
陈虹众议员建议,国家层面应尽快形成中国统一的氢能战略规划。
从国家层面制定我国氢能战略发展路线图,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分步实施重点;二是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在氢能管理政策法规层面取得突破。
例如,针对整个氢能产业链,应单独制定专门的法规和政策,审批和监管流程应尽可能与燃料汽油和柴油保持一致。
此外,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使用绿氢(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能)给予一定期限的专项补贴。
王凤英代表建议,为了引导和推动汽车氢能产业发展,首先我国迫切需要完善国??家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尽快出台正式草案研究制定并发布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同时,建立健全氢能及燃料电池标准体系,鼓励行业领先高校、企事业单位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用于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汽车。
其次,要引导和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技术瓶颈,鼓励优质氢能源企业、燃料电池企业、整车企业等产业主体通过示范城市奖励、技术研发支持等措施。
加强技术研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6
05-27
05-27
05-18
05-27
05-18
05-27
05-18
05-27
05-27
05-1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