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谊!京津冀一体化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
05-27
在高兴地收到一张免费的上海车牌,上面写着“上海DZ”的同时,我也有一个无法安装的充电桩在我家门口。
目前,上海新能源汽车“尝鲜”读者的心情可谓喜忧参半。
今年,上千辆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驶入上海街头。
根据规划,今年该市将建设个人充电桩,明年推广新能源汽车1.3万辆。
在市政府的“绿色汽车雄心”下,上海也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主战场,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种类繁多的环保车型和实惠的用车成本都非常有吸引力。
然而,在购买了新能源汽车后,很多车主都遇到了难题。
一直困扰他们的一个问题就是充电桩。
进入社会困难。
停车位打不开的证明 家住宝山大华某小区的程先生,最近成了小区的“祥林哥”。
无论遇到物业经理、物业委员会主任,还是居委会主任,他们都停下来问:“停车位证明可以开吗?”今年年初,程先生一家购买了第二辆车:小巧精致的纯电动汽车。
当我买车时我非常兴奋。
上海车牌难买,汽油价格高。
新能源汽车完美解决了各种问题。
对于城市内的上下班通勤和短距离出行,纯电动汽车完全有能力。
但充电还是不方便。
毕竟外面的公共充电桩并不像加油站那么普遍。
单位车库有插座,但车位很难抢。
程先生最希望小区能解决充电问题,但他住在五楼。
在楼上“飞线”风险太大,而且他没有固定停车位来安装固定充电桩。
最初,程先生通过汽车经销商向电力公司申请安装充电桩。
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车主不用承担费用,但有一个关键环节:电力公司需要物业公司出具证明,证明停车位归车主所有。
程先生认为,虽然自己没有固定停车位,但既然上海鼓励私家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社区也应该配合。
他找到物业经理,提出在地面选择一个公共停车位,给他开具“车位权属证明”,以便安装充电桩。
“我绝对不是为了装木桩而占用这个车位,这个车位还是公共停车位。
”程先生向物业公司解释道。
面对程先生的要求,物业经理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虽然业主承诺不占用车位,但是一旦开证,公共车位真的会变成私人车位吗?更重要的是,物业公司只是委托管理,而《物权法》规定停车位归小区业主共同所有,物业公司根本没有出证权。
于是,物业经理将问题交给了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主任也遇到了麻烦。
程先生的要求看似合理,但现在小区停车已经很困难了。
新能源车主提出要求,其他车主肯定有意见。
更重要的是,去年年底,社区业主大会投票决定,两年内取消地面私人固定停车位,以公共停车位取代,以改善社区停车问题。
今年,已有30户家庭在出售房产时归还了停车位。
这个时候,要说服公众出具“公产转私产”的证明就更难了。
两次碰壁后,程先生再次前往居委会,但仍无果。
最终,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只能给出无奈的答案:未来,当社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将设置带有充电桩的专用停车位。
打开。
业委会主任也向程先生坦言,即使实现了,车位权属证明也还是打不开。
程先生挣扎了近两个月,终于放弃了。
他很烦恼:如果没有固定停车位,就无法安装充电桩。
如果说拥有固定停车位是拥有新能源汽车的前提,那么环保就只能是少数人的事了。
业主委员会也担心:今后这样的业主会越来越多,矛盾会不断增加。
如果有规定规定小区必须安装充电桩那就容易多了。
困难在于没有法规,仅靠“环保理念”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谁承担责任,是矛盾的焦点。
和程先生一样,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没有固定停车位的车主也不少。
不久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坦言,截至10月底,北京共有机动车3万辆,但停车位不足1万个。
不仅缺口较大,每年停车位数量仍为5万个左右。
速度增加。
上海也是如此。
据相关机构测算,上海中心城区停车位缺口超过30%,部分住宅区停车位缺口已超过60%。
住宅区没有固定停车位的情况很常见。
这些想要购买电动汽车的车主肯定会遇到程先生所面临的困惑。
虽然车位缺口是硬伤,但即使你有专属车位或者私人车位,安装充电桩仍然不是那么简单,各种棘手的矛盾依然存在。
矛盾的焦点是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责任。
家住杨浦区新江湾市的郑女士对于安装充电桩也有不满。
她告诉记者,不久前她准备购买一辆荣威E50电动汽车。
买车时,她听4S店销售人员的建议,最好先把充电桩“修好”。
我想,既然我有固定的停车位,应该问题不大。
我只需要在地上钻几个洞来固定充电桩并拉一根电线即可。
但后来我向物业管理公司反映时,没想到却被拒绝了。
小区物业管理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郑女士车位的充电桩。
物业管理不负责看管。
如有损坏,后果自负。
再比如充电桩安装带来的安全隐患,比如漏电事故等,物业管理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这种安全隐患是存在的。
郑女士在安装充电桩之前还需要征求大多数车主的同意。
另外,由于充电桩的电压为1.5伏,物业公司担心这会影响整个小区的使用。
电动平衡,建议郑女士尽量不要私自安装等等。
一大堆问题摆在面前,郑女士只能在最后一刻放弃了购买电动车的想法。
家住虹口区的袁达文相对幸运。
他已经在自己的停车位安装了充电桩,但这个过程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在此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各种关于谁该承担责任的困惑。
比如,在申请初期,物业管理就提出了很多担忧。
他们认为,最初设计地下停车库布线时,并没有安装充电桩的布线设计。
一旦重新接线,就会产生影响。
袁先生只能接下全部责任,并向物业公司承诺,所有钢管、电线将单独布置,不影响原有线路。
随后物业公司提出消防等安全隐患,袁先生亲自到供电局下达了《电力公司关于个人充电桩安装指导意见》,最终说服了物业公司。
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本来是一件好事,既省钱又环保。
但实践起来却是如此困难。
用郑女士的话说:“一个小小的充电桩这么复杂,谁还有心思环保呢?”谁能解决充电桩进社区的问题?一个又一个的案例,似乎都指向了消费者现实生活中的困惑。
物业或业主委员会。
但物业公司为什么要刁难充电桩进小区呢?据记者了解,事实上,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管理者,并没有刻意阻挠业主建设充电桩的要求。
在他们看来,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必须考虑公共事业、社区安全以及其他业主的利益。
确实很难平衡。
各方似乎都有各自的理由。
充电桩进社区问题谁来解决?谁来承担责任?也许我们应该走出社区来解决这个问题?从政策角度来看,积极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是一件好事。
关于充电桩建设,《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也有明确的目标:到年内,将在20个示范城市及周边地区建设2座充电站、40万个充电桩,满足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的需求。
上海电力还透露,目前正在重点推广公共充电站,缓解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
年底前,上海中心城区每5平方公里安装公共充电设施1个,郊区每10平方公里安装1个公共充电设施。
但公共充电设施不能替代社区充电桩。
从消费者体验角度来看,充电桩难以进入社区,造成充电困难,仍将是现实的困惑,制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因此,解决充电桩进社区问题必须多方共同努力。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牵头,推动各方协调,有效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借鉴北京的经验,已经介绍过《关于推进物业管理区域新能源小客车自用充电设施安装的通知》。
根据本通知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全力配合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当地供电企业、安装单位建设充电桩。
如果不配合,或者向购车单位、安装单位收取额外费用,将受到处罚。
通知还要求,新建住宅区不少于18%的停车位应配备充电桩,这一标准将成为规划审批的条件之一。
事实上,上海已经采取措施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此前曾透露,新办法将着力明确业主在充电桩进社区方面的责任。
比如,新办法可能会明确,如果业主从安全等方面要求安装充电桩,在全部符合要求并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业主不得拒绝安装。
在政府主导协调的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包括地产商在内的市场各方应加强对新能源充电桩的基本认识。
只有更好地了解常识,深化环保理念,才能推动充电桩进社区。
对此问题达成共识,多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18
05-16
05-16
05-18
05-18
05-16
05-18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