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天然气 博世推出双燃料动力系统
05-18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文《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提出多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的刚性指标。
《规定》表示,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支持社会资本和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纯电动乘用车科研和生产。
对此,专家表示,《规定》的出台,意味着曾经只能通过兼并重组才能实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终于放开,有利于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企业的参与纯电动乘用车能力。
科学研究和生产。
但电动汽车想要健康发展,必须在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市场的力量,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据了解,生产许可证放开。
所谓“纯电动乘用车”包括纯电动和增程式(具有外部充电功能的串联混合动力)乘用车。
新企业可生产纯电动乘用车。
,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产品。
据《规定》介绍,新成立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需要面临多项硬性指标的严格筛选:首先,必须在中国注册,拥有与项目投资相适应的自身资本规模和融资能力。
技术上,他们拥有纯电动乘用车产品从概念设计、系统和结构设计到样车开发、测试和定型的完整研发经验。
还需要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整车集成、整车轻量化等。
量化核心技术及相应的测试验证能力,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并授权相关发明专利。
其次,新企业还应具备完备的样车试制条件。
自主生产的同类型纯电动乘用车样车数量不少于15辆。
所提供的样车应经过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检验,在符合国家汽车标准的前提下,安全可靠。
及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动力性、车辆轻量化、经济性等方面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
同时还要满足单次充电续航里程不小于1公里、0-50公里/小时加速小于5秒、最高时速大于等技术指标超过 1 公里/小时。
三是要有纯电动乘用车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
要有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等社会责任的承诺和措施,向担保公司和经过公证的担保合同提供不少于5年的担保期限(自项目竣工投产起算)。
“生产准入管理规定的出台,有望为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放宽勾勒出更加清晰的政策红线,避免新能源汽车企业与传统燃油汽车混合经营、混合使用等问题。
制造技术和生产平台。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虽然总体准入要求较高,但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有望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门槛可能会降低。
《规定》发布后,有专家认为,与此前发布的两份征求意见稿相比,纯电动汽车制造的准入门槛似乎有所降低。
据了解,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被业界解读为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有望进一步放宽,非汽车制造企业将引入电动汽车生产领域,通过竞争进一步加速行业发展。
步伐。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于《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发布公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再次就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投资项目和准入条件公开“询问社会”。
与前两次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定》删除了“新乘用车企业投资者必须具备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研发基础”的要求,改为要求“拥有纯电动乘用车研发基础”的要求。
电动乘用车体验”。
整车产品从概念设计、系统结构设计到样车开发、测试定型的完整研发经验。
”这也让一些原本被排除在外的企业重新归入准入范围。
同时,《规定》无《规定》提出,新建企业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虽然应符合《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年本)的通知》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规定,但总投资和生产规模。
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相关最低要求的限制,可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
这被业内解读为可以缓解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容易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也可以。
有助于降低产品上市前的成本摊销,使企业能够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硬件投资。
此外,在征求意见稿中,“新建电动汽车生产企业须提交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子等核心零部件的质保书”。
控制系统。
” “从新《规定》可以看出,国家放宽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降低了生产纯电动汽车的企业准入门槛,支持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纯电动乘用车科研生产的技术创新能力。
”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表示,中国投资主体和投资项目的准入条件仍然很高。
比如,过去备受青睐的低速电动汽车,目前仍被挡在门槛之外,“转正”无望。
专家表示,《规定》发布后,虽然被很多人视为为互联网企业进军纯电动汽车领域提供了可能,但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缺乏相关技术储备,除非与相关企业合作。
相比之下,具有一定技术储备和生产能力的零部件企业更容易满足条件。
是时候构建产业生态了。
自今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发布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涵盖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充电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此次发布的《规定》表明政府旨在强化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决心,也逐步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从生产到终端使用的完整产业政策体系。
如何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与市场有效结合,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成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关键。
“政府在将电动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必须给全社会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将电动汽车纳入相关行业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电动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发展初期,存在技术成熟度、技术价格、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哪个更重要的困惑。
。
这使得政府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第一推动者。
电动汽车进入产业化阶段最难突破的瓶颈是市场出口。
政府要适应创新驱动的监管方式,搭建好平台,发挥“把关人”作用,形成充满活力的竞争市场。
“电动汽车产业化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完成。
”陈清泰表示,当前在电动汽车相关领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引领和筛选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加快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同时提高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系统。
专家在采访中表示,通过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以及与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同步发展,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构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政策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协调共享的体制机制,聚焦协同创新的主攻方向,在技术合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真正实现协同创新。
形成社会化运营模式。
市场方面,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要积极开发适应新能源汽车应用需求的产品类型和规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18
05-18
05-27
05-27
05-18
05-27
05-18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