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超1000公里的秘密埃安LXPLUS技术解读
05-18
走在前列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在逐步取消。
“新起点、新跨越、新常态。
” 1月13日,部长与科技部万钢在总结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连用了三个字:“新”。
万钢赞誉和认可的背后,是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7万辆,同比增长3倍多的高增长。
与前几年艰难的起步阶段相比,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火爆,与公共汽车采购、限购等十余项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叠加密切相关。
免税,免费车牌。
。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成为“新常态”,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稀释和退出也成为大势所趋。
残酷的政策红利 截至本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工信部等部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期国家发改委即将结束。
四部委在本轮征求意见稿中明确,2020年至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的其他车型补贴标准将继续下降。
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年度补贴标准按年降低10%,年度补贴标准再按年降低10%。
以此计算,2018年,纯电动汽车可享受的财政补贴最低降至3.2万元,最高为5.5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可享受补贴3.2万元;纯电动公交车可享受的补贴为22万元。
——30万元不等,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可享受17万元至23万元不等的补贴。
事实上,本轮通知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补贴减少的趋势。
今年2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公布了新的补贴标准——年度补贴标准金额在年度补贴标准金额的基础上降低5%,年度补贴标准金额在年度补贴标准金额的基础上降低10%。
关于年度标准金额。
不过,此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削减机制是年度和年度补贴标准分别降低10%和20%。
可见,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削减机制已经是调整后的“妥协”版本。
尽管进行了调整,但政策红利的同比减少依然残酷。
补贴是否应该减少?补贴削减的临界点应该是什么?自新能源政策补贴降级机制实施以来,这一争论从未停止过。
“市场不能一直靠补贴来维持,未来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淡化、退出是不可避免的。
”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表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发放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发展。
我们不应根据时间来制定硬性补贴削减政策,而应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规模和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作为参考标准。
“在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曾小安看来,我国目前实行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总体制度能够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政府也将继续进行更加扎实的政策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政策红利的融冰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
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11.9万辆,其中全年产量占比超过70%,从下半年开始,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比例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我国共建成充换电站和充电桩3座。
37,300个和4个加氢站;共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78项,其中整车和基础车标准28项。
”万钢总结道。
仅从一年来看,产销量增长三倍以上的快速发展在中汽协秘书长董扬看来是合理的,“因为受益于各方的支持和支持多项政策法规引导。
“事实正是如此,从去年2月公布第二批新能源试点城市,到7月份明确公交车采购比例不得低于30%,再到充电电优惠政策电动汽车价格、9月起新能源政策、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实施、中央计划11月安排资金奖励充电设施建设……一系列支持政策,以及城市限购的扩大,促进了各级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发展,但即使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竞相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仍远未达到原来的提升水平。
年产销50万辆的计划中,数量不足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满足需求的矛盾突出。
” 谈及原因,全国电动汽车百委委员王秉刚表示。
以充电设施为例,地方政府的观望态度正在成为一大障碍。
“地方政府不得不等到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建设。
事实上,在市场上没有必要先建设再启动。
”南开大学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认为。
或许正因为如此,曾经高调宣布年内将建设首个快速充电桩的北京,实际上是在10月16日之前北京公共区域第一个充电桩已建成,其中快速充电桩仅有一个,而基础设施的不足也导致了北京第一批购买纯电动汽车的人群消费下降。
配额、报废比例不可逆转,发展新能源汽车仍是现阶段车企无法回避的一条路,无论有多困难,去年3月出台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规定规定,到2020年。
而到2020年,我国乘用车平均油耗要降低6.9升/百公里、5.0升/百公里,按年销量计算的乘用车企业有近40%未能实现这一目标。
在董阳看来,很多企业或许还能勉强实现2019年的目标,而2019年的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
“目前汽车企业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如果不脚踏实地做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积累,最终肯定无法完成任务。
”在补贴退坡的新常态下,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一场拼杀和竞争在所难免。
继前11个月实现0销量、稳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秦之后,比亚迪将进入新能源产品集中发力的一年——唐、宋、元SUV三款新能源车型也将上市。
今年内推出;与此同时,2018年同比增速高达3%、进入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前四的北汽新能源也有望在未来两年推出8款新能源汽车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27
05-18
05-27
05-27
05-18
05-18
05-27
05-18
05-1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