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福特举办线上演唱会发布全新SUV品牌主张
05-17
对于IT产业进军汽车制造,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
尤其是经历了特斯拉、谷歌在全球的成功经验以及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巨大成功之后,国内IT行业进军汽车制造的信心只增不减。
随着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成功应用以及车联网与汽车的日益融合,IT产业进入汽车制造行业的时间表被提前。
因此,国内IT产业如何进入汽车制造业,如何对新制造形成良好的投入,应该是当前形势下最关键的问题。
作为第一个尝试汽车制造的特斯拉,在汽车界以外的人看来,他显然是在追随一个成功的模式。
这是因为特斯拉不仅在股市上不断出手,还在产品打造上抢占了电动高端汽车的空白。
因此,特斯拉的新车一上市就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而作为一家对汽车制造感兴趣的谷歌,也在无人驾驶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
当自动驾驶在国际上还无法商业化时,最先尝试的就是谷歌。
这使得谷歌的先入之见自然成为面向新制造的企业的优势。
难怪谷歌敢于尝试将无人机和其他尖端技术商业化。
这一切都得益于IT独特的会计研发能力和无限的想象力。
相比之下,正是由于快速性形成的双刃剑效应,特斯拉和谷歌动作太快,不可避免地导致基础不稳、内容不足的问题。
因此,国内IT行业要想进军汽车制造,就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特斯拉、谷歌等企业遇到的瓶颈,引以为戒。
这是不要目标过高的关键。
国内IT企业之所以不要盲目追随国际IT行业的造车惯例,是因为特斯拉和谷歌面临的发展和进入形式都是针对空白环境的。
一旦遇到平等竞争的考验,他们就会变得更加无能。
尤其是特斯拉在国内市场一度遭遇的尴尬,进一步说明了此类企业在空中制造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国内IT行业若想更好地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不妨多了解一下比亚迪等自主企业面对新能源制造和企业系统化制造转型所做的准备。
这才是打造中国精品的出路。
先决条件。
为什么 IT 行业在寻找榜样时不应该放得太远。
国内IT行业对汽车制造的逐渐热情,显然与其固有的赚钱容易、突破快的特点有关。
因为传统汽车制造的研发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IT项目也需要开发,很可能几天之内就可以完成。
拥有如此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IT行业自然会嘲笑汽车行业的迂腐。
需要注意的是,进入制造业、白手起家和解决问题是两码事。
尽管比亚迪在IT行业早已是老手,但在传统制造领域仍需要一步步探索和追赶。
这是他们向新能源转型并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比之下,国内一些IT行业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特斯拉的股市翻倍和抢眼的新品上,而容易忽视自己技术不够扎实的问题,导致新车上市更加困难。
不难看出,比亚迪的发展只会比特斯拉更加系统和扎实。
因此,在特斯拉不断抱怨国内屡屡受挫的同时,比亚迪却已经抓住机遇,通过整体转型普及新能源汽车市场。
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且本身就占据了近半市场,这很好地说明了这家独立汽车公司的优势。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国内IT行业的进入,我们不应该再因羡慕特斯拉而牺牲远近。
相反,我们需要比亚迪作为榜样。
这是进入国内汽车制造行业最接地气的表达。
自主车企向新能源转型到底取决于什么?可能是因为国内汽车制造太过多元化,所以很容易吸引IT企业高调进入。
可以说,IT产业进入汽车制造,对于资金大量流入、新技术突破的汽车来说,必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汽车产业和IT产业在制造和基础研究方面有很大不同,这需要IT产业大量的投资。
在行业进入汽车制造之前,应该更加明确汽车制造的准入标准以及参与竞争的相关问题。
这是真正掌控汽车制造和研发的关键。
否则,如果你只是看到人家赚了很多钱,就认为你进来就能盈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应该说,自主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成功绝非抓住时机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不断完善自身的制造特色,使该公司被公认为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先行者。
比如他们首先推出的E6电动车,不仅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还获得了上下的认可;而他们苦心打造的双模电源品牌“秦”也成为了供不应求的产品。
尽管如此,比亚迪仍然没有放弃公司对传统技术的改进。
这本身不仅可以保证新技术的系统化制造,而且从全面的技术覆盖上体现了自主企业的制造能力。
可以想象,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全面转型的阶段,比亚迪还需要不断夯实基础。
这显然是由于竞争的复杂性造成的。
由此不难看出,国内IT企业想要更好地进入汽车制造行业,不仅需要更好地运用前瞻性技术;他们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技术技能。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顺利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7
05-16
05-27
05-18
05-18
05-18
05-16
05-1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