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造世界最好的新能源汽车
05-27
近年来,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导致动力电池行业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
据工信部统计: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已达2万家,是今年年初的两倍,系统集成企业有3000家。
规模企业数量多并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特征。
我国目前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市场份额仅为14%左右。
企业数量多,社会资金分散。
大多数动力电池制造商缺乏研发基础和一致的生产工艺。
与之相对应的是,日本、韩国等动力电池制造强国仅拥有3家左右的主要动力电池工厂,研发能力和市场份额优势明显。
我国动力电池生产“散、差”的状况如果不加以规范,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价格竞争。
新版动力电池规范鼓励优质企业加大投资做大做强,有利于行业进一步整合。
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变幻,产业政策频频出台,让人应接不暇。
已出台的政策包括新能源补贴减少、充电设施奖励、废旧电池综合利用、碳配额、双积分制度、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
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出,此次出台的政策文件国家从单纯的推广、补贴转向支持和监管,政策力度也大大加强,倒逼行业快速转型,加速行业??规范化、整合化和发展。
“80亿瓦时”大幅提高了准入门槛。
不久前,工信部发布征求意见稿,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尤其是上游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可谓是一记重磅炸弹。
与今年3月发布的《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相比,新版本的规范条件更加严格。
对企业基础、生产条件、技术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总体而言,它提高了动力电池行业的门槛。
新版规范条件的出台引起了轩然大波。
业内人士讨论最多的无疑是80亿瓦时的产能要求(是上一版本要求的40倍)。
80亿瓦时对电池企业意味着什么?截至上半年,全球前十大电池制造商(主要是锂电池)中,排名第一的是日本松下。
上半年,松下产能仅为30亿瓦时,其三元锂电池主要供应特斯拉;位居第二的是比亚迪,上半年产能15亿瓦时;与比亚迪并列的宁德时代上半年产能达15亿瓦时。
即使建厂扩产,也只有比亚迪、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能够满足国内产能目标。
到今年年底,这三个电池制造商的产能预计分别为1亿瓦时、1亿瓦时和1亿瓦时。
如果要实现新版规范规定的80亿瓦时产能目标,意味着大部分中小电池企业将不得不清算。
严格条件加速行业标准整合。
工信部严格要求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国内剩余的电池企业中,产能超过10亿瓦时的企业寥寥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然有扩大生产的需要。
据中金证券测算,打造80亿瓦时产能,仅设备资金就需要超过40亿元。
这还不包括土地、厂房、流动资金等成本。
此外,新版规范条件中,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服务过程中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
近两年的产品应用情况。
”需要同时满足“80亿瓦时产能、两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基本要求的企业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大多数电池企业只能进行整合和收购。
该政策一旦实施,将极大便利大企业低成本收购中小企业,实现自身产能快速扩张;而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要么被资本整合,要么黯然被淘汰。
对于国家来说,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补贴板块规模有限,必须考虑多家企业,且分配给每家企业的资金有限;而如果形成行业规模效应,国家补贴几家龙头企业,不仅资源利用率更高,监管也更加高效便捷。
旨在促进本土企业与外资竞争,优胜劣汰,良币驱逐劣币,动力电池企业规模效应可期。
预计2018年新型锂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将提高一倍以上,达到Wh/kg,成本降低50%,达到0.6元/Wh;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将提高一倍,达到Wh/kg,成本将降低50%。
降低1倍至1.0元/Wh。
由于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30%~50%,随着动力电池成本下降,新能源汽车价格有望大幅下降。
事实上,新规范条件的出台,在今年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预计,到2019年,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将形成“2至3家产销量超过100亿瓦时、具备关键材料研发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
这一年即将结束。
按照目前国内企业的产销规模,政策落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同时也可以看出政策正在严格执行:新版规范性条件要求条件更加精准具体。
在动力电池的定义中,淘汰了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铅酸电池;生产条件方面,新增监测和一致性两项要求;在技??术能力方面,强调装备和研发能力。
此外,新版意见稿还有九大项,比旧版多了两项。
一是规范管理,二是补充规定。
这两项一经公布,实施的强制性要求和考核的技术指标就确定了。
虽然政策严格、要求更严格,但企业无需过度担心。
首先,该规范条件的具体实施时间尚未确定。
虽然仅限于2020年,但更有可能是在年底。
此外,新版意见稿还提出“规范性条件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修订”。
此外,新版动力电池规范条件尚未挂钩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具体参见工信部12月2日最新发布的第四批推广目录),给予动力电池企业有一个缓冲期。
至于未来是否挂钩,主要看明年政策实施的效果。
基于此,可以认为,国家制定如此严格的监管条件的主要目的是用强有力的行业标准倒逼动力电池行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兼并重组,建立本土龙头企业与国外竞争——投资企业,打破关键技术由外资垄断。
垄断和自主品牌已经沦为代工厂的格局。
总体而言,2020年是汽车产业政策大年; 2020年,车企将迎来第一轮考核。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0年,势必会起到承前启后的缓冲作用。
电池厂商能否在2020年交出优异的成绩单,取决于政策执行力度和市场接受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18
05-18
05-18
05-18
05-27
05-16
05-18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