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电3小时,新款卡宴将推出V8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
05-27
【综合报道】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生产纯电动汽车的合资项目获批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打破了外国车企在华合资的消息。
企业不能超过两家,这是20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的政策红线。
但这仅仅是开始。
6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统称《意见》)。
《意见》不仅重点优化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布局,包括严格控制现有汽车企业扩大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引导现有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等,这为外国车企在中国设立纯电动乘用车合资企业打开了大门。
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文件内容,新建中外合资企业投资项目及中外合资企业数量的核准仅适用于传统燃油汽车。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中外合资企业投资项目按照《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规定报批。
此前,江淮大众成立合资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被业界解读为大众汽车在华设立第三家合资公司的牌照。
但根据《意见》内容,设立合资纯电动汽车生产公司的投资项目可按照《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流程审批。
这意味着已经拥有两家合资企业的外国车企也可以在中国设立第三家合资纯电动汽车生产公司。
从汽车行业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信号。
从不再审批新增传统燃油车企业投资项目,到加强汽车产能监测预警,从推动僵尸车企退出市场,到对乘用车企业发放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政府引导从政策层面推动汽车市场向好、优化发展。
思路非常清晰。
但从企业层面来看,未来是否会出现新的纯电动乘用车合资热潮尚难预测。
政策红线被曲线打破。
事实上,在《意见》发布之前,“同一家外国公司可以建立两种或更少国产同类型产品(乘用车、商用车、摩托车)”的“合资”现行汽车产业政策已经开始2018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年本)的通知》,其中汽车相关投资项目审批调整为: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须符合以下条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含跨类别生产纯电动乘用车的现有汽车企业)项目由国务院投资部门批准;该文件于5月23日中国机动车技术服务中心发布的《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申请有关项目核准文件的调整说明》中披露。
该文件中,新增纯电动汽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含跨品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
现有汽车企业生产的汽车)已被列为单独类别,不再隶属于新建的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项目。
随后,6月12日,《意见》还披露,“新建中外合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投资项目按照《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规定审批”,外国车企在国内合资企业不得超过两家。
中国。
这20多年不变的政策红线开始正式被打破,纯电动汽车合资的大门正式打开。
“很多汽车产业政策都是根据当时的背景因素制定的,有的是为了吸引投资、开拓市场,有的是为了保护中国的汽车产业。
但现在政策信号越来越明显,那就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要放开一些政策,但在监管过程中要更加严格。
”一位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表示。
变化即将到来 这次政策变化被视为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纯电动汽车的新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因此发生变化。
首先首当其冲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将受到一定影响。
目前,《意见》对不同功率类型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有不同的管理规定。
《意见》明确燃料电池汽车投资项目按照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执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投资项目按照传统燃油汽车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执行投资项目。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石认为,这清楚地表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并不是未来应该明确鼓励的类型,而仅具有过渡产品的属性。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已经不可能通过合资的方式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了。
“这是中国再次加大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信号。
政府和相关部门再次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考虑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评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规将为纯电动汽车市场带来新的竞争环境。
随着纯电动汽车补贴退坡,纯电动汽车市场将进入市场化的完全竞争阶段。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一梯队仍然是投资和研发较早的自主品牌。
上海捷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璐曾表示,与一些合资、外资车企相比,中外双方在汽车领域已经可以“会头比技术”。
新能源。
一旦跨国公司与中国纯电动汽车企业合资,自主车企将面临新领域的挑战。
事实上,跨国车企中有一些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难以追赶的技术独立车企。
比如,在整车、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方面,跨国车企储备充足,能够生产出更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此外,跨国车企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成熟的营销网络。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的攻势随时可以发起。
“对于外国车企来说,建立新的合资企业仍然是一个需要重新考虑的过程。
特别是与中国公司建立新的合资企业可能会遭到现有的中国合资伙伴的反对。
上汽与奥迪的合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也有一些跨国车企,单纯利用现有的中外合资企业就可以应对,所以很难说这个政策变化会产生什么效果。
”上述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表示。
作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倒逼车企尽快摆脱对补贴的依赖,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已是大势所趋。
在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汽车企业只有接受变化、发挥创新作用,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27
05-18
05-17
05-16
05-27
05-27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