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拥抱”特斯拉电动车!私家车购买不抽奖
05-27
北京国际车展于5月4日正式落下帷幕,本届车展上,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参展商带来了台湾汽车,这也带来更多新趋势、新亮点。
技术方面,以新能源驱动力、智能驾驶技术为主流的新技术成为离我们最近的汽车新技术;在生产制造工艺方面,以铝合金、碳纤维为基础的新材料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制造方面,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在商业模式方面,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传统的汽车买卖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正在逐渐成熟,将极大地改变我们未来的购车和用车生活。
本文中,人民网汽车频道记者将带您了解今年车展上呈现的新能源技术、智能驾驶技术,以及即将给生产制造带来变革的轻量化材料。
车企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已成为大势所趋。
在历届车展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其实已经出现很长时间了,人们对它们已经不再陌生。
然而,在本届车展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迎来了集中爆发。
新能源汽车正在向更长的电池寿命和更轻的设计发展;而车载智能互联技术也突破了依赖手机。
在互联初期,不少车企在硬件方面推出了17英寸触摸屏、人机交互、车载信息娱乐等配置。
此外,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新型互联方式也成为今年新的产品方向。
本届车展共展出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多达35辆,产品类别涵盖轿车、SUV、MPV、客车、商用车等。
新能源汽车中,国内车企推出了三款,在数量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大幅超越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对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产生了积极作用。
中国品牌方面,东风乘用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中国主要品牌均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相关的未来规划。
东风集团携“全线资产”亮相本届车展。
旗下整车企业14家参展,包括13款动力总成车型和9款新能源汽车,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
多款动力总成展示东风集团全面进军新能源领域。
上汽集团带来了一款名为RX-5的概念车,这是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合作的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
据悉,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
上汽还表示,未来将积极布局新能源技术,在“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三大技术领域拥有相当的技术储备。
长安汽车此前基于锐程打造的自动驾驶汽车“排在第一位”。
它从重庆工厂一路自动驾驶到车展,完成了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
据了解,到2020年,长安汽车将推出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产品,显示出长安汽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决心。
此外,广汽集团声称将重点推出GA3S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GS4EV(纯电动汽车)和GS4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SUV)三款新能源车型;而北汽集团也在今年北京车展的展馆路上,推出了一款基于北汽EU的无人驾驶纯电动汽车进行远程控制;比亚迪甚至声称将全系列车辆全部转换为新能源。
除了中国品牌之外,大众集团还在车展前夕举办了大众汽车之夜,由其新任掌门人马蒂亚斯?马伦发表声明,未来将在中国生产多款SUV和新能源汽车;作为混合动力车型的领军者,丰田也表示将扎实推进混合动力的推广和普及,预计在2020年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的卡罗拉和雷凌。
如果中国品牌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愿景;那么以大众集团、丰田为代表的跨国巨头的计划,真实地表明,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或将迎来“小型化趋势”。
本届车展,国际零部件企业参展热情高涨,展示了智能驾驶、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应用技术、轻量化等方面的技术。
其他方面的最新技术和产品。
如紧凑型多功能摄像头、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可回收制动能量的动力总成系统、预碰撞安全系统、自动远光灯控制系统和自适应巡航系统等。
自动启停系统、清洁柴油技术、废气后处理系统、汽油机直喷系统、新型涡轮增压技术以及各种轻量化新材料和工艺已成为节能环保的有力工具。
另外,据人民日报汽车频道记者采访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车企正在利用轻量化材料改变汽车生产制造流程,用最直接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减少。
本次车展,奇瑞捷豹路虎带来了首款在中国生产的捷豹车型——奇瑞捷豹路虎XFL。
据悉,铝合金在汽车车身材料中的比例已达到75%。
与传统的钢制车身相比,铝合金车身更轻、更坚固。
除了奇瑞捷豹路虎XFL之外,今年车展上展出的日产IDS也大量采用了铝合金材料,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同时,也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
除了铝合金之外,碳纤维也越来越受到整车企业的认可。
与合金材料不同,碳纤维具有更好的强度,而且更轻。
另外,由于其物理特性,在碳化前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比钢铁和合金材料的应用更为广泛。
在本次车展上,一家名为康德集团的碳纤维材料公司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碳纤维技术。
除了车身覆盖件之外,由于碳纤维的透光率等特性,即使是全景天窗、平视显示器等合金材料无法胜任的部件,碳纤维也可以轻松控制,不仅减轻了车身的重量,车身,同时也使得减轻汽车内部的重量成为可能。
但无论是铝合金还是碳纤维,其制造成本均高于普通钢材。
除了降低成本,除了提高企业加工技术外,规模化生产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结语:新能源驱动力、丰富的电子传感元件和全新材料,在本届车展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不再只是过去的美好愿景。
许多汽车企业和零部件制造商正在给我们带来汽车各方面的改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27
05-18
05-18
05-27
05-18
05-18
05-18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