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买车时应重点关注选择皮卡的问题
05-16
【报告】以智能化、网联化为特征的汽车革命2.0时代,互联网、消费电子等领域科技巨头纷纷进军汽车行业规模化发展,有望成为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驱动力。
主力。
面对新形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车百智库研究院成立专题课题组,经过多方研究、咨询、讨论,形成了《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形成。
2月25日,该报告在百人论坛委员会媒体沟通会上正式发布。
报告深入研究我国汽车产业跨界整合的优势与挑战,探讨跨界新势力如何更好融入汽车产业链、整车企业应如何应对等重要问题到新的形势。
以下是该报告核心调查结果的摘要。
1、我国ICT领域优势产业跨界融合随着汽车产品形态和属性的变化,AI、5G、云计算、大数据等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技术,而这些技术恰好是我国的优势。
首先,我国积累了一批世界领先的ICT企业,其多年的技术和生态积累有望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力。
其次,新应用、新服务在我国的渗透速度非常快,国内科技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和适应当地消费者活跃、变化的需求。
三是我国新基建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能够更好支撑智能汽车新技术、新产品落地。
2、相似技术和生态培育能力成为新势力跨界的“切入点”。
正如手机走“交互创新-架构升级-生态发展”的路径一样,它已经从单一的通讯工具升级为全能的场景化工具。
汽车将复制手机的智能进化路径,从座舱人机交互的变革开始,叠加自动驾驶的浪潮。
它们正在从出行工具向下一代智能终端转变。
类似的架构迭代和交互技术,以及生态培育能力,成为跨界汽车领域新势力的起点。
3、跨界新势力“多路径”入局,赋能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
互联网、ICT等跨界新力量,基于汽车品牌已有的思维、技术、产品、业务优势,正在沿着汽车品牌的路线发展。
、汽车供应商、汽车制造商大规模进入汽车行业,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变革、转型升级。
首先,新汽车品牌正在加速汽车产品形态和出行方式的变革。
新品牌根据用户需求打造定制化产品和服务。
依托丰富的智能硬件生态、服务生态和大量数据积累,正在推动汽车产品形态和交通方式的进一步变革,加速汽车属性向移动第三空间的转变。
其次,新造车供应商正在加速智能网联汽车软硬件的迭代进程。
新供应商优势在于积累原有软件业务生态,积累现有精密硬件技术,利用软硬件协同能力带动车载软件、增量硬件、服务生态的落地,驱动智能汽车的迭代与进步。
第三,新造车企业推动汽车行业生产方式变革。
新造车厂商将原有的OEM生产经验和创新技术带入汽车制造领域,有助于推动汽车生产向高度专业化分工转型,跟上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迭代。
这些企业更了解客户需求,更有能力撬动资本,拥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积累和软件人才储备,拥有更灵活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不可忽视的汽车新力量。
资料来源:百人委智能网络研究院整理。
整车企业通过投资、合作、自研等方式应对行业新形势。
汽车产业新形势下,汽车消费市场发生代际变化,用户需求聚焦于愉悦。
,智能功能正在发生变化,汽车供应链正在向交叉协作演变,汽车销售模式更加直接面向消费者。
在此背景下,汽车厂商的自我调整“迫在眉睫”。
全球车企基于自身实力、发展形势和战略目标,正在通过投资、合作、自研等方式弥补能力不足,应对汽车行业新的变化和挑战。
首先是投资收购,比较适合销量和利润较高的龙头车企。
销量和营收较高的龙头车企往往会通过大规模的资本投资和收购来快速弥补智能网联新技术的不足,但也将面临成本压力和技术不达预期的挑战。
目前,不少国外领先车企选择这种方式,投资并购主要集中在电池、芯片、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等领域。
二是合作研发。
国内车企更加注重与本土科技公司的合作。
对于依赖数据和算法更新、需要不断迭代的技术领域,车企一般倾向于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以加速智能汽车的量产。
其中,自研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倾向于与单项或多项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合作,而自研能力相对较弱的车企则更倾向于与技术进行全面的合作研发公司技术能力雄厚。
国内车企与本土科技公司合作,开发适合当地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汽车产品,而国外车企立足全球,有更多选择,不受地域技术壁垒限制。
三是自主研发。
造车新势力大多采用全栈自研。
利润高、资金储备雄厚、研发能力有一定积累的传统车企往往选择自研核心技术以占据主动,而研发资源集中、效率高的造车新势力更倾向于全栈自我发展。
研究。
5、汽车产业跨境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最后,报告从政策角度、行业角度、企业角度提出了汽车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政策层面,建议借鉴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充分发挥我国在智能汽车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二是建立或完善汽车事后监管机制和汽车生产企业闲置产能退出机制,优化我国事前准入监管环境。
行业层面,建议整车企业与科技企业强强联手,共同加速产业创新升级,如共同打造共享研发制造平台,将个体优势转化为系统优势。
在企业层面,一是建议新势力利用资本或加入联盟,加速汽车产业资源整合,不断探索现有优势与汽车产业的融合方向;二是建议传统汽车企业完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发展模式。
在人才结构、销售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6
05-27
05-27
05-18
05-27
05-27
05-27
05-27
05-18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