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未来科技,宝马最新混合动力概念车登场
05-18
从201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开始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也就是从2016年左右开始,纯电动和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从概念向实物转变。
与此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中央政策推动下,各地也陆续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优惠政策。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再次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中国工业产品走出去十大重点产业之一。
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开始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长足的发展。
全球汽车产业平台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1辆,超过美国4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显然,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的爆发式增长,对于车企来说无疑是一片新蓝海。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2020年,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筹集资金投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项目。
长城汽车、江淮汽车、比亚迪汽车(微博)等几家中国主要品牌汽车公司已筹集至少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启动新能源汽车项目。
毫无疑问,未来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长足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将充斥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未来肯定是光明的。
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即将大发展,笔者不会持怀疑态度,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不过,俗话说,未雨绸缪。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光明并不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就会一帆风顺。
相反,随着市场逐渐繁荣,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
这里所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限于整车,还延伸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下游,即动力电池领域和电源管理系统。
我们先来看看动力电池领域。
事实上,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拆成几个部分来看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动力电池。
而新能源发展模式到底应该采用哪种发展模式,是我们一直在纠结的问题。
燃料电池技术和纯电动技术最终还是动力电池之争。
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提是动力电池领域必须拥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份额。
如果抛开燃料电池,看锂离子电池等高能量密度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门槛其实并不高,所以这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低门槛分散。
国家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
减少生产力低下的现状。
据《证券日报》此前报道,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导致电池企业产能供不应求。
各新能源汽车厂商几乎独立开展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生产和研发。
显然,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配套供应商企业还远未达到一定规模。
从目前国际主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供应商来看,韩国LG和日本松下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前者几乎占领了欧洲所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电池配套市场,而松下的So出名仍然依靠特斯拉的帮助。
此外,三菱重工等企业也占有相当大的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因此可以预见,在目前我国乘用车市场合资企业主导的模式下,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开始在国内生产纯电动车型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由于这些车型同时进入中国市场,难免会有国际配套电池供应商的影子。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目前相关政策法规并没有为零部件企业设立合资门槛,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由外资企业主导。
职业情况。
就动力电池本身而言,虽然进入门槛较低,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要求并不低,比如电池的轻量化、高能量密度,以及产业化和技术预研等。
车用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开发。
各方面都还远远不够。
除了动力电池之外,决定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总成和关键技术还包括电源管理系统的整车控制,其中包括充电过程、快充过程、电动行驶工况、混合动力行驶工况等。
从这方面来说,纯电动车型由于使用条件相对单一,其控制难度要低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与前者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还需要考虑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发动机给电动机充电以及两者的协同工作等额外工况。
同时,由于电动机驱动方式的存在,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变速箱的设计和保护功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围绕发动机的行驶启动、换挡冲击、表单模式切换等细节。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在内燃机驱动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在电动机驱动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反转,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增加相应的保护措施。
让我们更进一步。
从市场角度来看,仅依靠充电的纯电动汽车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成为主流,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无疑将作为新能源汽车长期存在。
在市场上。
那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车辆管理系统将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从目前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来看,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外包设计已成为主流。
可以预见,未来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架构将不可避免地基于集成电动系统。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果只有电池而没有电源管理系统,最多只能是产业链末端的底层产品等待被市场淘汰。
在自由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某个市场的繁荣并不等于特定地区产业的繁荣。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真正实现“走出去”战略,上游核心技术领域必须抓住机遇。
市场机会。
只有扩大核心技术的掌握,对整车集成、轻量化技术、高密度技术、动力管理系统等相关技术进行全面研发,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真正取得市场成功。
新能源时代弯道超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18
05-27
05-18
05-18
05-18
05-27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