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菲尼迪全新一代QX56谍照或将于4月亮相
05-18
来自世界另一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或将引发蝴蝶效应,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已起草了电动汽车市场准入政策,预计最快今年就能获批。
对此,中国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证实:“相关部委目前正在研究向非汽车制造企业发放电动汽车生产许可证的政策,预计今年年底前发放。
”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生产许可不再局限于传统汽车制造商,新玩家可能会像特斯拉一样,利用自己的专长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影响。
对此,专家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管顾问团组长、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原主任王秉刚表示:“适当放开生产条件,可以吸引互联网企业和部分零部件厂商进入电动汽车生产领域,将为这一领域带来新鲜血液,形成“鲶鱼效应”,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 “允许什么样的企业获得电动汽车生产资质,是这项政策的落实情况。
关键是,如果条件设置不合理,也可能会后患无穷。
”上述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代表负责人透露,“能够获批进入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的非汽车制造企业数量将极其有限,大概只有2到3家。
”意味着,像万向集团这样虎视眈眈新能源汽车制造的企业,将为争夺电动汽车生产资质而展开激烈竞争。
市场倒逼准入政策放宽。
对于电动汽车市场准入政策的起草,中国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这一政策已形成初步文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市场准入政策。
”信息技术正在讨论,预计今年内会正式启动”,如果一些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甚至一些IT企业进入电动汽车生产领域,将会注入新鲜血液。
这个领域,比如一些新的汽车制造概念等,将打破此前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打造电动汽车的固有思维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
”王秉刚说道。
根据相关规划,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市场。
在这种市场预期下,除了国内车企不断推出新能源车型外,各大跨国汽车巨头也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布局。
其中,宝马集团在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之诺首款电动汽车推出租赁模式后,宝马i3电动汽车将于今年9月正式在中国市场销售;戴姆勒与比亚迪在华合资企业生产的腾势电动汽车也将于今年9月正式上市;日产电动汽车聆风的国产车型东风日产晨风也计划于9月上市。
此外,一直致力于推动混合动力车型发展的丰田多次表示,其电动汽车技术已储备多年,将适时引入中国市场。
各大跨国汽车巨头的不断发力,让中国汽车厂商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对于非传统汽车企业来说,获得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非常重要,这项政策能够得到批准非常重要。
近年来,全球各大汽车集团都在大力推广电动汽车产品,加速电动汽车产品的推广。
”中国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国企业要想保持“主场”优势,今年将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关键。
特斯拉的“鲶鱼效应” 将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后,政府一直在寻找创新发展之道。
上述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中心一直专注于电动汽车产业政策的研究,同时也对非汽车企业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
电动汽车领域。
”王秉刚也坦言:“这个政策已经在不同场合讨论过很多次了,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随后,相关政府部门考虑利用外部力量刺激行业发展,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我们的传统。
汽车制造企业受制于思维惯性、对技术路径和现有资产的依赖,难以调动动力。
政府需要创造一个鼓励竞争的环境,利用竞争来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我们也在讨论能否引进一两匹“黑马”来调动企业活力,搅动(新能源汽车)池子里的水。
起床。
”今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座谈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
正当相关部门酝酿新能源汽车新商业模式时,特斯拉的“蝴蝶”已然在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掀起波澜。
这家来自美国硅谷的电动汽车制造公司不同于传统的造车理念。
它以“一切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来造车。
同时,也颠覆了依赖经销商的传统汽车。
销售模式采用直销。
进入中国市场后,特斯拉首次公开了进口汽车的价格结构,这给不少进口汽车销售企业带来了压力。
近日,特斯拉宣布将公开自己的技术专利,再次引发业界热议。
业内人士认为,特斯拉的诸多创新造车理念和商业模式吸引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关注,加速了他们对这个行业的了解。
同时,它们也扰乱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这正是中国政府所预期的“鲶鱼效应”。
在此效应下,传闻已久的向非汽车制造企业发放电动汽车生产许可证的政策终于有机会实现实质性突破。
万向集团成“种子选手” 如果非汽车企业获得电动汽车生产许可证的政策能顺利出台,未来可能会出现“中国特斯拉”。
对于一些渴望冒险的公司来说,这将是一个重大好处。
不过,“中国特斯拉”的候选人不会太多。
中国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能够获批进入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的非汽车制造企业数量将极其有限,大概只有2-3家。
” “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非汽车制造商进入电动汽车领域,汽车企业必须大量投入研发,掌握制造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机、电控、电池等。
这些公司还必须拥有雄厚的财务基础并且真正想要生产电动汽车。
中国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综合以上条件,国内企业中最值得关注的“种子选手”就是万向集团。
近年来,万向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动作频频。
继收购美国电池制造商A和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克之后,万向集团还与通用汽车、宝马、奔驰、福特等具有新能源汽车制造能力的企业建立了供应商配套关系。
一些来自IT行业的公司也跃跃欲试,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中国车联网大会上,小米手机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曾高调表示,小米正在偷偷尝试。
与知名车企合作开发小米纯电动汽车,预计最快今年实现量产。
此外,新能源锂电池生产企业山东海霸集团也有意投资研发和生产。
电动汽车。
王秉刚表示:“非汽车厂商进入电动汽车领域时,有关部门要严格设定进入条件,谨防那些已经获得电动汽车生产资质但不生产电动汽车,却出售生产资质,或者冒充电动汽车的企业。
”生产电动汽车。
北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电动汽车的生产需要在汽车制造领域有一定的积累,这是保证汽车安全可靠的重要条件。
准入条件是目前还处于讨论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出台的政策不仅会更加细化、全面,而且准入门槛也会更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18
05-27
05-18
05-27
05-27
05-18
05-27
05-18
05-16
05-18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