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企业销量过万,理想优势明显,新势力5月销量出炉
05-27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
前三季度产销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
其中,9月份产量同比增长7倍以上,四季度将实现快速增长。
显然,各项利好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而,狂欢的喜悦之中,也隐藏着隐忧。
政策红利刺激 今年以来,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中央部门相继出台新一轮新能源政策汽车补贴政策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特别是7月份以来,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支持政策和红利刺激政策不断出台,购置税减免、公务用车使用新能源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密集出台,这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层面已进入黄金发展期。
7月1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 8月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 8月29日,工信部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 10月29日,工信部再次发文《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0多个省市实施了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
8月25日,西安出台新能源汽车一揽子优惠政策。
除落实国家要求的14项支持政策外,还指定了18项地方政策和3项保障措施; 9月24日,太原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启动。
在国家和省补贴的基础上,每辆纯电动乘用车额外补贴2万元,燃油车更换为纯电动汽车的,再给予1万元奖励; 10月9日,湖南省政府宣布,除扩大补贴范围外,还对原长株潭示范城市群中的11个市州增加补贴; 10月14日,杭州市政府网站还公布《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暂行办法》,纯电动乘用车补贴3万元,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补贴2万元。
显然,随着近期“红利政策”的不断出台,似乎预示着新能源汽车正在迎来广阔的快速发展空间。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预计明年发布。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优势。
随着进一步扶持政策和细则的陆续公布,必将引发市场新一轮的增长,市场将进入更快的发展轨道。
需克服的制约因素 虽然国内新能源汽车在新一轮政策的推动下,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成绩,但除对新能源汽车实行“国家补贴+地方配套补贴”的城市外,新能源汽车目前销售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据了解,纯电动汽车目前享受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但取消补贴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仍然较高。
比如比亚迪E6可以享受11.4万元的补贴,取消补贴后的售价为14万至25万元,与目前国内自主品牌燃油车的售价相比,仍缺乏竞争优势。
此外,消费者对享受政府大量补贴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接受度也远低于油电混合汽车。
这种对比值得关注。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地方保护严重、消费习惯培养不够、购买成本过高。
目前,纯电动汽车主要应用于公交车、出租车等政府公共领域。
私营部门消费占比较小。
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缺乏了解,不愿意轻易尝试新事物。
此外,一系列刺激补贴政策能否长期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补贴政策只能起到短期效果,应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汽车技术提升和配套设施建设的问题。
这样一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好,性能比传统燃油车好,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也能跟上。
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新能源汽车自然会获得认可。
对于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业内普遍认为是受到9月份实施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的刺激。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是否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情况不容乐观。
毕竟,产业发展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配套充电设施等诸多问题。
新能源汽车要快速健康发展,中央还需要从宏观层面出台更加有效的措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现状,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措施建设。
警惕“产能冲动” 近期,面对政府各项激励政策的诱惑,地方政府和各级汽车厂商纷纷建厂,计划增加新能源汽车产能。
每个人都想要一块这样的“美味蛋糕”。
但国家设定的国家目标是,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1万辆。
据各地政府和各大车企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家新能源汽车产能计划已达万辆,远远超过目前的产销量水平和国家总体规划。
“产能热潮”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盲目扩大生产可能会牺牲产品质量;其次,“产能冲动”也可能“滋生”新一轮产能过剩。
无论结果如何,都将付出牺牲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沉重代价。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如果一味扩大生产,零部件供应商资质参差不齐,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这样的产品肯定会失去市场。
产能过剩对企业的“破坏力”不言而喻,从亏损到关停。
这也给车企和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其中很多企业并不具备研发能力或掌握核心技术。
一些地方借用新能源汽车项目,寻求整车生产资质。
既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如今,很多人一提到新能源,就如狼群见肉扑上来。
这是因为他们还不够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充满困难和挑战。
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地涌入,不仅浪费金钱、物力和时间,还可能导致人群走上歧途。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对此感到担忧。
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投资难度高于传统汽车行业。
企业和地方政府必须谨慎行事,顾全大局,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要从管理、环保等方面严格把控,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准入门槛,防止产能过剩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18
05-27
05-27
05-18
05-27
05-16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