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辆斑马纹新能源汽车明年将在南京上路
05-27
【报道】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汽车传动与驱动技术研讨会7月8日在上海召开开幕式上,吉利汽车集团高管、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SCP)主席王瑞平在论坛上表示,在碳达峰国家环保战略和碳中和的背景下,传统出行动力将未来10-15年有必要。
向电动化转型升级,吉利第二代混合动力系统GHS2.0即将推出,燃油节省率可达35%至40%。
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在“碳中和”这样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体制变革背景下,汽车产业正在迈向全面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中国也正在踏上从汽车大国转型的新征程。
国家迈向汽车强国。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愿景规划,到今年,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各占50%,其中节能汽车中,混合动力汽车将占%。
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实现全面电气化改造的目标。
王瑞平首先分析了行业的双碳现状。
近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近三倍。
从上世纪60年代,每年1亿吨增加到1亿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超过1亿吨。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快速增加带来了全球环境的变化。
环境温度迅速升高,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因此,我国将碳中和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强调要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推动低碳技术突破。
为了逐步减少我们的排放,逐步增加我们的绿色能源,我们最终将实现碳中和。
从我国碳排放行业分布来看,数据显示,交通相关行业约占9%,其中电力占比最大,达到40%。
特别是我国目前火电占比高达70%,煤电为主,占66.5%。
其中,日本实现了75%火电,但煤电只有30%左右,欧洲火电只有45%,清洁能源较多。
可见,在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下,混合动力、电动化、清洁燃料等多元化路线的发展更有利于实际节能减排。
我国汽车保有量增加了一倍多,减少汽车排放的任务十分艰巨。
据IHS预测,到2020年,内燃机仍将占车辆的70%。
因此,降低油耗、提高动力效率、燃油车电动化是碳达峰的重点举措。
减少燃油汽车排放,必须加快推进电动化和能效技术。
也就是说,市场上的主流燃油车必须按照目前既定的目标不断优化,向混合动力转型。
只有实现2.0技术路线,才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为了实现最终的碳中和,必须深入研究推广清洁合成染料技术,也称为E-FUELS。
首先,可利用可再生电力和生物质来制备低碳、可再生的绿色甲醇。
制备这种燃料的过程并未投入生产。
它不是释放二氧化碳,而是吸收二氧化碳。
这种燃料是一种绿色燃料。
例如,甲醇就是这样一种绿色燃料,易于储存和运输。
它是一种液体阳光。
从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来看,甲醇作为替代燃料,也是一种战略燃料。
王瑞平表示,目前,除纯电动汽车企业外,今年以来整个行业CAFE负分非常严重,高达10000分。
燃油车能源的电动化改造已经刻不容缓,很多企业已经面临着如何解决负分的问题。
一方面是节能汽车驱动。
另一方面,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在同步开发电动汽车,或者包括插电式汽车在内的应用深度电动化技术的汽车,以应对新的双积分要求。
在能源清洁和提高燃油效率的紧迫环境下,我们现在必须加快进度。
这也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键路径。
2018年中国客运机队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达到71.6亿吨,这个指标相当高。
在实现碳中和之前,还有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克服。
随着保有量的增加,当前政策情景下排放增速预计为9%。
如果不采取减碳措施,增长将持续下去,不可能达到峰值。
在低碳场景下,按照技术路线图2.0指出的技术路径,每年可以减少19%的碳排放,这意味着碳达峰实际上有可能提前实现。
王瑞平认为,采用低碳技术,特别是电网清洁和燃油效率提升,是减少中国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关键路径。
实施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也刻不容缓。
这也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一步。
唯一的出路。
吉利动力总成双碳的具体举措是基于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思考,从燃料循环和整车循环两个维度开展工作。
在燃料循环方面,未来发展分为蓝色吉利行动一和蓝色吉利行动二。
行动一以智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为主,行动二以智能纯电动汽车为主。
这两种技术路线在今天和未来都可以互补。
吉利动力总成遵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的方向,两条腿走路。
从目前动力总成发展来看,以纯电动为主,同时燃油技术方向也重点在节能和新能源领域的改进。
能源技术也要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型,动力总成也要向高效化、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吉利的产品将聚焦电动化。
现在混合动力的发展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主要技术方向,也是节能减排比较有效的技术路径。
聚焦电动化可以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同步发展。
电动化和电动化的技术是共通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动力成果的互补技术共享。
这不是矛盾或冲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概念。
为什么混合动力系统能够提高电力系统效率?混合动力大部分工作在高效区,避免了以往内燃机低速运转的低效情况。
这给了发动机更好地提高系统效率的空间。
在不考虑低速的情况下,预计可以提升5%。
牺牲部分整体功率来专注于提高效率,结果提高了 5%。
此外,让发动机在WLTC循环期间工作在高效区,可以提高系统整体效率20-25%。
通过能量回收,系统效率可再提高10%。
以一辆1.7吨级SUV的实测数据为例,一个WLTC循环的总需求量从6万多千焦耳降低到了1000千焦耳,这意味着节油率可达35-40%。
根据这套技术路线可以看出,混合动力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王瑞平透露,吉利第一代混合动力产品GHS1.0已于2018年推出,并出口欧洲。
第二代产品即将推出,节油效率达到35%~40%以上。
对于即将推出的GHS2.0混合动力系统,根据理想的混合动力平台配置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对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离合器等提出了系统化、理想化的要求,使得每一个部件都混合动力的综合性能提高和优化效率,将整个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效果。
在充分发挥混合动力和电动优势的基础上,双方在零部件上具有共性。
混合动力和电动可以开发公共电气产品,但结构不同,但技术是相通的,可以同时支持混合动力。
以及电力技术的发展。
此外,2.0高效动力技术通过内燃机的高效率,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从而能够很好地实现动力的电气化和控制的智能化。
对于全新一代吉利1.0的开发,也着力通过智能高效燃烧系统等关键技术来提升高热效率。
吉利还致力于开发专门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下一代高效发动机技术,并已在试验台上实现了 51% 的指示热效率。
,将为下一代高效混合动力发动机提供良好的基础,并为碳达峰年前做好技术流程的准备。
王瑞平表示,电气化推动了燃油技术的智能化,让智能化变得简单可行。
从这个模块就可以看到控制系统,它是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模块。
该控制系统的模块实际上涵盖了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全功能模块。
我们可以看到左边是燃油车,右边是混合动力控制模块,中间绿色部分是纯电动控制策略。
纯电动控制策略集成在整个混合动力、发动机和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之间。
我们把中间的这些模块取出来,就构成了电动汽车的控制系统。
既然混合动力已经准备好了,电动汽车也可以同时实现。
吉利新一代混合动力平台架构也实现了进一步的智能控制,让汽车新四化和FOTA成为可能,也让燃油、油电混合动力跟上整车的发展。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重要的话题。
为此,吉利思考了动力与控制一体化的概念,将各种动力控制单元集成到一个模块中,通过T-BOX实现智能安全管理,实现机车互联,同时完善和优化各种控制的程序和应用软硬件。
与整车融为一体。
电气化还使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实现智能连接和网络化。
这样,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融合GPS信息和人、车、路的多目标优化,将导航大数据和实时交通信息融入到电控系统中,与智能路况相结合。
能源管理和发动机稳态技术,实现最佳节能效果,提高行驶性能和可靠性。
在践行高效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同时,吉利一直在探索清洁燃料E-FUELS应用技术,实现碳中和。
王瑞平表示,经过多年的公关,已经解决了甲醇在内燃机上应用的技术问题。
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实现甲醇汽车产业量产的企业,也是唯一一家将甲醇在汽车上的使用产业化的企业。
大规模生产的。
国六甲醇车型上市后,混合动力车型也将使用甲醇,进一步降低酒精消耗。
在E-FUELS技术的应用方面,吉利还开展了高效氢发动机的研究,利用其在内燃技术方面的强大工业技术,探索内燃技术、电动化、绿色燃料E的新型碳中和出行解决方案。
-燃料。
电力规划按照技术路线图2.0的减排要求进行。
测算显示,到今年,公司平均油耗将达到4.6升,电动汽车占比将达到40%,包括微混合在内的混合动力将达到60%,碳排放量将比上年减少近20% 。
%,到年公司平均油耗将达到3.2升,电动化将达到40%,混合动力将达到45%,碳排放量将比去年减少近50%。
王瑞平认为,未来的能源结构将由电能、氢能、电子燃料、生物燃料等多种清洁能源载体构成。
将这些能源与各种形式的电气化应用相结合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有效的关键路径。
同时,在汽车循环方面,吉利初步设想,首先要围绕循环经济战略,从原材料入手,更好地回收利用,最大程度地消除浪费。
为回收而设计的零件应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价值并延长其使用寿命,这样才能产生回收和经济效益。
同时,发现产品和技术的潜力,通过优化现有业务产品推出新产品,从材料、零部件和汽车应用中创造商业价值。
同时,还必须要求零部件供应商从零部件制造过程开始,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落实减排目标,确保生产的每一辆车都满足目标要求。
此外,吉利还计划通过扩大绿色材料应用、材料循环利用、工艺优化等措施,挑战随着产品增加而不断减少碳排放的问题。
王瑞平号召大家抓住国家推行双碳的机遇,化挑战为机遇,让行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吉利将继续与同行合作共赢,为绿色出行、环保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16
05-27
05-18
05-17
05-18
05-27
05-18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