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斯拉汽车或在中国建超级电池工厂
05-27
【E易懂】从纯电动汽车出现的那一刻起,或许续航里程就成为了决定其性能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续航里程的提升大部分与动力电池密切相关。
但目前来说,提高续航时首先想到的只是将电池组做大、上限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将是成本上升、车辆质量更高、风险因素也更高。
至于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的发展,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已经处于瓶颈阶段。
如何在不依赖电池技术发展的情况下,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航效率,成为另一条发展途径。
路。
那么,路在哪里呢?纯电动汽车的主要诟病一直是车辆效率低于传统燃油汽车。
充电速度慢、充电设施不完善,让一些纯电动车车主产生了“里程焦虑”。
尤其是近两年,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多,充电桩数量也大幅增加。
但最终车桩比不降反升。
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车桩比”为2.9:1(保有量车辆1万辆,充电桩数量1000个)。
2017年,车桩比为3:1,不降反升。
结果就是排队时间比充电时间还要长。
毕竟燃油车已经普及发展了一百年了。
燃油喷射的快速性和加油站的广泛建设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这也是广大车主最能习惯和接受的。
那么说到这里,假设有一天充电速度能够与加油速度相媲美,这能治愈“里程焦虑”吗?我想大部分答案都会同意这个说法,而治疗“病”的药就是——V高于平台。
电流和电压,哪个是提高充电功率的最佳条件?说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如何提高充电速度?我们知道,提高充电速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充电功率,而提高充电功率就必须伸手去抓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
看一组公式:功率(P)=电流(I) 首先我们来说说增加充电电流。
从目前市面上的快充技术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电流为主。
例如特斯拉就采用了基于V DC快充的低压大电流路线。
其中,V2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流为A,最大功率为kW,而V3超快充的最大输出电流接近A,最大充电功率可达kW。
虽然不可否认,增加电流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但大量电流的影响对车身结构、热管理和BMS系统提出了很高的挑战。
首先,采用大电流,即提高充电倍率,必然会产生较高的热损耗。
当电流通过连接器、电缆、母线和其他部件时,电阻器将不可避免地发热。
因此,在设计车辆系统时,如果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过热,则在设计导电部件和确定尺寸时需要考虑这些热损失,以避免出现过载、过热或充电电流受控降额等问题。
此外,通过增加电流来提高充电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限流电流一般定义为A,可达到的功率约为kWV。
特斯拉的V3 KW下,电流已经很大了,采用的是水冷。
采用冷却方案后,充电时间仍需要30分钟左右。
因此,如果想要避免增大电流带来的发热问题,就只能采用另一种方法,那就是提高充电电压。
一般来说,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都是基于电压平台打造的。
但由于动力来源的差异,燃油车和电动车的电压平台有较大差异。
其中,燃油汽车的动力来源来自内燃机,车用电器对输出功率要求不高,低压平台即可满足。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是电机和电池,需要较大的输入/输出功率。
汽车内的电压平台通常高于燃油车。
纯电动乘用车的电压通常在V之间,如果将纯电动汽车现有的V电压平台提高到V电压,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将增加一倍,从而缩短充电时间。
此外,目前的纯电动乘用车普遍采用V左右的电池系统,相应的电机、配件、高压电缆也都是同一电压等级。
如果系统电压提高,这意味着在相同功率需求下电流可以降低。
减半,整个系统的损耗减少,热量减少,并且重量进一步减轻,节省空间等,对车辆的性能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焦耳定律,在高压系统中,电流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功率损耗,提高了效率。
如果电流保持不变,汽车的电机驱动效率就会提高,从而增加续航里程,降低电池成本。
采用高压方式,可有效减小高压线束厚度,从而减轻重量,节省安装空间。
简单来说,要实现5-10分钟的快速充电,获得加油的“快感”,充电功率必须提升到kW以上,所以V高压平台必不可少。
这里有人可能会问,V高压平台兼容什么样的快充桩呢?事实上,V高压平台是指车辆高压电气系统的电压范围达到V,取中间值V。
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V高压平台与我们平时使用的快充无关,因为依赖大电流模式的车辆其电池的充电速率较高,因此可以允许更大的充电电流。
电源充电。
但V高压平台就像是为整车奠定了基础。
例如,当纯电动汽车想要实现kW级的充电功率时,V理论只需要A的电流,但如果换成V平台,则需要A的电流,而这对于乘用车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
实现V高压平台有哪些难点?可见V高压平台对于车辆来说有很多好处,这也是主机厂未来所追求的。
但如果开发V高压平台,必然对车辆整体系统部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条件。
因此,如果整车部件选择全V电气架构,意味着所有部件都必须支持如此高的电压,这对三电技术和功率器件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电池组来说,调整串并联的电芯数量可以适应电压,但难点在于如何保证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过高的充电电压或电流会降低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稳定性,增加电池副反应,导致负极表面锂析出。
就电力驱动系统而言,电压的提高将对绝缘能力、耐压等级和爬电距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对电气元件的设计和成本产生影响。
碳化硅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电压性和稳定性。
其具有性能好、频率比硅基IGBT更好、体积小等优点,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主流动力电池组已经可以支持2C充电速率。
通过电解液添加剂、各向同性石墨、石墨烯等材料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池材料的导电率,改善三元材料在高电压下的性能。
稳定。
然而,这些解决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如果想要实现4C甚至6C充电速率的超快充电,就需要在电池材料和高控制精度的BMS方面实现突破。
还有,要实现V高压平台充电,充电桩至少需要有V的额定电压能力。
目前市场上的V、V充电桩确实比较低。
后来统计发现,V0V充电桩整体覆盖率为26%。
因此,有必要加大高压充电桩的普及力度,实现V高压平台的正常发展。
此外,要实现整车V高压平台的电气架构,还不可或缺一个关键模块——功率开关。
在此之前,硅基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功率开关大多使用在公共V电压平台上。
但到了V高压平台,由于其承压能力有限,就需要使用碳化硅SIC(碳化SIC)。
硅功率半导体)作为控制开关。
但该开关由于工艺难度较高,产能不足。
目前价格非常高,是IGBT的4到6倍。
而且,能掌握器件生产技术的,都是意法半导体、博世、英飞凌、罗姆等国际公司掌握的。
国内只有比亚迪能掌握,所以进口需求量很大。
写在最后:虽然V高压平台对于提升纯电动汽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需要整车厂重新设计和开发整车零部件和电气架构,以及充电网络的规划。
还需要普及更多的高压充电桩,所以是可以想象的。
最终实现“嘉嘉V”还需要时间。
不过,我们可以相信的是,V高压平台的出现能够更好地改变我们对于纯电动汽车的驾驶习惯,就像手机快充技术让我们疏远充电宝一样。
未来当它真正普及的时候,也许那就是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
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18
05-27
05-27
05-27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