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与福田汽车签约交付首批纯电动公交车
05-27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2016年启动“十城千辆”示范工程以来,截至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突破35万辆汽车。
从政府到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不断加深。
尤其是2009年,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大量支持政策,被业界称为新能源汽车元年。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政策也需要相应改变。
1、汽车产业准入政策面临改革。
我国目前的汽车行业是典型的事前监管。
美国、欧洲等汽车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事后监管机制,这意味着行业的准入大门是敞开的,但进入后需要严格控制。
政府不能长期监管企业,但因为有监管规定,企业必须保证自律才能生存。
大众“柴油门”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违反监管规定的公司将面临严厉处罚。
我国制造业中,汽车是为数不多仍保留严格准入的领域之一,行业准入政策的改变已提上日程。
一、准入突破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基于计划经济时代,事前监管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选择。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制度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建立事中事后监管的条件已经成熟。
传统的准入门槛管理制度不适应时代的进步,反而会抑制创新。
汽车产业准入的变化也是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需要。
因此,如何改进和加强监管已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2、准入突破的切入点是新能源汽车。
立即开放汽车行业准入。
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增量部分,其开放对原有结构影响较小,容易被行业接受。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足1个百分点。
政府无法掌握足够的车辆数据和运营数据,无法进行监管。
随着市场成熟度的加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也积累到一定量。
基于这些数据,政府可以实现有效监管并放宽准入条件。
就是这样。
3、汽车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应成为常态。
当汽车行业准入开放成为常态,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将更加顺畅、更加容易。
目前,跨国企业,例如IT技术相关企业,呼声最高的就是进入汽车行业。
此类企业的创新基因与技术结合后,将给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当汽车行业引入新进入者时,将大大加速汽车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类似于摩尔定律描述的那样,一年半的时间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
有的企业会进入,有的企业会退出。
结构调整将明显加速,车企生死存亡将成为常态。
二、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1、产业支持政策由财政补贴转向普惠性、规模化补贴。
它不再可持续。
财政直接补贴给行业带来的漏洞和不公平,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破坏可能是巨大的。
因此,下一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需要从财政补贴转向普惠型。
所谓普惠型,就是对所有行业一视同仁,以税收政策为主,取代现有的财政补贴。
当新能源汽车产业导入期结束后,需要从直接财政补贴转向普惠性税收优惠。
2、积分交易机制可以弥补财政补贴下降造成的激励作用减弱。
仅仅依靠包容性的支持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机制来提供支持。
例如积分交易系统。
这项政策的核心是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来源于燃油汽车。
这项政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被称为零排放政策。
1分就是美元,积分可以交易。
例如,特斯拉积分的 40% 可以交易给丰田。
这种交易机制目前看来还是比较公平的。
纯电动汽车因其零排放而受到支持,而燃油汽车则需要为排放付费。
不同的是,积分交易是市场机制,以市场为主导;而财政补贴是财政手段,是政府主导的。
这种车辆间交叉补贴的方式比财政补贴更加透明、公平。
3、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必须与电力改革结合起来。
基础设施领域尽快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支撑现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最重要方面。
基础设施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与当前的电网改革相结合。
今年6月公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核心是售电主体多元化,可以催生更多新型基建运营商,实现基建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电动汽车发展初期,建立四部委推动机制时并未将电网、交通部门考虑在内。
下一步是改变目前的四部委机制,将电网、交通、建设等部门纳入其中。
以美国为例。
美国没有工业管理部门。
美国的车辆由交通部管理。
由于属于同一部门,车辆的管理和使用是协调的。
目前,我国的多部协调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门之间的利益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该从使用的角度出发,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这样管理和应用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及定位调整 1、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是改善环境、调整能源结构。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环境。
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其实可以采取多种技术路线来改善环境,而不需要专注于具体的技术和路径。
通过改善环境措施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这些外部性的目标应该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考虑,而不是纯粹的产业目标。
2、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跨界创新的突破口。
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大型综合产业。
但传统汽车行业受制于现有的技术壁垒、技术沉淀和成本沉淀,转型难度很大。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很容易与新理念、新技术相结合,比如与IT技术作为载体融合,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
因此,新能源汽车是一个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产业。
燃油汽车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系统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和技术语言。
这两个体系的碰撞,必然造成汽车产业的分裂。
此次拆分是汽车行业创新的突破。
5、打破地方保护 从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实践来看,虽然很多企业受益于当地政府的支持或政策优惠,但其在其他地区的发展也会受到类似地方保护的阻碍。
地方保护对于大企业的成长非常不利。
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打破地方保护。
应该更加注重对地方外部性指标的考核,比如强化环保指标、评估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这样地方政府也有动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不仅仅是完成产业任务。
6.加快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
电动汽车进入市场驱动阶段,商业创新是关键,商业模式创新从政策角度应该具有包容性。
汽车企业应积极参与商业模式创新。
在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新模式需要对汽车和电力都有深入的了解。
新能源汽车是跨技术、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品。
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参与主体变得多元化,包括能源公司、汽车公司、充电设施公司、通信公司以及一些跨国资本。
。
有这么多主体的参与,他们推动的商业模式变革也带有IT味道,就是在短周期内升级,否则就会被淘汰。
随着基础设施、汽车制造、汽车销售、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变革,而这种变革超越了制造思维、超越了制造。
行业对创新速度的判断。
因此,技术决定商业模式创新的节奏,技术变革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
除了汽车技术之外,这项技术还来自外部的颠覆性通信技术、跨界技术等。
汽车企业还必须充分理解技术与商业模式之间的逻辑关系。
只有看透这些逻辑关系,商业模式才能可持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16
05-18
05-18
05-18
05-18
05-18
05-18
05-27
05-27
05-18
最新文章
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两个机会不容错过
续航300公里的比亚迪秦EV电动版或将于3月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1个月自主品牌出口下降9.3%
蜂巢能源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已投产,探路者车规级AI动力电池工厂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e-tron正式亮相,续航400公里,明年进入中国
2024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球分离器使用量将达到3.4亿平方米
极氪汽车重启美股IPO,目标估值51.3亿美元
江淮iEV6S消息曝光 将于今年4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