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特异展示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概念轮胎
05-27
2020年1月15日,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强论坛()以“发展新格局与汽车产业转型”拉开帷幕。
会议将于1月15日至17日举行。
大会主题将围绕“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转型”。
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将举办2场高层论坛和7场主题论坛。
2019年1月16日,在高层论坛活动现场,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就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谈了几点看法: 第一方面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技术。
创新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着关键支撑和引领作用。
回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里程,我们从无到有,逐步成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刚才万钢副总统和同志都是内行,也是这方面的带头人,他们都详细阐述了。
近十几年来,经过政策引导、市场引领、技术进步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诞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及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特别是过去一年,在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扭转下滑趋势,逆势上扬。
我就坐在那里看欧阳明高的材料,那叫“惊心动魄,曲折离奇,大喜过望”。
这是如何形容今年的。
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分别达到6000辆和7000辆,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今年以来,科技部立项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顶层设计,设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个垂直,电池、电机、电动汽车三个垂直。
“三纵三横”的总体研发布局是横向的。
“十一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开始聚焦重点问题。
国家将新能源汽车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十城千辆”工程,开始围绕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总书记谈到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二是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
是以技术作为逻辑起点,还是解决产业链上的问题,是两个维度。
“十二五”期间,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共同攻关的组织模式。
基于创新链培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进入“十三五”,我们确立纯电动驱动战略,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技术水平。
单颗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Wh/kg,同比增长5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本降至0.8元/Wh,新结构电池已产业化;驱动电机功率密度达到4.9千瓦/公斤,同比增长96%,成本降至元/千瓦以下,相当于国外先进水平; IGBT、稀土永磁材料、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等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断提升,主流车型达到公里甚至更高续航里程,支撑了数百万辆纯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汽车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达到4.2千瓦/升,石墨双极板电堆寿命达到12000小时,实现千辆级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汽车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控制执行技术等智能网络技术取得突破。
,支撑L2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广泛应用,形成L3级量产车型的开发能力,实现L4级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场景的示范应用。
实践证明,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赛道的选择是明智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超前谋划布局,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尊重科研规律、产业规律、市场规律,组织产学研用各方力量进行斗争;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组织者作用,从力量组织、政策引导、市场监管等方面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我们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链发展带动产业链形成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
二是准确把握技术创新大势,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布局新赛道、新制高点。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形态格局正在深刻调整重塑。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欧、美、日韩等世界主要汽车强国已将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顶层布局和投入,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行业。
国家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各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侧重点不同,但都以更绿色、更低成本、更便捷、更安全、更智能为发展目标。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与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相交叉。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赋能技术快速发展,与传统汽车技术融合不断深化,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正在构建。
碳纤维、镁/铝合金等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汽车轻量化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促进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能能源和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高安全、高比能、长寿命、低成本的动力电池、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将推动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普及。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从功能性硬件产品向软件定义、数据驱动、泛在连接的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分布式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演进,成为交通网络化、信息化的实现网络、能源三网融合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凭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以及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投身汽车制造新赛道。
汽车行业竞争格局面临洗牌。
传统车企如果不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很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从根本上讲,无论是传统模式还是新造车企业,只有张开双臂拥抱技术创新,才能在新的竞争赛道中占据领先地位,赢得未来。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在某些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但也面临着极其激烈的竞争。
随着欧美日韩汽车巨头加速电动化转型,他们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和品牌优势,正在迎头赶上甚至追赶。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一些基础问题和底层技术还没有被充分认识,能够提升性能的前沿技术成果并不多。
二是行业瓶颈突出。
电动汽车冬季性能有限、车辆安全、缺乏大功率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瓶颈,严重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竞争力和产业发展。
三是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明显。
车规级芯片、车控操作系统、测试验证设备等严重依赖国外。
四是缺乏应用验证平台、条件和场景。
一些关键技术突破后,很难在高度商业化、规模化的汽车市场中快速落地。
要认真研究解决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前瞻性规划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突破具有市场规模效应,并取得领先。
要想继续保持发展优势,就不能在汽车产业新一轮深度调整变革中早起、晚起、落后。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格局、新理念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对于“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我们的总体考虑是:坚持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坚持纯电动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
发展方向按照新的“三纵三横”总体布局,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为引领,推动多技术路线研发并行,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产品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布局短板与强项并重的创新链,从源头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
能源动力、电驱动系统、智能驾驶、车联网集成、配套技术、整车平台等方面。
一是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
把从0到1的突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全固态动力电池、基于新材料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等下一代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核心关键技术,奠定出高安全自动驾驶类别。
脑决策与人机协同驾驶技术、车路云分层决策、网联控制技术等智能驾驶技术,为行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坚持需求导向、场景驱动,针对当前北方地区“过冬”“续航里程50%优惠”现象,聚焦全气候动力电池技术,布局车机一体化智能高效热电联产管理技术;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重点研究高安全动力电池技术和安全预警技术;针对当前氢能成本高、重卡燃料商业化困难等问题电池商用车方面,我们一方面在推广大功率、长寿命的燃料电池系统和高密度车载储氢及供氢技术,另一方面也在加强制氢研究储输全链条技术,组织实施“氢进万户”技术示范工程,推进氢能供应体系建设,为加氢站、氢燃料电池等配套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发展氢能相关产业。
二是提高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水平。
当前,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与高科技平台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
国内巨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和内需潜力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应用场景。
多项关键共性技术将开启创新新时代。
大规模商业部署和应用。
“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顶层设计和多学科融合。
将重点围绕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第三代动力半导体器件、车载操作系统、线控底盘等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加大支持,力争实现关键环节自主可控产业链上,加快实现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总书记表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新的发展格局不仅仅是扩大市场的问题。
三是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
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对国家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为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对多种变革性技术的整合、牵引和推动作用,加强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新兴技术的研发布局,强化衔接产业链和创新链,做强新能源汽车领域。
国际科技合作,搭建国际创新合作平台,组织实施一批新能源汽车双边、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开放合作中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主动地位,打下坚实的创新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27
05-18
05-27
05-16
05-23
05-18
05-18
05-18
05-16
最新文章
协同减排减碳,张家口首批氢燃料电池重卡交付使用
宇通氢能公交车批量发往苏州常熟!
利用Mirai技术开发PEM电解槽设备 丰田进军制氢
金龙客车氨氢客车上市暨签约仪式在福州大学举行
青岛杜克打造产值超10亿元的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
为推动氢能汽车推广,洛阳氢能汽车装备产业园主体结构封顶
首款氢动力汽车将于2022年底亮相,宝马将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
潍坊首个综合氢能项目预计5月投产,新增加氢站5-1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