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特异展示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概念轮胎
05-27
氢能被誉为终极能源,近来备受市场关注。
近期,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热议的焦点。
在补贴政策的影响下,随着销量的增加和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不断下降,氢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大规模发展的前夜。
氢能汽车销量增长带动成本下降 8月27日,一辆全新氢燃料电池重卡在山东潍坊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交付。
作为这批新车的制造商代表,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在交接现场表示,潍柴动力将加快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指标,打造“氢燃料电池”。
能量”是可以推广和复制的。
社会”模式。
近期氢能源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领域蓬勃发展。
7月以来,国内多地陆续出台氢能汽车鼓励政策。
广东细化未来三年加快示范城市群建设规划,在制氢、汽车补贴限制等方面取得突破。
北京明确了多领域地方补贴标准和细则,全面推进氢能产业链研发和产业化。
8月26日,上海市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做强做专临港氢能产业基金,支持临港新区氢能企业上市募集资金科创板。
。
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同时,多地调整氢能汽车规划目标。
广东、山东、浙江三省计划每年推广氢能汽车2.46万辆。
北京、上海等地推动氢能汽车场景推广,氢能汽车应用深度和广度拓展。
与持续升温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相比,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仍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2018年、2018年中国市场氢燃料电池汽车总销量分别为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辆,市场规模为相对较小。
进入2020年,随着补贴政策的落实,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开始加速。
1-7月销量1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
“一辆纯电动重卡1万元左右,补贴后氢燃料电池重卡1万元左右,目前稍微贵一些。
”上汽集团分析师表示,2019年各地补贴实施后,氢能源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始。
进入良性循环,随着价格变得更加合理,销量就会增加。
“我们预计氢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进入规模化,市场总规模将达到每年1万辆。
”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表示,为了满足不同阶段的市场应用需求,氢燃料电池系统将变得轻量化、高集成度、长寿命和低成本。
张国强表示,中国企业已基本掌握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
随着产销量的增加,整车成本将呈指数级下降。
亿华通预计,当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时,发动机成本可降至元/千瓦;当市场库存达到1万台时,发动机成本可降至元/千瓦。
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正在加速 在新车销量和成本进入良性循环的同时,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也在加速。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初步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等多项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并基本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
汽车氢燃料电池技术体系。
华东、华南、华北地区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对于已国产化的核心零部件水平,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我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已接近丰田等企业和巴拉德,包括金属板堆和石墨板电池。
包括电堆在内的几条技术路线都取得了突破,但在使用寿命方面还存在差距。
不过,欧阳明高也表示,下一步中国氢能汽车产业将重点解决效率、寿命和成本三大问题。
其中,现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实现膜电极的国产化。
目前膜电极尚未完全国产化,特别是膜材料仍需从国外进口。
在氢燃料电池系统中,电堆占总成本高达60%,膜电极占电堆总成本的60%。
随着国产化的逐步扩大,膜电极占电堆成本的比重预计将从60%下降到45%左右。
在欧阳明高看来,国产化生产将有助于降低膜电极组件的成本,进而带动燃料电池的成本下降,有利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的实现。
据悉,多家企业已布局膜电极国产化赛道。
陶氏科技日前表示,公司参股的广东太极电力首条脉冲喷涂膜电极(MEA)生产线已投产,第二条狭缝涂覆膜电极生产线预计投产第四季度投入运营。
加氢站等配套服务有望加强 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长安深蓝、北汽福田、韩国现代、日本丰田等车企带来了氢能汽车新品。
会场附近的大兴国际氢能源示范区内的加氢站占地数平方米,每天24小时运行,可以为这些氢能源汽车提供加氢服务。
作为全国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年初已拥有10座加氢站,并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再建设64座。
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不少地方的加氢站仍是空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表示,我国在低温液氢能源储运装备、加压固态储氢装备的设计制造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问题氢能储运设备的可靠性和制造。
不足是氢能汽车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加氢站建设方面,中国石化副总经理凌逸群透露,中国石化计划到2020年建设一座加氢站,加氢能力约为12万吨/年。
油氢混合站网络初具规模,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产业链升级发展。
在绿色炼氢领域,中国石化将在现有炼油和煤制氢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制氢和利用规模,大力发展可再生电力制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27
05-18
05-27
05-16
05-23
05-18
05-18
05-18
05-16
最新文章
协同减排减碳,张家口首批氢燃料电池重卡交付使用
宇通氢能公交车批量发往苏州常熟!
利用Mirai技术开发PEM电解槽设备 丰田进军制氢
金龙客车氨氢客车上市暨签约仪式在福州大学举行
青岛杜克打造产值超10亿元的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
为推动氢能汽车推广,洛阳氢能汽车装备产业园主体结构封顶
首款氢动力汽车将于2022年底亮相,宝马将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
潍坊首个综合氢能项目预计5月投产,新增加氢站5-1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