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全新Z系列预览图发布,9月16日全球首发
05-16
氢能一直被视为全球能源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主要路径之一,而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始终需要引领。
表现出领导才能和精心培养。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
符合我国碳减排战略,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同时,氢能的应用可以广泛渗透到传统能源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工业燃料、发电等,主要技术是直接燃烧和燃料电池技术。
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布局了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布局。
据相关机构预测,在年度碳中和目标下,到202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到1万吨,约占最终能源消费量的5%。
到202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占最终能源消费量的20%左右。
其中,工业领域的氢气使用仍然占比最大,占总需求的60%。
到2020年,氢能将广泛应用于交通、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
氢能产业链产值不断扩大。
工业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国家将进入氢能社会。
▲氢能产业发展前景 氢能产业链主要由上游氢气生产-中游储运-下游应用组成。
▲氢能产业链 01上游制氢 氢能按照生产来源划分,可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大类。
目前我国氢主要来源于灰氢。
未来,电解水生产绿色氢气结合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将成为发展趋势。
制氢成本与原材料价格关系最大。
虽然未来绿氢将是主流,但目前通过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是最高的。
生产1公斤氢气大约消耗35至55度电。
因此,通过水解生产氢气的成本取决于电价。
▲三种制氢方式的优缺点及成本 我国风能、太阳能产业已进入平价上网阶段。
为清洁能源基地配备制氢产业,不仅能有效降低风能、太阳能废弃率,还能降低新能源制氢成本。
电价成本,一举多得。
02中游储运 在储氢方面,如果未来有大规模储氢需求的可能性,利用盐/岩洞储氢(配合管网运输)是解决方案大规模储存氢气的最佳方式。
(成本低、可行性高),但此类储存方式直接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对于缺乏天然盐矿床资源的地区不可行;目前,当氢气用量比较少、运输半径有限时,从经济性和实用性来看,采用高压储气库是最好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运输半径的增加,液氢储运将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在氢能运输方面,目前主要有高压气态氢、低温液态氢、管道氢三种运输方式。
其中,高压气氢运输是目前主流的运输方式。
氢能运输成本与储运距离和储运量密切相关。
短距离、低用量(城市内)适合高压气体储运,但需要投资建设高压容器;中距离、低用量(城际)适合液氢储运,但仍需技术进步推动成本降低;长距离、高使用率(洲际)适合管网运输,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较高。
加氢站是氢能产业上游生产、中游储存和下游应用市场的枢纽。
加氢站的数量和布局直接影响氢能的储存和运输成本。
?公斤·天)。
目前国内高压加氢站主要采用外部供氢。
最重要且成本最高的系统是三大系统——压缩、储氢和加氢系统。
佛山市作为全国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城市,在加氢站建设方面也走在前列。
为解决氢能源紧缺和运输问题,佛山探索建设全国首座综合能源制氢、加氢、气化站。
福安能源南庄制氢加氢加气一体化站于2018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是集天然气制氢、光伏发电加电解水制氢、加氢、加气于一体的综合能源。
该供应站为站内制氢-加氢母站,日产氢能力可达公斤级,可满足氢能公交车的需求。
由于一体化站不需要长管拖车运输,也没有装卸环节,所以没有运输成本,也没有运输装车安全风险。
对于降低终端氢气成本、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该模型也为全国加氢站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03下游应用 氢能下游应用市场主要包括工业、交通、储能三大场景。
其中,交通运输将是氢能消费的重要突破口。
就氢燃料汽车发展而言,目前是政策引导的区域市场模式,从“短期示范——公共交通物流领域示范运营——城市群示范”开始,逐步进入商业推广阶段。
预计202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10%,氢气需求量接近1万吨,其中1万吨氢气用于交通领域,约占该领域能源消耗的19%。
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到1万辆/年。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舒适等优点。
燃料电池能量密度高,达到0.5-1.0kWh/kg,特别适合重型汽车。
电堆和氢气罐分离,提高了发动机的安全性,电堆不易爆炸。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续驶里程、加氢时间、驾驶舒适性等方面与燃油汽车接近。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必须解决购买和使用成本高的问题,经济性是大规模发展的关键。
目前,燃料电池发动机价格昂贵,导致汽车价格约为燃油车的3倍,是锂电池汽车的1.5-2.0倍。
一个加氢站的建设成本高达1万元。
加氢站加氢成本高达每公斤60-80元。
只有降到40元以下,才有与燃油车竞??争的基础。
因此,要实现无补贴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需要大幅降低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氢气的成本,同时降低加氢站的建设成本。
04氢能产业全景 央企是氢能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
此外,在上游制氢环节,参与者包括阳光电源、隆基股份等领先光伏企业,探索光伏制氢项目。
05结论 由于氢能生产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而氢能下游应用市场主要在华东、华南等发达城市,这就导致了氢能与氢能之间的尖锐矛盾。
生产和销售,消费端氢气成本增加。
氢气储运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佛山制氢加氢一体化站、中石化轻质氢油一体化能源站等的探索,氢能产业正向一体化能源站发展,就近消费的发展模式或许能够解决当前困境并实现成本降低和改善。
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6
05-18
05-18
05-18
05-27
05-16
05-18
05-27
最新文章
协同减排减碳,张家口首批氢燃料电池重卡交付使用
宇通氢能公交车批量发往苏州常熟!
利用Mirai技术开发PEM电解槽设备 丰田进军制氢
金龙客车氨氢客车上市暨签约仪式在福州大学举行
青岛杜克打造产值超10亿元的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
为推动氢能汽车推广,洛阳氢能汽车装备产业园主体结构封顶
首款氢动力汽车将于2022年底亮相,宝马将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
潍坊首个综合氢能项目预计5月投产,新增加氢站5-1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