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计划重返“A股”科创板
05-16
逐渐走出里程焦虑阴影的电动汽车,似乎又陷入了安全焦虑。
正是在这种高速发展之下,整个产业链都在快速发展,产能出现了“大跃进”。
这也为今天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埋下了伏笔。
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布了车辆召回公告,累计召回数量也非常大。
为“非理性繁荣”买单的辉煌市场数据背后,当然是神奇政策的撬动效应。
数据显示,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为新能源市场提供的补贴已超过100亿。
从2017年新能源汽车公告目录来看,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录已达1000辆,净增2倍以上。
因为依靠补贴来盈利,所以大量的汽车蜂拥而至,分享蛋糕。
在这种情况下,配套产业链得不到保障,必然导致新能源汽车质量良莠不齐。
当时在用和销售的很多车型仍是该公司生产的第一代产品,车辆本身的安全性和严密性还存在很多问题。
而对于动力电池来说,由于市场的快速爆发,电池产能供不应求,以至于一些不合格的电池产品也被用在了汽车上。
三年过去了。
今年以来,已发生40余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促使工信部9月连发两份文件,调查新能源企业安全问题。
2018年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收到新能源汽车投诉,其中电池故障位居首位。
可以说,当时新能源市场的“虚火”,为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密集召回和事故频发埋下了种子。
如今,以销量和使用寿命计算的电动汽车故障“井喷”,一定程度上为前后的“非理性繁荣”提供了掩护。
同时也再次告诫我们,如果新能源汽车企业忽视了产品品质的基础,虽然短期内或许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地位,但从长远来看,它们迟早会被淘汰。
后来就失去了产业机会。
针对今年电动汽车故障集中爆发,有业内专家表示,“政策补贴门槛每年都在变化,能量密度指标成为决定性因素。
一些企业基于追求能量密度而开发产品,汽车公司做得有些过头了。
”在追求续航里程时,安全问题早已被遗忘。
”除了“追逐能量密度”之外,有业内专家认为,这也是“节约”的苦果:“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补贴、缩短电池产品测试验证时间,一味追求高比能量。
技术验证周期导致技术验证不成熟是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协常务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
直白地说。
总之,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到安全焦虑的困扰。
安全源于设计 “在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续驶里程等指标的过程中,不宜操之过急。
相反,在提高续驶里程的同时,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应该得到保障。
”予以考虑。
”日前,行业专家王秉刚在“电动汽车使用中的安全、年检和维护相关问题”研讨会上表示。
他呼吁电动汽车不要过度追求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
同时,他认为安全要从源头抓起,严格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是保证产品安全的关键。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提升更多要通过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升来保证。
这一观点一经提出,支持者络绎不绝,其中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贵斌、中车研究院研究员应朝阳等。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等人士表示,“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应在设计、研发、制造过程中严格把控”。
同时,计划助力缓解安全问题通过年检和维护来解决使用过程中的焦虑问题逐渐显现,这种方式会不会成为治愈安全焦虑的灵丹妙药?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电动汽车的使用安全进行检测和监管? “设计制造环节、使用环节的年检、维护等措施可以辅助检测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
”王秉刚等人先后提出。
他们还认为,能够对电动汽车的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严格管理监控信息,也是保证电动汽车在使用中安全运行的可行措施。
据高工电动车介绍,公安部目前正在修订机动车检验技术标准和方法。
例如,2020年7月1日起出厂的新车必须进行绝缘电路监测。
年检中一旦发现此类不合格车辆,首先要求车辆进行保养,待安全隐患消除后再进行年检。
但目前,针对电动汽车的特殊性,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年检规范。
对此,武汉大学教授艾新平提出,动力电池年检应从两部分开始:一是物理检测部分,二是性能评估部分。
“对于实物检查部分,可以参考传统汽车的日常年检,比如通过外观检查电池系统是否变形或损坏。
”对于电池性能,他提出可以通过运行监控平台对电动汽车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出具动力电池系统健康状态评估函,并实行网上备案,解决每年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电动汽车检查。
奇瑞新能源电池系统总监曾祥兵认为,电动汽车的定期维护非常重要,“包括主机厂和电机厂如何共同进行维护,如何建立更完善的维护体系,以及手段和维护设施。
、周期等一系列细节都是主机厂可以带头做的事情。
”他说。
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祥峰建议创新管理方式,比如“让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安全检查,出具检查报告,与年检挂钩融合”。
不过,他也承认,电动车年检正在进行中。
难度还是很大的。
“正因为困难,消除电动汽车的安全焦虑,需要全产业链各环节、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电动汽车的安全必须首先从设计、研发、生产环节保证;进入使用阶段后,可以定期通过维护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安全;三是通过完善年检标准来把控电动汽车安全。
无数的电动汽车不安全案例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警示。
但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过程。
一方面,将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关注点从“量”转向“质”。
也将促使整个产业链齐心协力、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关键是公司本身想做的是着眼长远还是追求长远。
年复一年,就是三年;那么未来三年怎么办,是企业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6
05-18
05-17
05-16
05-16
05-17
05-18
05-27
05-16
05-16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