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95800-107800元,长安CS75百万版上市
05-18
吉利进军东南亚打败日本有多难? 1999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战机在珍珠岛投下第一颗炸弹。
三年零八个月后,以英美为主的同盟国赢得了战争,将日军赶出了东南亚。
但70年后的今天,日本人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占领了东南亚。
这次他们的武器不是坦克,而是汽车。
在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日系车企牢牢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尽管欧美韩巨头屡战屡败,但日系车企的霸主地位却没有丝毫动摇。
随着吉利成功收购马来西亚汽车公司宝腾49.9%的股份,“第二次太平洋战争”的主角已经被中国取代。
这一次,吉利能否完成美国、德国、韩国未能实现的目标,在日系车企后院的东南亚市场分得一杯羹呢?东南亚——欧美“列强”的悲哀。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改变了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
对于美国车企来说,这两次危机导致他们在美国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然而,对于车小、油耗低的日系车来说,这两次危机却是一次开疆扩土的天赐良机。
这种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美国。
20世纪70年代后,多家美国车企也开始在东南亚难以为继,纷纷退出。
他们留下的领土被丰田和本田等日本品牌占领。
如今,日系车企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已达到80%以上,在一些国家的份额已达到95%以上,甚至超过了日系车在日本的市场份额。
毫不夸张地说,东南亚是日本车企的后院。
对于这样一个拥有6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其他车企自然不会坐视被日本人掌控。
近两三十年来,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德国的大众,韩国的现代起亚,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和意大利的菲亚特集团都曾尝试进军这一市场,但没什么成功。
首先,想要在东南亚站稳脚跟,单靠进口是绝对不行的。
巨额关税和贸易壁垒是巨大的障碍。
想要在当地立足,建厂投产是必然的途径。
20世纪90年代,美国底特律三巨头考虑在泰国这个拥有1万人口的国家建厂。
克莱斯勒率先引进了少量切诺基,但在生产规模、供应网络和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无法与日本竞争对手匹敌。
与CR-V、RAV4等日系车型相比,切诺基的成本仍然较高。
2000年进入泰国后,克莱斯勒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未能东山再起。
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向克莱斯勒学习,意识到要想在东南亚站稳脚跟,就必须扩大规模。
因此,他们在泰国投资超过10亿美元,建设全球生产基地,生产Ranger、Colorado等小型皮卡。
这些在泰国生产的车型确实在其他海外市场取得了成功,但在那里,通用汽车和福特仍然无法说服消费者放弃他们信赖的日本品牌。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在泰国的市场份额从未超过5%。
东南亚其他车企的表现并不比美国好多少。
起亚于20世纪90年代在印度尼西亚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但不久后就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迅速消亡。
如今,现代和起亚在当地的份额仅为1%。
2006年,大众汽车考虑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一家新工厂,但在评估其与日本竞争对手相比的成本结构后,它发现,如果在当地生产汽车,它生产的每辆汽车都会亏损。
一年之内,大众汽车放弃了该计划。
日本人的坚固堡垒 如果问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在哪里,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美国。
对于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车企来说,东南亚可能是最让他们头疼的。
美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主要源于当地消费者对汽车品质、性能、可靠性的高要求。
在东南亚市场,所有车企必须解决一个问题,才有机会参与竞争。
这个问题就是成本。
日本人善于计算,能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制造出质量可靠的产品。
除此之外,日系车企本身也具备先发优势。
他们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入东南亚,随后逐步建立了完整的供销体系,并与当地政府培养了融洽的关系。
一些国家对汽车存在担忧。
日本车企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上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
从泰国到印尼,从菲律宾到越南,日系车企在全国各地都设有经销店和服务中心,零配件价格低廉,二手车保值率高,品牌信誉好。
凭借这些先天优势,日系车有能力将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
这是美德韩车企所不具备的优势。
在东南亚与日系车竞争 对于汽车来说,提高产销量是盈利的基础,但没有成本优势,就很难形成竞争力。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
除了注重性价比和可靠性的共性外,东南亚国家的市场也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泰国消费者非常喜欢轻型皮卡。
马来西亚和印度市场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更喜欢小型汽车。
印尼市场与中国农村市场类似,都看重装载能力。
强势MPV、SUV在菲律宾市场比较受欢迎。
对于这些车型,日本车企都有相应的产品,质量高、价格低、质量可靠。
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西部的印度,马鲁蒂铃木占据了该地区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也就是说,不仅是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还有南亚的印度,整个南亚和东南亚。
都被日本人牢牢控制着。
吉利面对的是几乎没有盲区的日本后院。
吉利投资宝腾汽车主要瞄准东南亚市场。
面对比日本对手强大的优势,它真的有机会吗?投资 Proton 只是一张门票。
Proton 是马来西亚本土汽车公司。
它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
依靠当地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一度取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家在技术和可靠性上无法与日本对手竞争的汽车公司逐渐衰落,即使有政府的持续支持也难以为继。
正是这样一个弱势品牌,在过去的十年里吸引了数十家车企的收购意向。
其中,大众十年前差点就掌控了宝腾。
但由于马来西亚政府视宝腾为民族自豪感,不愿交出过半股权,最终因双方互不妥协而导致交易失败。
吉利与宝腾的接触始于2016年,到去年年中,宝腾的正式竞标开始,不少于20家企业对这家车企感兴趣。
吉利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经过长期艰苦的谈判,最终拿下了49.9%的股份。
宝腾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号召力,是因为大家都明白,想要在东南亚与日系车企竞争,就必须在当地发展出完整的生产、采购、销售、服务体系。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都曾尝试建厂,但面对日本车企的先天优势,未能取得突破。
这样,收购宝腾就可以直接利用其在东南亚建立的采购、生产、分销体系以及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吉利收购宝腾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
李书福甚至不久前公开抱怨,称与马来西亚政府的谈判太困难,他选择放弃。
最终宝腾败给了吉利,这肯定与吉利愿意接受49.9%的股权比例有直接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也让马来西亚政府感受到了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光明前景。
不过,吉利投资宝腾只是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一个起点。
吉利在中国市场尚未与日系品牌直接竞争,定价区间仍存在明显差距。
说到东南亚,日系车企已经渗透到了最低的范围。
在这个战场上,吉利将首次与日本人展开正面巷战。
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同盟国依靠美国的军事力量击败了日本。
现在的汽车市场,美国、欧洲、韩国都遭遇了失败。
中国汽车企业将首次成为对抗日本对手的主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18
05-27
05-18
05-27
05-27
05-27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