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奥迪驳斥“芯片缺”停产传闻:主销车型生产进度未见异常
05-17
中国汽车新闻网讯 在近日举行的宝马集团中国创新日活动上,宝马与腾讯现场签约,合作建立宝马集团在中国的“高性能数据驱动开发平台”。
截至目前,宝马已与中国三大BBA科技巨头合作,针对未来自动驾驶方向进行技术研发。
事实上,已经获得上海两张L4级自动驾驶牌照的宝马,早就宣布将于2020年量产的BMW iNEXT将提供L3级自动驾驶功能。
宝马此前在慕尼黑举行的#NextGen大会上展示了L4级无人驾驶版本的7系,这意味着宝马也在为在中国量产L4级无人驾驶汽车的最后时间点做准备。
这已经是相当快了。
然而,即便是为了抓住未来的机遇,已经向外界宣布转型科技出行的宝马,也没有率先开通L4。
一线自主品牌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推进速度,足以让所有国际汽车巨头感到不安。
L4级自动驾驶竞赛中速度最快的是吉利。
吉利刚刚发布了针对L4级无人驾驶的Creeper自动驾驶系统。
日前,吉利汽车研究院也发布了L4级自动驾驶感知测试设备项目招标公告。
根据吉利的时间表,2020年将实现L3级无人驾驶汽车在中国城市的大规模部署。
2020年杭州亚运会举办时,吉利将在亚运会区域实现L4级无人驾驶。
另一自主品牌巨头长城汽车今年在上海发布了概念车Vision。
这款车不仅代表了长城未来五年对于技术的思考,也直接给了外界一个时间点:L4级无人驾驶汽车将于2020年量产驾驶。
与长城远景几乎同时发布的新宝骏RM-C概念车,代表着新宝骏已经在特定领域实现了L4级无人驾驶的技术储备,并可实现L4级无人驾驶汽车的量产。
最早2020年。
开车。
获得美国L4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长安汽车也向外界宣布,在与华为等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后,将在年内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量产。
目前,这些技术储备雄厚的车企只有一个目标:一旦国家L4级自动驾驶政策一放开,就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为什么L4级自动驾驶是一个如此重要的里程碑?为何大家如此热衷于“救司机一命”?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项目,那就是共享出行。
L4级无人驾驶的功能是在限制区域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也就是说,一旦L4政策开放,所有共享出行车辆全部更换为L4级别无人驾驶汽车,所有城市的租车司机都可以彻底下岗。
甚至广播行业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当车内不再需要司机时,5G网络支持的4K视频将成为共享出行用户的主流车载消遣。
这种无人驾驶共享出行车辆不仅会解决停车、拥堵等问题,对于用户来说也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乘车体验。
没有油腻中年司机体验的自驾共享出行将席卷出行市场。
私家车也是如此。
目前最慌的就是滴滴,不过滴滴已经获得了北京自动驾驶路测的资格,也正在为未来与车企谈判准备筹码。
目前,吉利的曹操专车、长城的欧拉出行、宝马的ReachNow等已经基本完成了共享出行目前的预热布局。
当然,这也少不了一汽、东风、长安、T3旅行社组成的“国家队”。
那么这个盘子有多大呢?曹操专车总经理董凯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预计到2020年整个大出行市场将突破万亿规模。
万亿市场规模内,传统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汽车可能会占4—50%的市场份额。
上汽汽车服务贸易事业部规划发展高级总监倪峰曾表示:上汽对中国全出行行业市场容量的判断是基于人均出行次数、整车销量等因素市场、旅游市场。
总量在未来3-5年将突破万亿。
这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非零和游戏。
这个万亿的共享出行产业和通信产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垄断。
这是一个成功将永远持续的行业。
早一点到达战场,就意味着多了一点活力。
失败意味着之前所有共享出行的投资都付之东流。
试想,L4级别开通后,未来的汽车共享出行将类似于现在流行的共享单车。
因此,这是您进入一场颠覆未来的游戏的入场券。
在L4级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的激战中,谁胜谁负,目前尚不明朗。
但从宝马等已经在运行的车企的投资来看,这是一个小型车企吃不起的菜。
庆幸的是,面对这个行业未来玩法的新门槛,近年来奋起直追的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并没有落后。
即使从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一线自主品牌也已经进入了内车道。
自主品牌能否成功超车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当L4到来时,将是所有车企的彻底洗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18
05-27
05-18
05-17
05-18
05-27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