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双层氢气巴士正式投入客运服务
05-23
汽车信息网4月17日电:战事平息的网约车赛场,似乎又暗流涌动。
这背后的原因无疑是蛰伏了近两年的行业龙头滴滴在被下架、恢复上架后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近日,滴滴发布了旗下首个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以及首款自动驾驶概念车滴滴Neuron。
与此同时,滴滴宣布其首款量产车型计划于2020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大规模混合调度。
提供24小时自动驾驶服务信息显示,滴滴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全面打造高精度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基础设施与仿真、数据标注、问题解决等诊断。
、车辆改装、云控及车联网、车路协同、信息安全等专业团队。
2019年,滴滴自动驾驶部门正式升级为独立公司,主要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
当时,滴滴出行CTO、滴滴自动驾驶CEO张波表示,新公司希望进一步开启与汽车主机厂和行业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真正让产品和服务惠及所有人。
生活。
滴滴还将逐步将网约车运营中积累的安全运营认识和经验运用到自动驾驶运营中,同时与政府及相关方共同探索自动驾驶运营安全实践指南。
因此,滴滴这几年一直在不断推进自动驾驶技术。
据悉,自2018年6月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载人示范应用在上海启动、滴滴首次向公众开放服务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已开放运营十余年,实现安全零事故,成功打开学校大门。
、路边摊、夜市等复杂的城市场景。
在此期间,滴滴开拓了更多的运营领域。
以滴滴在上海的测试为例,覆盖里程增长了7倍。
同时,由于滴滴的网约车服务可以提供比自动驾驶多一倍的停靠站,为了带来更好的下车体验,滴滴打破了停靠站数量的限制,推出了无限停车。
此外,过去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营时间一般都在白天。
现在滴滴已经开启夜间运营,让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营时间得以延长。
目前,滴滴已开始在上海嘉定提供24小时自驾出行服务。
为了给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更好的夜间体验,滴滴引入红外摄像头让车辆看得更清楚,并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运维中心,保障自动驾驶汽车24小时运行。
滴滴快速进步的动力是自动驾驶开始逐渐被用户接受。
据悉,滴滴的自动驾驶呼叫量增长了四倍。
两年内已普及数万辆自动驾驶汽车。
如今,滴滴推出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滴滴Neuron后,似乎已经开启了自动驾驶行业的变革。
一方面,Neuron取消了驾驶位。
在车辆总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相比普通网约车,内部空间增加50%,腿部空间增加86%。
它还拥有独特的车载机械臂,可以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交通。
提供搬运行李、送水、叫醒等服务。
另一方面,Neuron拥有多达35个车身传感器,其中包括21个摄像头、8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进一步提高了车辆运维效率。
无人驾驶车型还将在2020年接入滴滴出行,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可实现全天候、大规模的混合调度。
这也意味着,随着滴滴自动驾驶的强势介入,网约车市场将是今年之后的另一番景象。
事实上,自动驾驶的背后,是面对日益饱和的网约车市场,各大平台之间新一轮的竞争。
受疫情影响,去年网约车市场一片混乱。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换系统统计,去年12月,网约车监管信息交换系统共收到订单信息5.04亿条,环比下降0.8%,12条。
月中、有一半时间,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收到的订单信息环比负增长。
在此情况下,滴滴去年的月度订单量也有所下降,其中1-4月下降最快。
5-8月订单量虽然逐渐恢复,但很快又回落。
受此影响,滴滴全年营收7700万元,同比减少59.22亿元。
因此,滴滴自恢复上架以来就开始积极探索新业务。
滴滴企业版不仅更新了商旅、费用管控等新功能,打造了涵盖预算规划、差旅酒店预订、费用预支与报销的商旅服务链,也强化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地位。
投资。
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曾表示,到2020年,滴滴平台将普及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共享汽车超过1万辆,新的迭代版本预计将搭载滴滴自有的自动驾驶技术。
该公司开发的自动驾驶模块。
届时,滴滴或将迎来新的事业巅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3
05-27
05-18
05-17
05-17
05-16
05-27
05-18
05-27
05-16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