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Mach-1为设计灵感的福特新款纯电动SUV或将于2023年量产
05-27
近年来,电动汽车火灾、自燃等事故频发,将电池安全推向风口浪尖,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电动汽车领域首批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涵盖了电动汽车和电动客车、系统和零部件的各项安全要求,并与联合国全球电动汽车技术法规全面接轨。
车辆安全。
检测指标比国际法规更严格,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对动力电池的安全要求更加严格,重点加强了热安全、电池系统的机械安全、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
特别是增加了电池系统的热扩散测试,要求电芯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留下足够的逃生时间。
电池故障已成为电动汽车的主要投诉。
在电动汽车核心的“三电”系统中,电池起着储存和输出电能的重要作用,因此处于关键地位。
然而,电池安全已成为电动汽车面临的一大难题。
车质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电动汽车投诉中,排名前三位的问题均与电池质量有关,包括动力电池故障、充电故障和电池寿命。
能力不准确等三个方面分别占电动汽车总体投诉的17.3%、11%和6.2%,合计占比超过1/3。
进一步分析发现,超过60%的电动汽车在续驶里程小于0公里时出现电池问题。
其中,动力电池故障和充电故障主要集中在一些入门级微型电动汽车产品,多为自主品牌,且大多发生在车辆使用1-3年期间。
由于产品价格因素,这些车型所使用的电池在材料和技术方面可能不符合标准。
随着车龄的增加,电池性能的缺点很快暴露出来。
除微型电动车外,SUV车型的投诉比例也较高,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纯电动小型SUV。
另外,从车型年份分布来看,首发车型的问题相对较多,而之后车型的动力电池、充电故障投诉则明显减少。
这也反映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部分车型的电池存在的毛刺问题已逐渐得到改善。
相比之下,续航里程不准确的问题相对更加分散,主要集中在车辆使用一个月内,呈现出一定的“轮胎带”属性。
一方面,反映出大多数电动汽车厂商为了追求更长的续航里程,可能存在虚假标准;另一方面,可能与电池管理技术有关。
电动汽车制造商在使用供应商提供的电池时,不具备相关的核心控制技术,导致电池性能不佳。
电池性能和安全性应该用双手来解决。
在电池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同时,电动汽车的电池性能迎来重大技术突破。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在线发布的《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汽车市场常用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可达0.44Wh/kg和.9Wh/kg分别同比增长10.3%和2.3%。
可见,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的发展大部分集中在如何提高能量密度上。
但过快的产品迭代速度很难保证足够的验证周期,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必然会促进电池安全技术的不断升级。
,从而推动电动汽车向高可靠性、低故障率的积极方向发展。
事实上,在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之前,不少电池生产企业和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就已经开始关注电池安全问题。
作为国内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很早就提出了“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的理念。
从电池的量子动力学仿真分析出发,在计算机上模拟电芯在汽车上的安装和使用情况。
对整个电池生产过程进行安全控制,以防遇到各种意外情况。
相比之下,更加注重技术研发的比亚迪推出了最新一代“刀片电池”,该电池基于安全指数较高的磷酸铁锂电池。
其失控温度远高于三元锂电池,电池组具有更高的整体刚性,更耐变形、挤压和穿刺,并成功通过了国家认可的最严格的“针刺测试”。
行业。
电池安全技术升级或引发行业变革。
作为“三电”体系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组成部分,电池成本一直控制着电动汽车的价格。
随着电池安全技术的升级,电池制造和销售成本也将进一步增加。
可以预见,低端电动汽车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因此,强制性国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推动国内电动汽车向中高端发展。
此外,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不断减弱,电动汽车厂商也面临较大压力。
如何权衡电池成本与汽车产品价格的关系,在提高电池安全性能的同时确保汽车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将成为未来汽车企业生存的新课题。
强制性国家标准确实能够对电池安全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电动汽车整体安全角度来看,电池安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也应该引起关注,特别是对于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
不同标准的充电设施和充电形式是否有必要出台统一的国家标准,是相关部门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27
05-18
05-27
05-17
05-18
05-18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