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马自达不会打价格战,新款电动车将于明年下半年上市
05-17
汽车信息网7月14日电,奔驰、宝马在付费附加硬件服务方面取得了“开门红”。
此前,奔驰推出了“付费解锁后轮转向功能”,宝马也迅速跟进,推出了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订阅服务。
不得不说,随着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的产品越来越智能化,价格越高,汽车支付业务的现实就越离谱超乎想象。
现在大众汽车已经坚定地加入了软件服务支付阵营。
近日,大众汽车软件部门Cariad首席执行官德克·希尔根伯格表示,大众汽车将在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上提供按量付费模式,这意味着大众汽车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将支持按里程付费未来的选择。
德克·希尔根伯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订阅模式,或者说按需付费模式。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选择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购买 50 英里的自动驾驶服务。
”天。
”也就是说,大众汽车将为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提供按量付费的方式,并支持按里程付费。
大众是否也想直接将自动驾驶服务变现?据大众表示,未来Cariad将把它作为与其他车型集成后的关键部件。
平台将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外部软件引入到车辆系统中,或者了解车机生态系统可以使用这些软件;车辆将支持娱乐系统或办公系统,甚至视频会议等。
通过结合这些功能,大众汽车可以通过订阅大众汽车的“自动驾驶服务”并在此过程中使用上述程序来重新获得一些在主动驾驶中损失的时间。
这意味着,未来搭载L2-L3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大众汽车,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将不会是“标配”,但车辆将始终配备这些硬件,但不会开放软件程序的应用。
如果用户想要使用它,则需要订阅该服务。
说得更透明一点,你需要“充会员”。
而且,这个“会员制”并不是终身制,系统功能也不是“一次性买断”。
可以是“单次付款”,也可以是“月/季/年”周期。
和现在的视频网站会员制度一模一样。
想一想。
你必须花钱才能看到它。
很明显,大众正在学习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的软件支付体验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包括服务及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8.02亿美元,同比增长65%,占其总收入的7.06%。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软件开发收入位居全球所有车企软件收入榜首。
据了解,不少品牌,包括蔚来、极虎、极氪、广汽艾安等,其车型中都有此类业务。
目前汽车自动驾驶功能虽然还不成熟,但使用率很低。
但如果未来成为必备功能,大众汽车按里程收费的方式肯定会为车企带来又一份稳定的收入。
但从海外调查来看,四分之三的消费者不愿意支付包月或包年的汽车订阅服务费用。
安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引用的测算和数据显示,被视为特斯拉汽车“灵魂”的FSD自动驾驶套件的激活率在全球范围内为25%,而在中国的激活率则更低。
超过10%。
显然,在中国,大家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并不高。
总体来说,自动驾驶套件正处于“扔掉可惜、吃无味”的“鸡肋”阶段。
至少目前来说,车企很难靠卖软件来弥补研发投入。
未来,国内消费者的意愿比例应该与海外消费者相似。
不少消费者表示,花了这么多钱买车,无法接受边用边继续加费的做法。
包进车价还是继续“充值会员”?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车辆的硬件成本差别不大,毛利率也比较稳定。
软件订阅服务自然成为决定整车毛利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自动驾驶的高端软件服务,车企花费了大量资金建立软件团队,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打造软件产品,不断迭代算法、优化体验。
它的价值独立于硬件,因此需要单独定价。
尤其是大众这样的传统车企,由于进入市场较晚,在利润增长方面并不如新势力那么完美。
为了弥补研发投入等原因,前期选择这种付费方式提供服务也是可以理解的。
未来,当技术足够成熟时,大众汽车的自动驾驶套件将成为配置、标配或选装。
对于自动驾驶服务的收费模式,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我们认为,对充电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封装更加有效,对于用户体验和企业毛利将会产生更积极的价值。
未来,更先进的是,自动驾驶推出后,我们可能还会考虑按时间、里程、软件包+场景服务等进行收费。
“有消息称,小鹏汽车目前已经取消了高端辅助驾驶系统的收费,这或许代表了一种新趋势:自动驾驶不再直接收费,而是打包到“车价”中。
”河多科技CEO创办倪凯认为,现阶段自动驾驶兼具商品和服务的属性,“比如买一辆车,防撞功能在某些情况下是产品的一部分,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代客泊车或者未来更高级别的城市自动驾驶,可能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用户需求也可能会发生更多的变化。
”这些高端自动驾驶技术对应的产品形态有更强的服务属性,所以可能会更多。
适合服务订阅收费模式。
一位汽车自动驾驶从业者表示,由于自动驾驶的推广,消费者不愿意为自动驾驶付费。
,主机厂是更大的需求方,而不是用户。
OEM 需要足够大的数据收集来完成迭代训练。
燃油车时代,智能技术还没有发展得像现在这么先进,汽车赚钱的方式比较集中。
在预售按揭、保险等项目中,功能激活的付费模式为车企增加盈利模式“打开了一扇窗”。
但如果车企“压垮”支付功能,消费者难免会被“偷跑”。
因此,如何把握规模,制定合理的收费规则和方法,做好用户运营,将是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的新课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27
05-27
05-27
05-18
05-18
05-18
05-27
05-27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