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明年将推出Q5 e-耀明,搭载新一代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05-27
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如期而至。
然而,在车企交出全年答卷的这个大舞台上,不少新车刚刚获得纯电动乘用车资格。
公司不准备公开表态。
据车云网统计,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累计批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15个。
本次车展仅有5家企业参加,其中有10家没有来展,其中包括前途汽车、万向集团等被寄予厚望的企业。
其中,有的企业实际上并未获得完整的生产资质,有的甚至生产基地杂草丛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核进一步收紧。
未来,真正的“幸运者”可能只是少数,甚至现有车企的资格也可能被取消。
本届广州车展仅有4家企业获得完全资质,10家新能源汽车厂商集体缺席,不仅仅是因为没有产品!公开信息显示,自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核准以来,河南速达、江苏民安、重庆金康、浙江合众、广东五洲舟等多家企业尚未开展产品化生产。
发展。
工厂、供应链、融资等核心信息的不断发布显得相对“低调”。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还没有完成完整的资质审批流程。
根据现行政策,新造车企业要想正式获得电动汽车资质,需要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即通过纯电动汽车乘用车项目的审批由国家发改委监管,相应的管理政策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第二、三阶段由工信部牵头,分别是企业准入和产品准入,即企业通过项目验收,整车产品通过检测机构检验,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车云了解到,获得国家发改委汽车项目核准的15家新能源企业中,除北汽新能源、江西江铃新能源、云都新能源、兰州知豆外,4家企业已完成全流程、正式获得正式生产资质。
此外,其他企业大多尚未通过工信部企业项目验收,也未正式量产产品进行相关产品验收流程。
拥有生产资质的四家企业中,北汽新能源、江西江铃、兰州知豆都将亮相本届车展。
由此看来,生产资质依然是悬在新能源车企头上的一把刀。
。
在提高门槛的同时,最后一名将被淘汰。
未来获得生产资质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据悉,我国自今年6月起暂停发放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今年发改委暂停了纯电动汽车的资质审批,很大原因就是争议太大。
”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业内人士表示。
“尤其是一些有争议的企业获得资质后,会引起更大的关注和讨论。
” 。
河南苏达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案例。
2019年4月的一份报告称,“河南速达已有5年历史的生产基地已杂草丛生,试产成功五年后,电动汽车仍未量产。
”指出,该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僵尸公司”。
河南速达是第12家获得独立新型纯电动生产资质的企业。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在利用资格审查暂停的机会,对现行审批政策进行修改。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经过这一轮严格审查,未来,一方面新申请人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核标准,另一方面新申请人也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核标准。
”一方面,对已获得资质的企业将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审核。
如果失败,可能会被‘清零’。
”此外,车云从上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业内人士处获悉,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很可能会未来将实行生产资格终止淘汰制度,例如第一年的实际年产销量低于台湾的生产资格可能会被取消。
年。
”新造车企业的生产资质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问题,早在燃油车时代,生产资质就成为企业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第一步。
也正是因为如此,贴牌和买壳的问题时常出现,而这样的场景又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重演,蔚来和小鹏汽车将采用贴牌方案进行生产,而威马汽车则通过借壳成功了车队。
不过,目前买壳已经变得不太现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联网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很多公司都在寻找壳资源。
但由于政策收紧,贝壳资源变得无价、难求。
”同时,由于生产过程的控制,对于品牌曝光等问题,自建工厂、取得生产资质是很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申请生产资质仍然是新造车企业的最佳出路,否则数百亿的投资很可能会被浪费或严重打折。
目前,近20家新造车企业正在申请资质,工厂已完成选址或开工建设,目前蔚来ES8、小鹏汽车极客版等量产车型已正式下线。
那么这些新造车厂商未来将走向何方呢?他们能否在明年的北京车展或者广州车展上看到他们的身影呢?这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27
05-27
05-18
05-27
05-27
05-18
05-27
05-16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