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丽水新能源汽车产值预计120亿辆
05-27
汽车信息网7月29日电。
近日,国内某媒体发布的一段名为“《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静置两天后汉EV起火》”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在这段视频中,与此前检测机构的单车碰撞标准不同,媒体采用了两车64km/h时速50%偏置碰撞标准。
也就是说,在碰撞测试中,比亚迪汉EV与奇虎阿尔法S均以64km/h的速度、重叠率为50%(驾驶员侧)正面碰撞。
根据车体变形程度和假人受伤数据,做出评价。
在这场比亚迪汉EV与极狐Alpha S的高速碰撞中,给观众呈现了几乎全方位的“输给对手”的视角。
经过48小时的测试,比亚迪汉EV在静止状态下仍起火,这让消费者对比亚迪主推的“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那么,为什么这次碰撞测试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呢?我们来梳理一下对汉EV造成较大伤害的两车碰撞的具体事件:近日,国内某汽车媒体对比亚迪汉EV与极狐Alpha S进行了64公里/小时、50%偏置碰撞测试从视频分析不难发现,比亚迪汉EV和阿尔法S均受损严重。
其中,吉虎阿尔法S的前后车门在碰撞后均能正常打开,车身、车顶以及车内的变形并不明显。
车辆的电气设备,包括高压电,在碰撞时会切断电源。
比亚迪汉EV的前端塌陷程度比极狐Alpha S更大。
这可能是由于其前端更长、塌陷距离更长。
视频中显示,比亚迪汉EV的前防撞梁由热成型钢制成,已被折断。
此外,比亚迪汉EV的纵梁因撞击而变形有些过大。
它们与副车架连接的地方被打开并撕裂,焊接接头失效。
还存在车身后部、车顶严重变形、车门无法打开等诸多问题。
最重要的是,碰撞后车辆静止48小时后,汉EV起火,且整车断电,最终导致车辆彻底损毁。
燃烧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确定燃烧是由于车辆电池电路故障引起的。
事件发生后,比亚迪几乎立即发布官方声明进行澄清,表示视频车内的“冷却液”疑似非原装且导电。
其反驳了视频中的观点和结果,并声称视频中设计的测试方法“非主流、不权威”。
也就是说,比亚迪认为碰撞后车辆起火是因为更换了冷却液。
被迫为冷却液“背锅”,比亚迪官方对汽车专家发布的碰撞测试及相关评测的回应相当快。
从官方回应来看,比亚迪并不认可媒体的测试标准和方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少疑点。
最明显的是,视频中碰撞车辆的冷却液是红色(红色,行业常用,导电)而汉EV量产车的冷却液(紫色,比亚迪特有,不导电)是完全不同。
碰撞车辆更换导电冷却液后,剧烈碰撞后几天内车辆冷却液泄漏,导致电路短路并引发自燃。
也就是说,比亚迪官方认为,目前业内普遍使用的冷却液是红色且导电的,而汉EV量产车则采用比亚迪特有的紫色冷却液,不导电。
比亚迪发表声明后,事件进一步发展。
不少车主在车友圈表示,自己的电池冷却液颜色与媒体测试的车辆电池冷却液颜色(红色)非常接近。
一些车主还表示,他们的电池冷却液是比亚迪官方描述中提到的紫色。
据比亚迪4S店售后部门介绍,由于出厂批次不同,导致汉EV的冷却液有两种颜色,但紫色和粉色冷却液均不导电。
这使得比亚迪官方“仅凭颜色来判断”的回应站不住脚。
综合以上信息,证明测试介质中更换了冷却剂,并证明起火原因是冷却剂,显然不严谨。
如果比亚迪的冷却液是导电的,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比亚迪汉EV在雨天不会发生碰撞呢?因为雨水也具有导电性,比亚迪是否将火灾原因归咎于“雨水”?可以说,在这次碰撞测试之后,比亚迪官方的宣传非常混乱。
关于韩冷却剂颜色的不一致反应和事后的反应有些令人困惑。
这表明他们根本没有内部沟通。
,出现了措手不及的情况,没有任何信息,也没有统一的声音。
我们和比亚迪官方的出发点不同,但是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
这种高速碰撞测试虽然不主流,也不权威,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测试中,采用纯电动专属平台开发的极狐Alpha S在碰撞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而比亚迪汉EV则受损更为严重。
至于此次测试的定性如何,我们还需要等待后续官方的说法。
不过,比亚迪对此声明表示遗憾,“后续若有媒体对此事进行过度解读或恶意延伸,我们也将实时保存证据,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当出现问题时,他们最终没有尽快沟通解决问题,而是向媒体“施压”。
这或许不是一个成熟的公司应该做的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27
05-27
05-27
05-18
05-27
05-27
05-18
05-27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