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发布的全新一代宝马7系将推出纯电动版旗舰车型
05-16
四月,疫情逐渐平息,一切都在蓬勃发展。
正是赏春色的好时节,但一些一汽马自达经销商却愁眉不展。
多年前积累的积压库存因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化,而马自达总部又发布不再推出新车的消息,这让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
一位长期经营一汽马自达品牌的经销商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他曾经希望新车的推出能够改善他的经营状况。
现在他非常失望,正在考虑是否退出经销商网络。
他对媒体表示,“我看不到它(一汽马自达)的未来,大多数一汽马自达经销商都和我一样悲观。
”一汽马自达经销商的现状是马自达品牌在中国现状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自2018年达到顶峰以来,马自达在华销量连续两年同比下滑10%以上,市场规模也从2018年的31.86万辆下降至2018年的22.78万辆。
2020年之前推出车型,逸马的“伤”就更大了。
今年2月,刚刚庆祝成立周年里程碑的马自达突然发布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了集中精力开发大型汽车平台和直列六缸汽油/柴油发动机,马自达决定进入产品投放停滞期。
年前不再推出新车型,仅推出部分年度车型和小改款车型。
当前,全球汽车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主流品牌都在积极打造新车型抢占市场。
这个时候,马自达突然决定未来三年不再推出新车型,有点“科技狂”了。
对其在中国的发展既令人敬畏,又令人担忧。
目前,马自达在中国拥有两家合资企业。
一是集生产、采购、研发、销售于一体的长安马自达;另一个是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销售和服务。
目前两家合资公司在华的在售车型仅有8款,其中包括新老款马自达3 Encore Sierra等进口车型。
相比之下,丰田和本田在华销量均超过20款,且仍在努力实施“双车战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今年的计划来看,马自达计划在中国推出三款新车型,分别是:改款马自达3 Encore、新款马自达CX-30以及中国市场专属纯电动车型。
其中,改款马自达3昂克塞拉和新款马自达CX-30绝对属于长安马自达;据马自达首席执行官丸本晃介绍,这款专供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型是与长安汽车联合开发的,这基本证实了该车将由长安马自达生产和销售。
这意味着,如果马自达真的进入产品投放停滞期,长安马自达可能会增加两款新车型,分别是新款马自达CX-30和一款中国市场专属的纯电动车型;一汽马自达将基本延续现有产品阵容。
这样一来,一汽马自达经销商面临着未来两三年只能依靠阿特兹和CX-4等改款车型的局面,且产品阵容依然单薄、不足。
“偏执狂”马自达,一想到天堂,一想到地狱。
所以,马自达这十年有起有落,在华销量不升反降。
2017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约为1万辆,马自达在华销量为23.97万辆,市场份额约为1.74%; 2017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为1万辆,马自达在华销量为22.78万辆,市场份额约为1.06%。
近十年来,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55.8%,但马自达在华销量同比下降4.96%,市场份额同比下降39.08%——同年。
相比之下,日本品牌丰田和本田在华年销量分别为84.6万辆和64.7万辆,在华年销量分别为1000辆和4000辆。
十年间,两个日系品牌的市场规模都翻了一番,凸显出马自达销量增长乏力。
在当前车市低迷和新冠疫情“双重夹击”的情况下,马自达也无法独善其身。
数据显示,今年3月,马自达在华销量1.2万辆,同比下滑28.3%。
下降幅度低于大势,但幅度没有马自达3昂克塞拉前期销量那么大;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区累计销量为3.6万辆,同比下滑30.7%,市场存在感进一步减弱。
作为一家坚持不懈、不断挑战自我的企业,马自达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偏执。
例如,当世界转向涡轮增压发动机时,马自达却坚持深耕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当世界开始关注电动化时,马自达仍然坚持深耕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
这种偏执给马自达在上个世纪带来了无限的辉煌。
当时转子发动机技术难度很大,就连实力雄厚的德国品牌也选择了放弃。
然而,马自达却不肯认输。
凭借对技术的痴迷,它克服了业界和研究学会对转子发动机实际应用的疑虑,推出了转子发动机。
该发动机成功量产,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此外,马自达对技术的偏执也为其建立了独特的品牌文化,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事情往往有两个方面。
马自达“超越自我”的偏执可以让它掌握世界上最好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也可以让它变得“不人道”。
在中国市场,马自达就像一位潜入一堆书本的学者,潜心研究发动机、车身设计、底盘调校等造车核心技术。
它执着于打造极致的“人马”驾驶体验,却忽视了消费者。
我所关心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却成为了“忠实粉丝”进一步扩大的障碍。
从产品来看,无论是马自达3昂克塞拉还是阿特兹,它们都拥有吸引人的外观和出众的操控性,但却忽略了主流消费者更关心的空间实用性。
由于马自达一贯的“灵魂动感”设计更加注重驾驶乐趣,马自达3昂克塞拉和阿特兹的车身设计更接近跑车,压缩了驾乘人员的乘坐空间,让用户无法享受与同级别车应有的空间相比,整体实用性有所下降。
从营销角度看,马自达坚持“价值营销”策略,主张通过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
这种在价格上不妥协的做法,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或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当车市进入寒冬时,却很难战胜供需关系。
不过,马自达并不考虑这些。
即使品牌力较强的大众、丰田在推出终端折扣,也可能会失去一些“摇摆型”消费者。
马自达同时支持两家合资企业,已显露出疲态迹象。
作为一个坚持自我的“顽固”品牌,马自达自身的市场规模并不大,产品线也比较单薄。
如今两家在华合资企业都显露出疲态:长安马自达销量连续三年下滑,全年累计销量不足14万辆;一汽马自达连续两年销量下滑,全年累计销量仅9万多辆,面临经销商“退网”压力。
事实上,从近十年的销量数据来看,马自达并不具备同时支撑两家合资企业在华发展的能力。
由于资源有限,马自达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始终缺乏足够的产品,销量也时起时落。
同时,高光时刻也极为罕见。
比如,一汽马自达年销量保持在11万辆以上,业绩相当亮眼。
同期,长安马自达销量连年下滑,全年销量一度跌至仅6.5万辆;逐年来看,长安马自达销量一汽马自达销量持续增长,年销量一度逼近20万辆,但一汽马自达却持续下滑,年销量多次跌至10万辆以下。
马自达在中国合并销售网络的天然困难:马自达在中国的产品数量较少,很难支撑两家合资公司的同时发展。
为什么不合并其在中国的销售网络?这确实是马自达解决当前困境的一种方式,但谁该与谁合并,如何平衡利益是自然的问题。
十年前,当一汽马自达处于鼎盛时期,而长安马自达还依附于长安福特时,前者与后者合并显然是一个好主意。
但当时的马自达其实并不想做一个小众品牌,所以在长安福特马自达分拆后,马自达成立了集生产、采购、研发、销售于一体的长安马自达,而不是寻求合并销售网络。
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今日。
长安马自达更大,马自达也有50:50的平等发言权。
长安马自达合并一汽马自达的销售网络显然更符合马自达的利益。
但一汽不可能就这样放弃。
在一汽马自达合资公司中,马自达、中国一汽、一汽轿车分别拥有40%、4%、56%的股份。
一汽合计持股60%,有更多的利润分成和更多的话语权。
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股权构成众所周知,一汽轿车长期以来严重依赖一汽马自达的利润。
虽然一汽马自达近年来利润不断下滑,但毕竟还是正值,可以继续为一汽轿车贡献营收。
如果将马自达的销售网络交给长安马自达,一汽轿车有望一次性获得巨额补偿,但却会失去马自达品牌带来的长期利益,这显然不符合其初衷。
事实上,马自达自己也知道合并销售网络有多么困难,因此在多个公开场合接受采访时,马自达汽车公司执行董事、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渡边信彦坚定地表示:表示,“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的两个渠道不会合并,马自达目前没有这样的考虑。
”马自达会向中国市场做出妥协吗?在汽车市场的寒冬下,合并中国销售网络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马自达仍需推动这两家合资企业向前发展。
又该如何谋求发展?显然,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味坚持“自我”已经行不通了,马自达应该拿出一些改变来取悦消费者。
推出大量新车型是个好主意,但有两大困难:一方面,马自达决定在2019年之前不再推出新车型,不太可能为中国市场开发新车型。
在改进或引进国外部分机型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一汽马自达签订的技术合同已经到期,新车型的引进需要重新谈判,非常耗时耗力。
那么,放松“价值营销”策略怎么样?马自达中国高层多次强调“不以销量论英雄”,不会改变既定战略。
这似乎也否定了在价格上妥协的可能性。
然而,市场是残酷的,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马自达要想“生存”,就必须做出一些改变,而且似乎还有妥协的可能。
长安福特鼎盛时期,产品更新缓慢,服务态度平庸。
最终,其销量跌至谷底。
现在它正在加快产品更新,尽力取悦消费者。
上汽通用看好三缸发动机的未来,直接垂直切换到英朗、威朗、安可。
至于其他产品,销量持续下滑,现在像喜得狼这样的产品正在改回四缸发动机。
马自达坚持自己,路越来越窄。
这两家在华合资企业正面临危机。
会改变吗?我们把答案留给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16
05-18
05-27
05-17
05-27
05-27
05-27
05-18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