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降低高达30% 特斯拉正式开展保险业务
05-18
上个月汽车销量数据出来的时候,很多朋友都说韩系车完蛋了。
他开玩笑说,如果想查韩系车的销量,从列表末尾开始会更快。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研究一下。
关于抵制韩国产品,这种政治因素超出了我们讨论的范围。
毕竟作者是一名汽车编辑,只看汽车产品和汽车公司。
在上个月的销量中,韩系车的销量非常惨淡,一些本应处于“流行期”的SUV车型销量甚至只有千余辆。
要知道SUV市场目前正处于一个动荡的阶段,一到动荡连猪都会飞,更何况是那些本身能力也不差的所谓合资车。
最终导致韩系品牌在当前汽车市场的业绩下滑,产品失去了吸引力。
以往,韩系车型虽然有着底盘质感松散的劣势,但“最便宜合资车”的美誉却让其吸引了不少观众。
韩系车型一直在高性价比之路上一帆风??顺。
且不说他们近年来打出的外观攻势,年轻好看的外观就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无视了之前“韩系车松散”的言论。
价格、颜值和性价比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因此价格较低的韩系车最受年轻人欢迎。
走颜值高、性价比高的路线,很好的掩盖了自己的缺点。
不进取对于企业来说是有毒的,所以韩系车最近一直渴望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现代汽车推出Genesis豪华汽车品牌,意在与奔驰、宝马等一线厂商竞争。
为了提升企业形象,起亚推出了Stinger。
但由于中国尚未接受这些车型和品牌,再加上过去“出租车”等廉价形象的影响,韩系车在国人心中一直是10万以下的廉价品牌车型。
韩系车的进步是由年轻人的成长带动的。
主要重点向市场推出多款10万元以上价位的SUV。
起亚只有KX5、Sportage和Smart Sport等紧凑型SUV,更不用说已经预览并将于今年或明年销售的SUV了。
产品类型高度重叠,造成不必要的内耗,不利于成本控制。
多代人同居一个屋檐下的情况在我国一直存在。
四代伊兰特、悦达、浪动、灵动同在一个屋檐下。
它们相互作用,互相侵蚀对方的市场。
虽然可以进一步挤压老款车型的价值,但对于新车型的进入市场也有着致命的打击。
对于现代菱动来说,其销量基本不足万辆,与其他品牌的主导产品相比,显然是失败的。
作为上一代产品,浪动可以维持18000以上的价格。
毕竟浪动是一款老车型,与最新的竞争对手相比肯定会出现下滑。
经过比较,销量肯定会下降。
现代集团预计人们会选择价格稍贵但科技含量更高的菱菱车型。
但事实是,消费者根本不记得灵灵车型,风头被浪动抢走了。
导致新、老两代灵动灵动销量均处于低位。
最新一代的产品也存在很多问题,价格也开始上涨。
在某些模型中可以看到显着的改进。
菱岛1.4T发动机荣获2016年沃德十佳发动机称号,外媒也表示品质有所提升。
评论很少。
但!韩系车无论进步多少,也只是合资品牌的正常水平,并不是顶尖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韩系车无非是与本田、丰田的合资企业,但其企业形象并没有得到提升,所以人们基于相似的性能依然会选择心理价位较高的日系、德系车。
。
韩系车近年来表现平平。
涡轮增压、双离合、主流尺寸和价格,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与很多对手不同的是,日本人继续采用低油耗策略,并且也开始采用7座布局。
即使是日产奇骏、本田CR-V等紧凑型SUV也必须采用7座布局。
而德国模式却一反常态地走了性价比路线。
途观L尺寸加大,途昂尺寸更大,价格更低。
这样的表现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甚至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
对于韩系车,消费者想到的是“优惠多少千元我会考虑购买?”说到竞争对手,韩国品牌不能忽视中国品牌。
在终端市场上,两者的价格非常相似。
如果价格差不多,自然就会互相比较。
一般考虑韩系车,自然会考虑国产车。
几年前,如果价格比主流合资品牌更优惠,并且价格与中国品牌相近,大多数中国消费者都会选择韩国SUV。
毕竟它们是“合资SUV”。
其次,人们对国产品牌汽车的认知度还比较低。
可怜,没能建立起信心。
近年来,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其技术含量与韩系车相差不远,在某些方面甚至领先。
随着哈弗、长安、传祺等品牌的强势进攻,韩系车逐渐失去立足点。
眼看着中国SUV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性价比也越来越高,价格和品牌形象也逐渐走高。
韩系车突然发现自己没有立足之地了。
如果你想和其他合资品牌竞争,你没有实力优势;如果想和国产品牌竞争,就没有价格优势。
看着国产SUV的突然崛起,我只能独自保卫空城。
这也是国产品牌的进步。
如果要谈中国品牌近年来成功的原因,笔者肯定会说“我们创造了吸引中国消费者、让他们感到惊艳、必须购买的车型”。
哈弗H6创造了低价紧凑型SUV的传奇,成就了哈弗品牌的成功。
传祺GS8凭借精致的外观和不俗的实力取得了成功。
宝骏证明,后来者也能抢占消费市场。
宝骏更是证明了一直被认为萎缩的小型车市场并不是没有受众,而是没有车型吸引消费者购买。
价格更低、质量更好,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甚至隐约与日本、德国品牌竞争。
双重夹击下,韩系车确实没有立足之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18
05-18
05-18
05-18
05-16
05-27
05-27
05-27
05-27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