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中国电动汽车梦想需要解决的瓶颈——动力电池
05-27
汽车信息网12月7日报道“武林世界,唯快不破!”在古龙、金庸等大师笔下的武侠世界中,各路武林对手相互较量。
一一移动。
但归根结底,也离不开攻防两个字。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每个品牌在博弈过程中自然都离不开其武功秘笈。
如果说新品的不断推出、智能化的不断迭代是车企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发起的“攻势”,那么苦练内功所取得的技术突破,则是在此过程中抵御一切外力的关键的品牌发展。
“保卫敌人的艺术”。
如今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车企想要实现攻守平衡,自研电池绝对是不可避免的路径之一。
目前,行业内具备自主研发电池能力的车企并不多。
不过,自研电池带来的优势已经显现。
以比亚迪为例,推出刀片电池后,依靠“一举多得”推动了磷酸铁锂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近期动作不断的长安汽车也正式宣布进军电池自研领域,并发布了全新电池品牌“金钟”。
12月2日,长安汽车最新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长安汽车目前正在加快半固态、固态电池新型电解液材料及关键工艺的研发,并计划从今年开始逐步启动。
量产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这个时候,装车时间比广州车展上公布的装车时间要早五年。
那么长安汽车在电池领域做了哪些准备呢?通过碎片化的信息,我们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技术重点是提高能量密度。
作为可占新能源成本40%的零部件,车企自主研发电池并不容易。
尽管部分车企已经成功推出电池产品并量产,但仍有多家车企叫嚣要研发自己的电池,却迟迟没有拿出量产产品。
长安汽车公布的“金钟”电池计划显示,在技术路线上,正在重点发展电池电芯技术的突破。
围绕液态电池材料改性和系统优化开展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收费标准为应用3C、普及5C、预研7C。
最快充电时间为7分钟,续航里程可达。
同时,长安汽车还深耕半固态、固态电池新型电解液材料及关键工艺的研发。
围绕整车需求,正在研发领先的固态电池,今年起将逐步量产应用,重量能量密度达到Wh/kg。
,体积能量密度Wh/L,2018年全面推广应用。
新型电池方面,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原型电池设计正在进行中。
预计能量密度将超过Wh/kg,力争2020年实现贴片应用。
产品布局方面,长安汽车计划推出液体、半固体、固体电池等8款自主研发的电池电芯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50-80GWh的电池产能。
在电池组集成方面,首款CTV技术将于2020年开始量产,实现组效率≥86%。
在电池能源系统方面,通过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拓展,打造以“能源”为主线的完整的可再生能源生态系统,形成能源生产、储存、利用的产业闭环,实现全产业链价值最大化。
此外,长安汽车现已建立了先进的电池研究院,拥有100多名电池研发人员,其中包括资深专家和顶尖学术人才。
未来将再投资1亿元,到2020年电池团队规模将达到100人。
长安汽车已建立了成熟完整的研发管理、产能管理、供销管理体系,持续攻克核心技术,并将重点在材料创新、系统集成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快速形成规模是关键。
众所周知,车企自研电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重资产项目。
生产过程涉及电芯、电池系统、电池核心部件等诸多部件,需要大量投资产能建设和供应链系统。
因此,在自研电池初期,亏损是必然的结果。
早在年初,蔚来就已成立内部电芯研发团队,准备研发自己的电芯。
除了网传电池部门外,还有专门的固态电池前瞻研发团队。
但不久前,有消息称蔚来推迟了自研电池的量产时间节点。
虽然蔚来表示电池量产推迟是业务需要,但按照新的量产时间,该项目也在正常进展。
但归根结底还是资金困难。
与此同时,车企自主研发电池的初衷几乎都是希望通过自身的研发和生产优势,在成本控制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曾表示,当碳酸锂价格超过每吨40万元时,车企生产电动汽车就没有钱赚了。
当碳酸锂价格跌至25万元/吨时,车企就能很好解决自主品牌的盈利问题。
不过,根据行业咨询公司的预测,车企如果自行研发电池,至少需要生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或者电池生产规模达到15GWh以上才能具备成本优势。
对于长安汽车来说,达到50万辆的产能门槛或许并不困难。
11月24日,长安汽车、深蓝汽车、宁德时代合资的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金钟罩”首颗标准电芯正式下线。
据了解,时代长安采用了最新一代超级拉丝技术,可实现超高灵活性和快速换型。
工厂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从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整个周期,一秒可生产一颗电芯。
目前,长安启源和申兰汽车均搭载了时代长安生产的长安“金钟罩”电池。
而在市场表现方面,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产品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长安汽车自主新能源品牌销量已突破40万辆,同比增长83.5%。
与此同时,在“普惠”计划的全球战略中,深蓝汽车已开始抢占泰国新能源市场,为未来进一步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经过快速布局和发展,长安汽车已经具备了自研电池所需的技术储备和先决条件,为后续“金钟罩”电池的大规模普及铺平了道路。
在帮助长安汽车加速向智慧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同时,也为其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17
05-27
05-18
05-18
05-17
05-16
05-16
05-27
05-27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