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腾冠军版能否担负起“神车”的称号?静态篇
05-18
2月底,奇瑞汽车青岛基地正式开工建设。
预计年底整车下线,年产能达30万辆。
在被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控股一年多后,奇瑞“混合所有制改革”终于迎来实质性项目进展。
“目前,民营企业仅占我国整车企业的20%,但却主导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格局。
”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原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树林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乘用车行业是典型的竞争性行业,要大幅提高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形成真正的强国优势,必须加快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造,实现企业改革。
“近年来,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乘联会数据显示,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42.7%下降至37%。
此外,自主品牌两级分化的趋势也在加剧。
一方面,“自主品牌三强”长安、吉利、长城均已争夺年销量过百万辆,势头正红火。
另一方面,力帆、华泰、众泰等边缘企业在市场冲击下逐渐消失。
那么,奇瑞、上汽乘用车、比亚迪等企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呢?谁有望冲击自主品牌现有格局?尤其是昔日的“独立一哥”,奇瑞能否重拾昔日辉煌?渐入佳境,奇瑞战略转型释放能量。
从销量来看,奇瑞和上汽乘用车目前都在60万辆左右。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两者的销售曲线却截然相反。
其中,奇瑞呈现出明显的触底反弹趋势;尤其是近三年来,尽管国内车市不景气,奇瑞却逆势上扬,实现了逆势上扬。
乘联会数据显示,奇瑞汽车2018年销量92辆,同比增长4.5%,市场份额达到3.2%;今年1月,奇瑞汽车同比增长47.7%至7辆。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奇瑞多年来实施的战略转型的一次集中爆发。
由此形成的强大系统能力,使其产品、渠道、品牌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19年,奇瑞宣布回归“一个品牌”,并以“斩断强人手腕”的决心,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
经过“调结构、搭建体系、搭建平台、模块化”等一系列调整,奇瑞如今开始释放能量,逆势加速相关布局。
除青岛基地外,奇瑞智能网联“未来工厂”工厂项目也于今年2月开工建设,设计年产能50万辆;这意味着奇瑞将在未来2-3年内将整车产能提升80%。
数千辆汽车。
2月22日,奇瑞还宣布实行“全车型发动机终身保修”,成为行业内唯一做出这一承诺的自主品牌。
有网友表示:“终身保修就是对自己产品的信心!还有哪个企业敢这么说?奇瑞第一!”自2006年成立以来,奇瑞坚持通过自主创新牢牢掌握核心技术。
早在2009年,奇瑞就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系列品牌ACTECO。
与此同时,奇瑞还在自动变速箱、底盘、发动机管理系统、平台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逐步摆脱国外品牌对汽车核心技术的垄断。
在强调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当下,这无疑成为奇瑞重拾辉煌的“王牌”。
“借势”发展上汽乘用车利用“互联网” 与奇瑞相比,成立于2001年的上汽乘用车相对年轻,发展路径也不同。
在张树林看来,“包括一汽、上汽、广汽等,合资以后一直没有发展自主发展,给了吉利、长城等机会。
”不过,背靠上汽集团这棵“大树”,也使得“借”上汽乘用车拥有了更高的发展“势”起点。
旗下荣威、MG品牌脱胎于具有百年英国血统的MGR集团旗下的Rover和MG。
经过几轮资本博弈,上汽最终将这两个品牌合并。
将其纳入其旗下。
尽管上汽拥有丰富的合资品牌运营经验,但直接套用到上汽乘用车上似乎并不合适。
结果,历时近十年才在2018年扭亏为盈,与阿里巴巴联合研发的“第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一炮而红,让上汽乘用车在未来三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销量超过70万台。
然而近两年,随着车市低迷以及上汽集团的持续低迷,上汽乘用车也出现了持续下滑。
有分析认为,随着各大车企不断加强智能化产品建设,上汽乘用车此前的“互联网汽车”名字对市场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针对由此带来的市场变化,上汽乘用车去年5月推出了“全新高端纯电动专属品牌”——R汽车。
数据显示,今年1月,R Auto首款车型ER6交付近10辆,“创下纯电动新品牌销量增长新纪录”; 2月,R Auto推出“全球首款5G智能电动SUV MARVEL R”。
不过,从之前的“互联网汽车”到如今的“5G SUV”,市场热度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
万众瞩目下,比亚迪转向平台提供商。
最近一段时间,比亚迪在资本市场风头正盛,而眼光敏锐的“股神”巴菲特依然坚持着自己当年的判断。
2月27日,巴菲特向股东发出公开信,表明比亚迪是他唯一持有主要股权的中国公司。
2月18日,高瓴资本在清仓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后,也斥资2亿美元认购比亚迪股票。
2018年,比亚迪股价上涨1.0%,市值突破亿元,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车企。
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在资本市场的成功,得益于数十年来“技术为王、创新为基础”的持续研发和投入,以及日益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
布局。
从充电电池起家,扩展到新能源汽车,从王朝系列客车、纯电动公交车,到云轨,从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合动力,到车规级IGBT芯片……历经20多年历经发展,今天的比亚迪已成长为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四大产业的国际化企业。
面对当前重大的产业变革,比亚迪也在不断调整。
2017年,拆分动力电池及其他业务,成立富迪集团五家子公司;去年4月,拆分半导体业务……比亚迪也从之前的“自给自足”转型为供应链开放,一步步成为比亚迪董事长和董事长口中的“智能汽车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总裁王传福。
综合来看,坚持自主创新的奇瑞和比亚迪正进入收获期。
对于上汽乘用车来说,如何利用好上汽集团的优质资源,真正实现自身发展,仍然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正如张树林所说,“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其关键词应包括:绿色、协调、开放、安全、自主可控、可持续性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27
05-27
05-18
05-27
05-27
05-27
05-18
05-17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